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今天我们要来聊一个人,这个人在新干家喻户晓,一生命运坎坷。
南京一剧院内,一个容颜姣好的女孩立于台中央聚光灯下,大约十七八岁的模样,她那鹅蛋脸上镶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端正的鼻子、线条明晰的嘴唇,加上高挑的身材,真真一个明星胚子。此刻,她正如泣如诉地唱着盼郞归的歌儿:
卢沟月上柳梢/姐儿日夜远眺眺/南来北往人多少/总不见
场内的观众完全被女孩那我见犹怜的表演所吸引,视线无一不集中在她身上,情绪也随着她在剧的遭遇跌宕起伏。
这个女孩,便是老家在新干县荷浦乡张坊村,时年18岁的沙聂惠珍,她正以女主角的身份参演剧作家田汉创作的抗日话剧《卢沟桥》。那一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少女聂惠珍
1
聂惠珍父亲聂金魁(左)和大哥聂琦(右)
聂惠珍一家在张坊村名声很大,民间传为“一门五将”:聂惠珍的父亲聂金魁,于辛亥革命中投军,在北伐战争中,他战功卓著逐级晋升为旅长。而她四个哥哥均毕业于黄埔军校,大哥曾任江阴炮台参谋长、海南要塞中将司令。
聂金魁在离家投军后,杳无音信,全靠妻子傅芸卿在家纺纱织布以维持生计。十年后,聂金魁着军服跨马带兵回到阔别已久的张坊村后,常宴请乡邻们,而傅芸卿仍保持着勤俭持家、宽厚待人的本色。
不久,聂金魁到扬州供职,遂带着率全家前往扬州。年4月12日,聂惠珍在扬州出生了。
10岁的聂惠珍
很快,聂金魁又被调往南京。于是,聂惠珍在南京开始了她的读书生涯。她小时候叫聂珍,天真活泼,倍受兄姐呵护,父母更是将她视为掌上明珠,在入读南京崔八巷小学时为她取名惠珍。念小学的惠珍,不仅学习优先,而且能歌善舞,常常被学校选送参加各种文艺活动。在初、高中时期,惠珍既是学校的优等生,更是校部活跃的文艺积极分子。
年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振奋民族精神、唤起国民抗战,剧作家田汉很快创作了话剧《卢沟桥》。话剧在南京排演之时,田汉选中了18岁的聂惠珍担任女主角。在巡回演出时,她胸怀满腔抗日救亡热情投入剧情中,表演出色,博彩出众。田汉很喜欢这个小姑娘,邀请她正式加入流亡救国剧团。成就大明星的门已为聂惠珍敞开,但父亲和大哥都不同意。大哥对来劝说让聂惠珍进入演艺界的名流们说:“我要让我妹妹多念一些书。”
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图片来源网络)
青春年华如此美好,但那一代人的青春却注定要经受一种空前的磨难。聂惠珍哪里还可能念书——在“七七”事变仅一个月之后,聂惠珍正随剧团演出时,8月9日日本军队即侵入上海虹桥机场警戒线内挑起事端,8月13日,淞沪抗战打响了。11月9日上海失守,日军调集重兵,分路直逼南京,战争阴霾迅疾布满南京上空。
在这种情势下,身为高级军官的大哥知道兵凶战危,他雇了船,让聂惠珍和全家老弱返回老家新干县荷浦乡。聂惠珍一家离开南京后一撤再撤,先到芜湖,几个月后再退回新干县荷浦乡张坊村。
2
抗战期间回家乡在荷浦任教时的聂惠珍
第一次来到陌生而又熟悉的老家,见到许多未曾谋面的亲人,聂惠珍觉得亲切不已。得知荷浦小学师资缺乏,她主动到学校担任高年级算术和全校音乐课教师,且不收取报酬。她教小学生们唱《义勇军进行曲》、《流亡三部曲》、《毕业歌》等,师生在课堂上常常唱得心潮澎湃、热泪盈眶。同时,她还积极组织全校师生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日军再度进逼,聂惠珍一家无奈迁至湖南西部的浦市镇。小小的浦市镇这时聚集了驻军、内迁的官员、“战干团”等,而收容的孤儿已达千余人。天性活跃的她除在那里任小学教员外,还投入了救亡图存的宣传活动。
