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新干
你脑海里浮现什么?
青铜器?红桔?擂茶?
相信每个新干人
对这些都有过一定了解
但谈到青铜,却带着几分神秘色彩了
新干的青铜,你真的了解吗?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
↓↓回顾这段横跨千年的历史↓↓
01漫话青铜青铜器在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作用上,不言而喻。青铜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的合金,有特殊重要性和历史意义,与纯铜(紫铜)相比,青铜强度高且熔点低(25%的锡冶炼青铜,熔点就会降低到℃)。青铜铸造性好,耐磨且化学性质稳定。青铜发明后,迅速流行起来,人类从此进入青铜时代。
大约年前的远古时代。要是你穿越到那个时候,你可能会不假思索地认为那时的中国人,还在过着极其原始的,茹毛饮血的日子。如果你是考古学家,你可能更加会这么想——因为历史上的江南被称为“蛮荒之地”,无文明可言。中原文化,才被认为是中华文化的正统。河南周口最先出土的一批青铜器,更加固了“中原地区”是商代主要疆域的说法。
02青铜之乡大洋洲大洋洲镇,位于新干县东北端。大洋洲的西方偏北20公里处的吴城,是一处著名的商代遗址。乍一看相貌平平的吴城,却被评为“中国20世纪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吴城位居山丘,顺势而建,面积约4平方公里。当年遗址四周城墙高耸,城内大型宗教祭祀场所分布最高处,鹅卵石铺垫的硬道相连,还有居住区、青铜冶铸、陶瓷烧造作坊区等,各项功能齐全。历次考古发掘出土各类文物余件,陶瓷上发现刻划文字、符号余个。考古揭示吴城遗址应是目前一座江南最大的商代古城——方国都城。20世纪末,大洋洲又以一项惊人的考古发现震惊世界,被誉为“青铜之乡”。
年后江南各地陆续零星出土过一些商代青铜器,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已有的观念模式。但接着,重头戏来了。年在新干大洋洲镇出土的一批青铜器文物,震惊了学术界:在南方,还没有哪个地方一次性出土过规模如此巨大、品类如此多样、铸造如此精湛的青铜器具。大洋洲墓葬青铜器的出土,首次改变了学界的观点,将商代的疆域面积推到了江南地区。
夹腹双底青铜芳鼎
03青铜的工艺你可能不知道在数千年前,青铜器的手工铸造是什么概念。要是放在现在,那应该是件很轻松的事情——拿个模子一套,往里面灌注,不就完事了吗?在没有现代工业的奴隶制社会,你可能很难想象,这些规整的造型,是纯手工铸造的;精美的纹饰图案,是纯手工雕刻上去的。铸造精确到什么程度呢?几乎为一个完美的几何图形;雕刻深到什么程度呢?在土里埋个几千年,纹路依然如新。很多工艺的精细程度,是现代工业都难以媲美的。
鹿耳四足甗(通高厘米,重78.5公斤),被誉为“甗王”。除耳上双鹿外,整体一次混铸成型,十分罕见难得。
看着这些青铜礼器,忽然会产生一种奇妙的错觉,像是一下跨越了千年,去窥探古人的生活。在离近现代工业如此遥远的奴隶制社会时期,居然能有超越时代的铸造工艺,考古学家如此兴奋,也就不难理解了。古人用这些青铜器主要用来做什么呢?小编读小学的时候曾天真地认为,这不就是一口锅,肯定是用来烧饭做菜的嘛!
诶,还真不是。这些青铜器,主要为商朝人做占卜、祭祀之用,尤其是一些贵族。青铜器还可以用来铸造冷兵器,如刀、剑等。青铜铸造的刀币,还曾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流通,可见当时的青铜冶铸技术已经到了高度发达的水平。
04铸造技术成熟大洋洲出土的精美青铜器,无一不让人折服祖先的精湛技艺。铸造一件青铜器需要经过塑模、翻范(浇模)、烘烤、浇注等一套复杂工序。一般器物一次浇铸完成(浑铸法),比较复杂的分次铸造相接成器(分铸法),都是对铸造技术的考验。
虎耳虎形扁足,青铜鼎局部的精美图案。
牛角兽面纹镈(通高33厘米,重12.6公斤),花纹繁缛,主纹为高浮雕兽面,上有一对粗大的内卷牛角,顶侧立一对小鸟(一残)。顶中环钮以备悬挂,敲击发音,浑厚响亮,清脆悠远。众乐器并举时,镈控制节奏,是件指挥乐器。
05巫术的复活在奴隶制社会,鬼神崇拜比比皆是,由于缺乏科学认识,商朝人幻化出“鬼神”来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难以解释的现象,自然而然演化出对鬼神的崇拜。商代形成了超自然力神上帝、天地自然神祗和祖先神三大信仰系统崇拜。映射在青铜器上,就是铸造出人们想象中的鬼神形象,外化为祭祀、占卜的具体对象,是一种宗教式的精神表达。
双面神人青铜牛像
