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毛同志于年从事电影放映工作以来,从刚开始在路边顶着烈日转寄拷贝的毛头小子,历经25年的披星戴月走进不惑之年,在电影的广阔天地里,树立了一名农村放映员的青春风采。
他深知年轻的资本在于善于学习,于是他孜孜不倦、勤奋刻苦,总是举着本设备器材说明书,不厌其烦地学习流动电影放映技术中挂幕的技巧、结绳的方法等等,一有时间就自己进行练习,事事力求完美。在九十年代的胶片电影放映中,责任心和长期积累的经验使他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年雨雪交加的一天,他在邻县的国道上冒着雨等了近两个钟头的车,将两部35mm影片(共四箱)带回县城,硬是赶在放映前一小时用自行车将影片驮到放映剧院。在县城周边的下乡放映工作中,他言语不多,任劳任怨,总是挑最重最脏的活干,他那辆“永久牌”自行车也总是驮着一部放映机和两部影片拷贝。
农村公益电影刚开始的几年里,也是单位最困难的时候,放映员们要到全县各乡镇巡回下乡放映,往往一出门就要半个月到一个月才能回趟家,为了方便工作和减轻农村基层的负担,他和同事经常用扁担挑、板车拉、独轮车推等方式转运设备。年9月该队去麦斜镇王坑村放映时,他们就借了一辆独轮车,把两百来斤的放映设备硬是推过了六、七里远的崎岖山路,来到目的地,当时村长曾军胜就感慨的说:“没想到城里人还会推独轮车,你们这种送电影下乡的精神真是令人敬佩。”
上寨村是一个偏远的山村,而且要翻过海拔近米的高山,交通非常不便,年的春节期间,他带着队员克服困难踏着满山冰雪,把电影连同节日的喜庆送到了农民中间,得知当地有几户人家的电视信号路因为大雪压塌了土墙而断掉了,便主动帮忙,冒着凛冽的寒风,不顾冻僵的双手,在坍塌的砖墙中找出断线接好并重新拉在另一面墙上。当农户家中又响起春节电视节目的喧闹声时,他和队员受到了当地百姓们的夸奖。由于对工作有一种追求完美的态度,李小毛总能在工作中获得知识和提升,对放映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他也能沉着冷静的处理好。每次公司举办的技术培训中他都要求放映员对自己的设备要做到了如指掌,当出现问题时才知道如何去处理,在他的带领下,放映员每年都会对自己操作的设备进行至少两次的拆解维护工作,从而保证了送电影下乡的放映质量。
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主办,为会员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发布电影市场动态,提供票房数据统计、分析,聚焦电影行业发展热点问题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