为了聂惠珍的学业着想,家里决定让她去成都找六哥聂璨——毕业于黄埔13期的他在四川成都军界服务,而此时不少大学迁川。但在这兵荒马乱的时候,让聂惠珍孤身一人经由湘西、川北的穷山恶水到成都,肯定不行。一个年轻的“战干团”教员前来造访,彬彬有礼地告诉聂家,他奉调到陪都工作,将和老母亲一道入川,聂惠珍愿意的话,可以与她的母亲做伴同行。这当然是好事,聂家欣然同意。
年,聂惠珍(左)在湘西参加抗日救国宣教,与沙荣存(右)合照
此人即后来成为她丈夫的沙荣存。他比聂惠珍年长8岁,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对于世界经济、海运业颇有研究。他们一起乘上了汽车,汽车破烂,乘客拥塞,山路崎岖,好在有沙荣存无微不至的照顾,加上他广博的见闻,也使困顿的旅途生出一点趣味。朝夕相处,一对青年男女的心靠近了。
两个多月的旅途,好不容易才到了重庆。尽管沙荣存很不情愿和这个善良美丽的姑娘分手,却因为必须报到供职而无法一直送她到成都,他找好了汽车,千叮咛万嘱咐把聂惠珍送到车上。
年,聂惠珍在成都齐鲁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聂惠珍到达成都找到了六哥,并在六哥指点下复习功课,考上了齐鲁大学历史系。4年学业,聂惠珍在收获学士学位的同时,也摘取了爱情之花。聂惠珍读书期间,经常与沙荣存通过书信交往,两人从互勉互学、共赴国难的岁月中,逐渐产生了爱慕之情。年4月,聂惠珍和沙荣存在重庆结为夫妻。自此,聂惠珍遵循传统,在自己的名字前冠上夫姓,成为沙聂惠珍。年,他们的爱情结晶——女儿沙菲出生了。
婚后,这对博学青年伴侣怀着经济强国的远大抱负,共同研究世界经济。年,沙荣存通过交通部考试,被选派赴美国学习考察航运事业。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决战阶段,丈夫出国,关山远隔,战火纷飞,吉凶难测。然而,沙聂惠珍为了国家前途,为了航运事业发展,怀着身孕毅然送夫远行,自住娘家。直至年二战结束,日军无条件投降,才得以同丈夫重聚,儿子沙芄也出生了。
3
年,沙聂惠珍一家从香港去日本
抗战胜利,沙荣存回国了。年,由于工作出众,他在上海被选任为交通部远洋航运公司经理。年,夫妇俩辗转香港,沙荣存又被调任复兴航运公司日本公司经理。自此,沙聂惠珍与大陆的亲人离散了。
年3月,日本东京。沙聂惠珍全家这时已在日本待了11个年头了。对于国内情况,沙聂惠珍这时也还不算隔膜——大哥在解放初去世,六哥在反右运动后期被捕,国内正闹着饥荒。她倍加挂念着国内的亲人,除了寄钱之外,她尽力更多地寄去一些食品。
聂惠珍六哥聂璨夫妇
一天,邮差送来了一封辗转千里的信,是身在四川峨边劳改农场的六哥寄来的。读着信,沙聂惠珍的眼泪不由地滚落下来。这封信简直就是一封遗嘱。尽管她的六哥那么挂念他深爱的妻子和五个宝贝女儿,但在疾病、饥饿、超强体力劳动面前,他的希望连同他正值盛年的生命,已经犹如风前烛、瓦上霜。
沙聂惠珍心如刀割,不由啜泣起来。沙荣存傍晚回到家里,看过信,心情也很沉重。沙聂惠珍脸上挂着泪珠,无奈地摇头说:“荣存,我们今后只有尽量在经济上帮助他们。”沙荣存点头握着妻子的手,他知道,妻子这句轻轻说出的话,从此就是她将终生背负,决不会卸下的担子。
