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日报江西将培育20个省级非遗

你造吗?

我们大江西有很多绝活

从陶瓷、杂技、青铜器

到赣剧、书画、针灸

赣鄱文化正在全世界开花

近日

《“十三五”时期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工作方案》制定出台

江西将培育20个省级“非遗小镇”

“非遗”传承人有奖惩

其中明确,力争到年,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制度体系基本完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保护制度和传承机制也将基本确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保护状况基本摸清,培育20个省级“非遗小镇”。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0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

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包括:

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2.表演艺术

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5.传统手工艺

0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

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包括:

1.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2.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3.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4.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5.传统体育和游艺

6.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省将建20个省级“非遗小镇”

“非遗”传承人会有奖惩

截至年4月

江西有国有级非遗项目70项

省级非遗项目项

…………

南昌

名称

01

湾里罗亭镇:上坂关公灯

名称

02

南昌瓷板画

南昌瓷板画,又称肖像画,瓷像,是江西特有的一种绘画艺术,是在中国传统绘画法、陶瓷彩绘和西方摄影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绘画艺术与烧瓷工艺的巧妙结合。南昌瓷板画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华,又兼容了中国陶瓷艺术的特点,具有浓郁的赣文化特点。在中国绘画史和国际绘画艺术上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

年,南昌瓷板画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名称

03

进贤县文港镇:毛笔制作技艺

进贤文港毛笔世代相传,工艺纯熟,配料均匀,制作精湛,采用优质山羊毛、山兔毛、黄狼尾毛、香狸子毛等主要原料,按传统工艺制作而成,毛皮笔之四德“尖、齐、圆、健”兼备,即笔头尖、笔锋齐、笔身圆、毛体健,软、硬、柔集一体。

进贤文港毛笔制作传统技艺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名称

04

安义县:匾额书法雕刻技艺

安义匾额书法雕刻技艺又称安义邹氏匾额书法雕刻,是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的传统手工技艺。邹家匾额在前清时期江南享有盛名。现存邹氏匾额有千年古村罗田“四大府第”四字堂匾“启绪堂”和千年古村赤石进士第四字寿匾:“萱阁郗龄”,雕刻十分精甚,为传统匾额上品。

安义匾额书法雕刻技艺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名称

05

南昌宣纸刺绣

宣纸刺绣是以宣纸为载体,以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和手工刺绣工艺相结合的一种民间传统技艺。其采用以青檀丝、蚕丝、桑、竹、麻等原料,使用平针、长短针、乱针绣法,以水墨画为表现形式。宣纸刺绣突破了传统刺绣仅在布织物上的刺绣工艺,因其工艺难度极大,所需技艺极高,而成品率又很低所以被尊为刺绣中的“无冕之王”。

南昌宣纸刺绣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上饶

名称

01

铅山县:连四纸制作技艺

连四纸,又叫"连泗纸",纸质较厚者又称为"海月纸"。连四纸的制作工艺有72道,道道精湛,十分考究。原料要用毛竹的嫩竹竿,在立夏前后嫩竹将要长出两对芽叶的时候砍伐取用。纸料需经几个月的日晒雨淋,使之自然漂白,生产周期长达一年。

年,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称

02

婺源县:甲路纸伞制作技艺

油纸伞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日用雨伞,使用历史已有多年。以手工削制的竹条做伞架,以涂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纸做伞面。婺源县甲路村所产油纸伞久负盛名,素有“甲路纸伞甲天下”的美誉。

年,“婺源甲路纸伞制作技艺”被列入江西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称

03

鄱阳县:脱胎漆器制作工艺

鄱阳脱胎漆器工艺是上饶市鄱阳县的一门中国传统手工技艺,鄱阳脱胎漆工艺以生漆(不含化学成份的原生漆)为原料。经制模、裹布、上灰、上漆、脱胎、打磨、贴箔、推光、抛光等50多道工序制成。

鄱阳脱胎漆器工艺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称

04

万年张氏中医药烧烫疗法

(网络配图)

目前,在医学界大面积深度烧伤可以说是一种很难治愈的疾病。万年县张氏传统中医药烧、烫伤疗法,历经百年传承至今。采用生地、黄苓、黄连,麻油等中草药,经过祖传秘方配制而成的外敷药和内服中医药剂相结合的疗法,用来专治烧、烫伤。

