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年10月,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平台“朋友圈”扩展至20家,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3个城市群。
不仅广州本土,外地乃至境外企业均可全程“零跑腿”“低成本”“高效率”参与公共资源交易。这是区块链技术从无到有,赋能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后,在广州结出的新成果。
传统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存在数据信息难以共享、交易过程信息存证不实、跨区域平台合作难以推进等问题。从去年开始,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团队率先牵头搭建全国首个公共资源交易跨区域区块链平台,仅仅一年时间就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20个城市搭建了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平台“朋友圈”。
今年,随着一件件让企业“零跑腿、掌上办”的成功案例陆续落地,证明了区块链能重构公共资源交易的信任体系,大大提高了政府社会服务效率、更好地发挥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降本增效,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数据显示,截至10月22日,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已经完成逾亿元的成交额。预计年交易额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其中,建设工程外地企业参与广州公共资源交易的中标率超过5成。广州开放的力度、广州包容的魅力如此可见一斑。
区块链技术让公共资源在阳光下交易近年来,我国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迅速发展,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但是,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区块链+公共资源交易+金融研发团队负责人余奇说,从业多年的他发现以往企业在不同地方进行招投标工作时存在诸多不便:一是在不同交易中心需要重复提交资料,信息重复录入耗时多;二是不同交易中心的CA数字证书不能兼容互认,交易主体到不同地区交易,需要重复办理CA数字证书,增加交易成本,有企业就曾透露,在全国范围内从事招投标要申请超过个CA数字证书,仅是管理这些证书就需一个保险柜,并配专人看管;三是资质业绩造假事件时有发生,信息不对称增加了监管难度;四是平台电子系统数据存在篡改风险,安全管控力度不够。
此外,传统公共资源交易产生的大数据没有被真正用起来,或者分散在各地交易中心,或者仅“躺在”数据库中,没有人去做大数据分析,为交易主体、为政府决策等提供服务。
而区块链作为一种去中心化、共识机制、不可篡改的新兴技术,是“互联网+”的又一次技术革新,能有效解决数据信息无法共享、交易过程信息存证不实、跨区域交易不便利等问题。由此,在前期多方调研的基础上,以余奇牵头,欧茵、张鼎承、庄奕铖、许春辉等组成的广州研发团队将目标瞄准了区块链。余奇认为,单单广州公共资源交易采用区块链技术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得联合全国的交易平台一起上链,让公共资源在阳光下交易。
找到城市共同点,研发通用区块链产品让梦想变成现实,首先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圈”。年3月起,广州研发团队开始走访全国各地的交易中心,并作为牵头单位邀请大家一起合作,共同搭建全国首个公共资源交易跨区域区块链平台。余奇记得,当时他们接触了很多城市,很多同行对区块链技术十分感兴趣,但实际响应的城市却较少。可喜的是,去年10月,总书记指出,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忽如一夜春风来。很多城市加快了公共资源交易融合区块链技术的步伐。那么区块链+公共资源交易+金融如何开发呢?广州研发团队调研发现,“当下多个城市有自己的公共资源交易系统,若根据每个城市的交易方法研发一套新的区块链技术,显然行不通。因此我们要先找到各个城市的共同点,研发出大家都能用的区块链产品。”
经过持续调研,年8月15日,广州交易中心联合北京市建设工程发包承包交易中心、珠海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标信智链(杭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率先搭建全国首个公共资源交易跨区域区块链平台,并基于该平台推出拥有“账户通”“易链签”“易链保”“链资信”等多项区块链服务的“标信通”APP产品。
在以广州为首的区块链平台合作发起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区块链平台合作“朋友圈”。年12月11日,广州、北京、珠海、武汉、长沙、南京、杭州、厦门、佛山、东莞等十地交易中心以及标信智链公司共同签订《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平台共享应用合作协议》,成立区块链共享应用工作组。截至年10月,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平台“朋友圈”扩展至20家,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3个城市群。
手机办理CA可跨平台、跨区域互认传统的公共资源交易,企业要办理CA数字证书,投标人需要拿着材料原件或复印件到现场办理。办理招投标业务时,企业需要随身携带介质CA证书。同时,企业在投标时需要交纳投标保证金,投标人需要通过转账、现金等形式交纳,这占用了企业的现金流。
而国内首个采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招标的项目——广州市某设计服务项目的成功落地,颠覆了上述做法,其带来的效果让团队为之振奋。广州研发团队中另一成员庄奕铖全程参与跟踪招投标的过程,他介绍说,共有6家投标单位报名该项目,全部通过拥有区块链技术的交易平台完成投标信息登记和电子投标,其中2家投标人通过“标信通”APP使用“易链签”和“易链保”服务,全程通过手机成功完成标书递交和解密、办理和递交投标电子保函,并顺利完成电子开评标。
庄奕铖介绍,其中一家投标企业采用了通过手机端办理电子保函与扫码加解密标书,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此外,企业不用担心CA或者签章的服务到期后需要找CA的本地代办人进行再次购买服务,真正实现“掌上办,零跑路”。
另一投标单位来自甘肃,是第一次在广州投标,工作人员发现,办理实体CA和签章需要来广州,要两地来回跑,于是选择“标信通”APP办理移动CA。与此同时,他们也通过该APP办理电子保函,成本低廉且很快出函,大大节约了成本。为了避免意外,该企业递交标书时还采用双人持密钥的“双保险”方法,持密钥人一个在北京,一个在西安,他们两个人均可以通过“标信通”APP实现标书的加密。开标时,任何一人解密即可顺利开标。
凑巧的是,广州本土的某建筑设计研究院在参与本项目投标时,使用的是传统的实体CA,开标时由于操作问题,导致标书文件解密不成功而废标。这与双人持密钥的“双保险”方法使用的效果截然相反。
如此,采用区块链技术之后,企业参与广州公共资源交易,投标人只要在手机端打开“标信通”APP,就可以快速办理手机CA证书;再通过手机扫码就能办理招投标业务,并且实现CA证书跨平台、跨区域互认,彻底解决了重复办理CA证书问题。
同时,投标人通过手机就能在线快速申请电子保函,并且实现一地授信,异地使用电子投标保函。余奇认为,应用区块链新技术,探索“区块链+公共资源交易+金融”的创新模式,将让企业交易真正实现“零跑腿、掌上办”,大大提高了招投标效率、节约交易成本,有效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降本增效成效明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科技解码:区块链+公共资源交易+金融如何实现?“掌上”招投标通过“标信通”APP,投标人可全程通过手机成功完成标书递交和解密、办理和递交投标电子保函。另外,还可快速办理手机CA证书,实现CA证书跨平台、跨区域互认。
密钥“双保险”外地企业递交标书时可采用双人持密钥的“双保险”,持密钥人两人即使异地,也均可以通过“标信通”APP实现标书的加密。开标时,任何一人解密即可顺利开标。
(来源:广州日报)
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今日在北京正式开业运营陕西通报6起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工程建设问题财政部处理22家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专家建议加强监管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制度重大改革在即,采购人已无退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