接着三年困难时期、“文化大革命”,全国陷入艰难和混乱之中。而对于聂家的孩子们,还因为成份的原因带来了升学的种种麻烦。沙聂惠珍不断给嫂子寄钱、寄物,却无力改变其他方面的问题。“文化大革命”开始,截断了和国外的一切通信往来,沙聂惠珍连寄钱寄物也做不到了。而她负担的岂止六哥一家,还有当时也在重庆的大嫂,在江西老家的二哥,在云南的三娘。这时不用说,都断了联系。
4
年,沙聂惠珍夫妻在日本度过了银婚纪念日
在日本期间,沙聂惠珍是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以她在抗日战争里种种见闻,她对日本人是没有好感的。所以她不让女儿和儿子上日本的小学中学,而为他们选择了进一所美国人办的学校就读。不过,她目睹了日本在从战后大萧条到经济复苏的过程中,众多日本人完全没有当年皇军的暴戾之气,倒显得格外朴实、谦和,极能忍辱负重,日本正因此才走过了战后艰难的日子。让沙聂惠珍特别感慨的,是日本对于教育的重视,对于儿童身体健康的重视。
大华航运公司轮船泊港
后来,在沙聂惠珍的支持下,沙荣存辞去了复兴航运公司的工作,在日本创立了自己的航运公司,取名“大华”。如此弘扬中华民族,在当时中日无邦交的情况下,非斗胆卓识、雄才大略,不敢冒然此着。该公司在东京经营了20多年,初具规模。其间,沙聂惠珍凭着渊博知识和外交才能,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全力协助丈夫创业。
年,沙聂惠珍在日本东京主持下水仪式
年,因子女在美国读书,沙聂惠珍夫妇决定将公司迁往美国。很快,大华航运成为了美国信达航运,不久便在香港、台湾和日本等地设立了分公司。沙聂惠珍兼理内外,交际应酬,操持家务,教养子女,料理周到,才让丈夫的全部精力投入公司管理,使公司得以蓬勃发展。商友如云的信达航运公司,驰名海外,几十艘海轮来往于世界各大港。沙聂惠珍的一双儿女的研究生学位都在哈佛大学完成,女儿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儿子则获得MBA硕士学位,且相继成家立业。
沙菲在美国结婚,同双方父母合影
5
自“文革”开始,沙聂惠珍和大陆的亲人们失去联系,大陆的亲人更不知道她全家已从日本去了美国。沙聂惠珍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三娘、大嫂、二哥,特别是六嫂一家。20多年来,她珍藏着六哥最后的信件和在那封信之前写给她的一首诗。她常常摩挲着那诗稿和信,思念着远隔关山万重、万顷波涛的亲人们而潸然泪下。
年,沙聂惠珍回昆明与三娘等亲属合影
幸好在云南的三娘没有迁移,在中美建交通邮之后,沙聂惠珍很快找到了三娘的下落,接着又知道了六哥的三个女儿在云南橡胶林场。当收到老三的来信时,沙聂惠珍当真是悲喜交加。她很快给六嫂寄去了美元。通过六嫂,沙聂惠珍又找到了大嫂。从此,她又把接济大陆亲人的担子担了起来。
年,沙聂惠珍登上长城
沙聂惠珍与六嫂一家游故宫合影
年,重庆白市驿机场。聂家5姊妹在机场出口处翘首企盼。沙聂惠珍和丈夫从出门处拉着行李走出来。5姊妹迎了上去——无须凭海外华人典型的旗袍和西服,姑妈一出现就光彩照人,显得比照片上更漂亮,看去只像50来岁的人。
感谢改革开放,沙聂惠珍在离开大陆近40年之后,终于踏上了重庆的土地,见到日夜想念的大嫂和六嫂,姑嫂不由大哭。她欣喜地看到,六哥的问题已在年就平反了,5个女儿除老四在攀枝花钢铁公司做实验室工作外,其余都回到重庆且在银行或教育部门工作,且都结婚成家了。而孩子们都格守着父辈、甚至可以说来自爷爷的教诲,重视文化知识,女婿中三个是大学教师,一个是工程师,一个是商业管理人才。美中不足的是,在那时,这样的家庭收入仍很微薄,有了孩子之后,日子都过得紧紧巴巴。