万年张氏中医药烧烫疗法被列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九江

名称

01

庐山市:金星砚制作技艺

金星砚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属于历史名砚,誉称鲁砚之光,可与端砚相媲美。因金星砚石上有凤眼、金圈、金晕、金花浪纹、鱼子纹、眉子纹等形态万千的黄色金点而得名"金星砚"。

年5月20日,金星砚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称

02

修水县:哨子制作技艺

名称

03

德安县:潘公戏

德安潘公戏又称布帐傩,是江西省德安县的传统民俗表演艺术。源于唐末宋初,以“请神”“驱鬼”“捉蛇”“寻医”“关公打大刀”“竖杨树桩”“单、双杠翻杠”“倒立表演”“拜天拜地”等表演形式,于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分白天游春和晚上表演两项,演出内容主要是祈神保佑、消祸灭灾、保佑合家平安、五谷丰登等,亦有一定的宗教礼仪、杂技表演色彩。

年5月该项目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名称

04

湖口县:青阳腔

青阳腔艺术上继承了弋阳腔干唱,并创造了腔、滚结合的歌唱形式“滚调”,但更为热烈、豪放。角色体制有生、旦、净、末、丑、外、贴7个行当,后来又增加了小、夫两个角色。其表演讲究“文戏武唱”,娱乐性、趣味性强,火爆热闹,常穿插表演窜刀门、盘吊杆、翻高台、跳火圈等技艺。青阳腔中还有各种纸质面具,在舞美上极具特色。

年5月20日,青阳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余

名称

01

新余:毛衣女下凡神话传说

一千六百多年前,东晋文学家干宝在他著作《搜神记》中,记载了一个《田中毛衣女》的故事,故事的发源地为古豫章新喻,经考证为现在的江西新余市。在新余市仙女湖的仙来岛上,还留有孝子庄、檀郎居,还姻树、通仙桥、拜仙台、布仁坊等遗址,并留下美丽的传说。

毛衣女下凡神话传说被列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名称

02

新余:夏布绣

夏布绣前承民间精湛绣艺,后开夏布艺术刺绣先河,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夏布绣工艺与针法,将古朴的夏布艺术与刺绣艺术融为一体,形成了绣织的肌理美和物体空间的和谐统一,彰显出夏布绣艺术独特的个性和地域风格。

年,新余市民间绣活夏布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萍乡

名称

01

上栗县:传统烟花制作技艺

上栗烟花炮竹,是火药文明领域里独特的艺术价值的象征。上栗自古生产炮竹烟花,古往今来,深受国内外客商的赞赏,享誉全球,著名的中国炮竹祖师——李畋诞生于上栗县金山镇的麻石街上。

上栗县是中国四大烟花爆竹主产地之一。年入选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称

02

莲花县:打锡手工工艺

莲花打锡工具简单,工艺讲究。造型各异的锡器,仅靠剪子、矬子、锤子、量尺等简单工具,经溶、画、剪、打、锉、焊等工序,就落落大方的呈现了出来,这其中的功夫全在手上,故有“三分打,七分磨”之说。莲花锡器精细匀称的锡花、弧线优美的造型、雕刻精美的装饰,堪称民间手工一绝。

年,莲花打锡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赣州

名称

01

全南县: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

赣南客家擂茶是客家先民在流迁、生产、生活积累形成的一种保健饮食习惯,主要遍布赣南的全南、赣县、兴国、于都等县,其中尤以全南县的客家擂茶历史积淀最为深厚、特色最为鲜明、最具有代表性。擂茶的茶料一般是茶叶、糯米、芝麻、花生米、盐巴及各种青草药,经过擂、拌、冲等工序,一碗色香味俱佳的擂茶就新鲜出炉了。

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称

02

赣南采茶戏

赣南采茶戏是江西省赣南土生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在当地民间灯彩和采茶歌舞的基础上形成为戏,其产生和流传具有悠久的历史。江西采茶戏总的特点是:表演欢快,诙谐风趣,载歌载舞,喜剧性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赣南采茶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名称

03

赣南客家围屋习俗

名称

04

宁都县:鼓子曲

名称

05

龙南县:杨村米酒酿造技艺

杨村米酒是用糯米、水和酒曲作原料的,酿造出来的米酒清香、味正、甘醇。具有活气养血、活络通经、补血生血、润肺之功效。杨村米酒能千百年流传下来,它所表现的正是客家人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内涵。

