程玥记者刘良昌
两名艺人手执常青树枝,上缀许多红色纸条、纸花,枝丫间悬挂着用线串起的铜钱,摇动时发出“嗦嗦”响声,以助打节拍,边摇边唱穿街过巷,歌词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希冀……这便是新干传统曲艺表演“摇钱树”的真实场景。始于宋形于明而盛于清的新干“摇钱树”,又称莲花落。这种曲艺表演将劝世文用当地方言说唱出来,寓教于乐,通俗易懂,不仅是庐陵文化的组成部分,更是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点项目。起源于宋代形成于明代
在清代发展至鼎盛
记者查阅清同治版《新淦县志》了解到,新干“摇钱树”最早起源于宋代,形成于明代,发展至清末才开始广为流传。据记载,“摇钱树”是在当地自古传承至今的一种民间曲调。新干“摇钱树”的形成与发展,和它所处的文化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井冈山大学庐陵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丁功谊告诉记者,“庐陵文化”作为赣文化的重要支柱,是由古时吉泰盆地一带(现吉安地区)的原住民创造的一种区域性文化,以“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金庐陵”著称。因为新干县隶属于吉安市,随着时间推移,“摇钱树”这种曲艺文化便在庐陵这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壤中发芽生长。▲新干“摇钱树”已入选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点项目。
除此之外,新干“摇钱树”的形成与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不无关系。新干县位于江西省腹地,整个县境东临乐安、崇仁,西靠新余、峡江,北接樟树、丰城,南倚永丰、吉水,自古便是赣粤交通要塞之地。这样的地理位置十分利于新干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不仅使当地人具有“南腔北调”,也给当地民间文艺注入了丰富色彩。以方言说唱
深受当地百姓喜爱
实际上,“摇钱树”这种曲艺表演自古就在江西诸多地区流传,如赣南、吉安、万安、萍乡、宜春、鄱阳、九江、鹰潭、景德镇、抚州等地,都有“摇钱树”存在,但其中当属新干“摇钱树”最为典型。谈及新干“摇钱树”名字的由来和其成为典型的原因时,该县文化馆原馆长傅正生坦言,一方面是因为艺人表演时所摇动的伴奏道具便是挂有铜钱串的树枝,因此当地百姓形象地称之为“摇钱树”;另一方面是因为这种曲艺表演往往出现在一些特殊节日中,艺人为更好地烘托节日的喜庆氛围,常常用吉庆的语言和欢快的节奏进行表演,唱词中往往会出现“滚滚财源”“万年富贵”等吉祥语,所以为了讨个好彩头,人们称其为“摇钱树”。新干“摇钱树”与新干地方方言存在着十分特殊的依存关系,当地的“摇钱树”完全采用方言说唱,使得当地百姓听起来非常通俗易懂。据了解,新干方言属于赣语宜浏片,就新干方言而言,又可以细分为六小片,正是由于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语言风俗,因而在演唱时,“摇钱树”的唱腔总是随着方言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傅正生补充解释称,有时候为了语言能与唱腔紧密结合,艺人们往往会在某些句中或末尾加上“哩咯”“呀”“哎嘿呀”“啦”等衬词和叹词,从而形成演唱中的加密和拖腔,这些本地方言的不同衬词和叹词,能在不同地域引起听众的兴趣和共鸣。创新说唱形式
让表演独具一格
记者了解到,过去,艺人们表演“摇钱树”时大多是流动的,通常是以两人为一组,且多为夫妻,一人主唱,一人帮腔,也有单人演唱的形式。他们走街串巷,为各家各户送上美好祝愿,有些人家听到他们的说唱声,会立即放下手中正在干的活,笑着迎出门观看,甚至给予打赏。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干“摇钱树”融入了更多新兴的曲艺元素,表演形式也愈发多元化。新干“摇钱树”传承人陈勇告诉记者,清末出现了专门从事唱戏文的新干“摇钱树”艺人,其形式也在原来单一清唱、两人唱和的基础上,变走唱为坐唱,并有胡琴或板鼓伴奏,是兼容“说书”的另一种形式。据陈勇介绍,新干“摇钱树”的说唱程式较为固定,大多可分为起、歇、承、转、结五个部分。其以“曲艺本调”“曲艺哭调”为主要唱腔,同时吸收民间小调、采茶戏音乐,用方言说唱,曲调婉转,善于叙事抒情。艺人在演绎较短的曲目时,一般以竹板击拍,加上晃动“摇钱树”;演绎稍长的曲目时,会加上梆子或木鱼,以加强节奏性;唱小调时,则以二胡、高胡伴奏,用曲艺本调或采茶戏的《想郎》《一枝花》之类的曲牌,为观众奉上一场视听盛宴。内容通俗易懂
有淳化民风之效
新干“摇钱树”丰富的内容和基本特征,在我国民俗文化丛林中具有独特地位。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庶民百姓,老有耄耋老人,少有“总角”之童,都对其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每每演唱,周围总会围得水泄不通,听众不时哄笑捧腹。现如今,人们在‘做寿’‘满月’等喜庆场合,依然会邀请‘摇钱树’表演助兴。平时也有不少群众请唱,甚至有些村组集体出钱请唱。”新干县金川镇大古山村的老书记刘和斌说。与一般的娱乐活动不同,新干摇钱树具有寓教于乐的作用。据陈勇介绍,新干摇钱树的内容多为劝世文,以惩恶扬善、吉祥纳福为主,表演时常用诉说式的唱法伴以欢快的节拍,唱词通俗易懂、生动风趣,适合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听众观看,从而起到淳化民风的作用。此外,记者还了解到,新干“摇钱树”是在人们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民俗文化,独特的地域风俗赋予了它鲜明的文化特色,使它的历史性及所传达的文化内涵成为庐陵文化的组成部分,大大丰富了庐陵文化甚至是赣文化的内涵。动静结合
传承“非遗”技艺
作为民俗文化遗产的新干“摇钱树”,它的丰富内容、鲜明特征及传承性,使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地位,对它的抢救、发掘、传承和保护,将促进江西“摇钱树”曲艺文化的弘扬,对研究江西民俗、民风有着很高的价值。据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新干“摇钱树”有了新的发展,并成立了以演唱“摇钱树”曲目为主的曲艺队。新干“摇钱树”经过艺人不断加工完善,推陈出新,演唱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为配合政治宣传和教化乡民做出了很大贡献。并且,新干“摇钱树”在全省各地会演中多次获奖,其演出事迹也常常登报上书,成为省内颇具代表性的曲艺品种和曲艺队伍。除此之外,傅正生向记者介绍,当地还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发力,对新干“摇钱树”进行保护和传承:积极开展普查工作,摸清“摇钱树”曲艺文化的历史渊源,并编印成册、付梓成书;建立新干县曲艺队,分期组织举办新干“摇钱树”演唱会,以促进“摇钱树”曲艺的复苏和发展。往期回顾·江西地理读本第期·金溪千年大坊村与世界对话“走”出国际范·“梦里老家”婺源豸峰村存留国宝级古建执行主编:杨鸣
责任编辑:涂晓珺
编辑:彭偲璠
晨读江西│一个有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