年,沙聂惠珍回新干探亲,与昆明、重庆和新干的亲属在县宾馆前合影
家庭贫穷一点不要紧,怕就怕因为贫穷而耽误了孩子的教育。沙聂惠珍对嫂子和孩子们说,今后她除了一如既往地接济他们之外,将立下一个规矩,那就是凡亲戚之中,谁家的孩子上了大学,或是出国留学,她就全额负担上大学和留学的所需。
当然也不限于念大学的,江西二哥家的后人,但凡考取中专、参加业务培训,沙聂惠珍都慷慨出手。她无异于为聂家远远近近的亲属们建立了一份人人可以享用的教育基金。
6
沙聂惠珍与丈夫在家合影
沙聂惠珍的家里挂着一副对联,是台湾一位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写的,上下联内各有“惠风万里”“珍木长春”一语。这里巧妙地嵌入了沙聂惠珍的名字,又表达了一种赞诩和评价。如果沙聂惠珍的善行仅惠及三亲六戚,这“惠风万里”一语,不免有溢美之嫌。不过她的善举还真的不止于此,甚至可以说相对于她在倡导教育和其他事业上的捐赠,以上那些都是小焉哉的事。
年,沙聂惠珍意外收到一封信,展纸细读,是她当年在荷浦中心国民学校任教时的学生敖练写来的。虽说任课时间不到一年,但想不到学生们对她有那样深刻的印象。在来信中,得知故乡荷浦中学校舍紧缺影响升学率的情况时,她夜不能眠,挑灯疾书,把一腔情一份爱倾注在信笺里:“为解故乡莘莘学子求学艰辛之苦,为免乡人集资办学之负担,愿尽绵薄之力……”
年,沙聂惠珍为荷浦中学(原荷浦中心小学)捐建的教学大楼落成
年,沙聂惠珍为荷浦中学捐建的大礼堂落成
鸿雁传书不久后,沙聂惠珍直接从香港将5万美金折合港币38.7万元汇至荷浦中学。年9月,一幢建筑面积平方米的大楼落成,从而大大改善了该校教学条件。此后她还经常通过信件询问故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情况,尽心尽力帮助故乡建设。
年,沙聂惠珍出席捐建的新干中学新教育大楼竣工剪彩仪式
年,沙聂惠珍捐助的县城防洪工程西门亭落成
年,沙医院新门诊大楼落成
新干县人民政府授予沙聂惠珍女士“爱乡楷模”的荣誉证书
这些年,沙聂惠珍对故乡的捐赠前后折合人民币达三四百万元之巨。而且所有的捐赠,她从不附加任何前提条件。
上溯到70年代,海峡两岸关系尚未沟通时,沙聂惠珍还为台湾基隆市博爱仁爱之家,捐赠新台币40万元,救济贫苦儿童和孤苦无依的老人,以之寄托自己对已故大陆亲人的怀念之意。
年,沙聂惠珍向其丈夫沙荣存先生的母校,台北沪江中学捐资10万美元;同年,向其爱女沙菲博士的母校美国卫斯理大学捐资3万美元;同年,向沙菲姐弟研究生毕业的哈佛大学捐资25万美元,设立沙荣存奖学金,并指定资助中国留学生……
7
沙聂惠珍与子孙们合影
在纽约著名的曼哈顿岛49街区,一幢38层公寓楼内,沙聂惠珍的家在第24层。女儿沙菲在日本松下公司建立在美国的基金会作高层管理工作,儿子沙芄就在父亲的公司工作,他们都有自己的家,但每周却总是回来和父母聚一次。
年10月,沙荣存先生逝世后,沙聂惠珍一人住着这套多平方米的房子。按她的财力,她有能力雇佣人,过着舒适一些的生活,儿女也不放心她独自一人生活,但沙聂惠珍不这么看。她有她锻炼身体的方式,那就是做家务。家务活似乎就是减缓她皮肤老化、机能老化的灵丹妙药。空旷的六间房子的全部清洁工作、日常的买菜做饭,就是她的健身运动。
事必躬亲,自己照料自己,没有更多的奢华的要求,北京哪个治白癜风医院好哪里医院治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