龙南杨村米酒酿造技艺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吉安

名称

01

永新县龙源口镇:盾牌舞

盾牌舞又称男子群舞藤牌舞,滚挡牌。体现出一种最原始的民族凝聚力、团队精神和战斗精神。就艺术价值而言,它集武术、杂耍、舞蹈、造型于一体,成为江西省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盾牌舞主要流传在江西省永新的龙源口、烟阁等南片诸乡。龙源口镇的南塘村,素有"不练盾牌舞,不是男子汉"之说,绵延至今。

年5月20日,永新盾牌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称

02

青原区:烟花傀儡

吉安青原流传着一种在空中表演的傀儡戏法——烟花傀儡,古称“药发傀儡”。它是集烟花、编扎、剪纸、雕刻、绘画、木偶、戏剧于一体的“瓦舍技艺”,更是其他傀儡戏所无法比拟的。

青原烟花傀儡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名称

03

新干县:剪纸

新干剪纸,以家传或自学互教方式传承,技艺以阳剪为主,辅以阴剪或阴阳手法交替使用,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剪纸表现内容多为婚嫁喜庆、年节及丧事等民风民俗。

年,新干剪纸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称

04

安福县:火腿制作技艺

安福火腿制作技艺是地方传统手工技艺之一,每年立冬至次年立春之前,选用本地特有的“安福米猪”之鲜肉后腿为原料,采用嫡传工艺和配方加工而成。从选料至成品历经十余月。安福火腿是中国传统肉食腌腊制品的一朵奇葩。特别讲究“色、香、味、形”,烹饪时,“蒸、煮、炖、炒”无所不能。

安福火腿的制作技艺被列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鹰潭

名称

01

余江县:木雕

抚州

分类

01

南丰县:傩舞

南丰傩舞俗称跳傩,是沿袭古代驱鬼逐疫的仪式“驱傩”,历经漫岁月,不断改革、创新,逐渐演变而成的传统民俗舞蹈。江西南丰有傩,自汉开始。南丰傩舞因其动作简朴、刚劲,保持较多的原始风格,故被《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江西卷》誉之为“中国古代舞蹈活化石”。

南丰傩舞被列为江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称

02

临川区:篾编技艺

临川篾编技艺是源自民间竹编技术的民间手工技艺。采取在竹编经纬篾上“取雨点”做画法进行创作,集传统的的竹编技术和工艺美术为一体,制作工艺复杂,编织技术要求高,因画面多以吉祥的文字或图案为主,深受群众喜爱;且篾编作品以独特的竹编用具为载体,以独特的手法编织文字图画,是非常珍贵的工艺美术品。

临川篾编技艺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宜春

名称

01

宜丰县:根雕

宜丰根雕化朽木为神奇的高超技艺,经选材、清洗、构思、造型、剥皮、浸泡、烘干(或晾干)、加工、打磨、罩漆、抛光等一系列工序制作而成的根艺作品,具有造型别致、寓意深刻、品味高雅的特征,每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艺术孤品。

宜丰根雕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名称

02

樟树药俗

樟树药俗包括药材交易风俗、中药炮制、药膳、药业信仰等。中医俗和中药俗也成为最具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一个文化领域,它所承载的已远远超出了“医”与“药”的本身。

樟树药俗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景德镇

名称

01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千余年来,景德镇制瓷业集历代名窑之大成,汇各地技艺之精华,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手工制瓷工艺生产体系,创造了中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灿烂的一段历史。

年5月20日,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年10月,“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已通过专家评审,正式代表中国申报联合国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名称

02

乐平市:古戏台营造技艺

古戏台建筑技艺是乐平民间乡土建筑中一项重要的传统技艺。在古戏台建造传统技艺中,主要由锯工、大木工、小木工、雕工(以木雕为主,也有砖雕、石雕)、泥工、漆工、绘画工等通力合作,共同完成一座戏台的制作。迄今,乐平现存明清以来的多座古戏台,每年仍接纳赣剧演出和其它剧种演出余场,彰显乐平古戏台建筑技艺的传承。

古戏台营造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注: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希望绝活能传承下去

这是我们萍乡骄傲

为萍乡点ZAN!

◆来源:江西日报综合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江西省文化厅

◆责编:郁佳敏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好不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不错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anzx.com/xgxtc/8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