综合各种器物的功能和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大致复原当时祭祀活动的场景:祭祀场上,伏鸟双尾虎安于高台之上,摆在场内重要位置。酒食必备,各式礼器分列左右。器物上刻划的众多兽面纹,寓意生灵的鲜红朱砂,加强了巫术的神秘、怪异。巫师在火光中,戴羊角兽面,手执双面神人头像,口念咒语,脚踩鼓点。他意念中踏骑伏鸟双尾虎,烟雾腾腾中众多(鼎耳上)虎、鹿、鸟等兽禽助力,“入天入地,穿山入水”,实现贯天地、通神祗的目的。
06特色农业重塑青铜面貌同是青铜器,新干大洋洲的和其它北方出土的青铜器有何不同呢?青铜器作为一种文化,是物质生活的反映。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业占据了生产生活的绝大部分。所以,反映在青铜器上,便是农业的影响。璀璨丰富的青铜农具,是新干大洋洲青铜文化有别于其他地区青铜文化的一大特色。青铜耜(长11.5厘米,重克),宽体,薄刃,倒置梯形,截面三角形的銎装柄,主要用来翻土;
铜锸(长11.5厘米,重克)使用时双手握柄,脚用力蹬踏木锸肩上,今日新干一些农村仍在使用。
出土的两件犁铧(长9.7厘米,重克)形近三角形,两侧薄刃,正面中部拱起,后銎装把。使用时一人前方用绳牵引,一人后掌犁把,起土翻向两侧,效率高出锸数倍。
鱼镖捕鱼是当时的重要捕鱼方法之一,在商代吴城文化地域流行。新干出土青铜鱼镖数十件,青铜镖用时缚于木杆一端,渔者手持鱼镖瞄准鱼儿,用力投掷,镖锋刺入,倒勾鱼肌,再缓缓回收引线,捕鱼效率高。
07青铜兵器耀星芒硬度虽不及铁质器具,但在冶铁技术尚未成熟的时候,青铜兵器的确是商代最先进的兵器。青铜兵器不仅用于投入战斗,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新干大洋洲当年的考古现场,戈矛、大刀、弓箭有秩序地摆放于棺椁周围,其纹饰图案精美至极,世所罕见。
宽刃青铜剑(通长35.7厘米,重克)茎扁、体阔,两侧有刃,前锋圆收,一面凸脊,一面微凹成柳叶形血槽。似剑双刃,如刀扁宽,刺劈自如。
镂孔锋刃兵器(通长25.8厘米,重克),体弯弧曲,中镂一组孔洞,前端成三角尖锋,后有一銎管用来安把,具体用法不知。
蝉纹青铜大刀(通长67.9厘米,重1.67公斤)至今锋锐如故,仍可裁纸。专家研究得出结论:此刀表面经过高含量锡渗透处理,成分中含有铼等稀有元素成份。
08精巧酒器和各异工具商朝人善于经商,喝酒也有一手。事实上,商朝人嗜酒成疯,日常生活中的饮酒器在“事死如事生”的葬俗引导下,大量随葬入土。新干青铜器中酒器所占总数比例小,而食器数量多、比例大、铸制精,器物组成以鼎、鬲为主,反映了当时重食轻酒的饮食习惯。
鱼纹青铜匕,青铜匕北方少见。新干一地有10件,一般长约30厘米,重克左右。大者长达34.5厘米,重克。大匕用在大型宴享时勺肉出器或批取饭食。
大洋洲存世孤品酒器瓒(通高6.5厘米,重13.5公斤),杯形,腰收弧曲,配置尖首状的柄,体饰简略目雷纹。内中容装滤了糟的黄色清酒。每当盛大祭祀大典时,君主用瓒从罍等大型贮酒器中勺酒,然后缓缓地将酒注于地上。
商代后期,手工业迅速发展,手工业特别是王室手工业分成了许多专门的生产部门,产品制作精细。从出土器物大部分为当地产品来看,商代的吴城文化地区手工业部门至少有:青铜冶铸、陶器烧造、玉石琢制、竹木加工、纺织酿造、漆器骨器等行业。精美器物充分地说明了当地手工业的发达兴盛。
侧身玉羽人(通高11.2厘米,身高8.7厘米,胸厚0.8厘米)色呈枣红。羽人主体圆雕,配似浮雕,镂空,掏雕技法。此前掏雕工艺商代前所未闻,后代仍十分罕见。
连珠纹路青铜烧
云雷纹青铜小鬲
09大洋洲青铜博物馆如果说前面的有点冷门,这个肯定很多小伙伴都听说过,也去过了。大洋洲青铜博物馆,开放于年,迄今已经接待游客42万人次,是新干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计有鼎、鬲、甗、簋、豆、壶、卣、罍、瓒等,涵盖了大洋洲所出土青铜礼器的全部类型。博物馆的建成,非常有利于新干文物,尤其是一批珍贵青铜器的保护与研究,也有利于新干青铜文化的传承。
它就在大洋洲镇程家村,经过翻修升级后,去年8月遗址展示馆也成功开馆,向广大来客张开双臂。新设计的陈列布展面积余平方米,展出各类展品件,不仅是本地人的名片,也是新干文化旅游的一张名片。年,央视《探索·发现》频道还为大洋洲青铜文化制作了一集专题纪录片。
附送一份攻略!
开馆时间8:00-17:30,电话-,
重要的是门票价格免费!
展馆内景
小编的话一件文物
承载的不仅是地域特色、研究价值
还有新干独特的时代印记
今天新干因青铜而出彩
明天青铜因新干而更加丰富
大洋洲青铜,恰噶!
往期推荐
实拍缉毒画面令人震撼,观后泪流!
新干搬运工人纪实写照,你看到了什么?
闹市区的百年老巷,藏着老新干人的生活!
重磅消息!新干城东又有大动作
小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