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干竟有如此高大上的孩子的好去处,你知道吗?
他在贫困而艰苦的年代尝尽艰辛,在社会变革中找出路,在逆境中摸爬滚打,从剃头到卖布,从开游戏机店再到剃头,从辞职到经商,从社办企业到正式在编工作人员,从离婚到再婚充满了跌宕起伏的七彩一生。
故事新干人的一天keywords原标题I《老贺的故事》
作者I张涛
家寒命苦随波流
年10月老贺出生在一个剃头匠家庭。由于家穷看不起病,也或许是老贺母亲不懂得如何带养小孩,老贺父亲先后生几个小孩都妖折了,所以老贺在一出生就送给金川东大门一户姓聂的人家带养。
3岁时老贺回到母亲身边,那年号召下放支农,随母亲下放到洋湖公社罗家巷大队桥头村小组。父亲还在新干街剃头,母亲一个人带着年幼老贺,把他背在背上去田间劳动,年公社组建社办企业,考虑到老贺母亲要带小孩,下田劳动很不方便,老贺母亲分到社办企业编斗笠,做腐竹维持生计,一个女人在村里赚不到几个工分,常常吃不饱,衣服也是捡村上人家小孩穿不了丢弃的,母亲出去做事了他一个人玩,这一待就是7、8年。
年“文革”后期,社办企业解散,母亲带老贺回县城和父亲团聚。老贺小学时光在城镇公社小学(即现金川小学文革时叫红卫小学),在老贺二年级的时候“文化大革命”运动爆发,天天街上有游行的,老贺和伙伴们跟在后面看热闹。
直到年学校才复课,在现在党校读完两年初中,在现习家村的县二中读完高中,那时提倡半工半读,实际上大部分时间是勤工俭学搞劳动,没有学到啥文化知识。老贺从出生后整个儿童少年时代,都是处于社会动荡,高中毕业步入青年,人生的路怎么走又是一道考题摆在老贺面前。
人穷有志找出路
年高中毕业正赶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老贺打听到祖籍地峡江有个表公公,在村里当村支书,那时村书记可是权力大,跳出龙门唯一途径推荐工农兵上大学,没有村书记推荐签名可是没份。
下乡知青只要在农村劳动年满两年就符合推荐条件,老贺就以知识青年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之名,带着梦想到了老家仁和镇桐湖村劳动,由于有表公公关照,被分配到仁和食品收购站做临时工。
在那个计划经济食品短缺年代,食品收购站、供销社、电影队是热门行业,仁和食品收购站主要是收购猪、家禽上交吉安专区食品公司。
在收购站工作也很辛苦,每天扛着把大称,坐着手扶拖拉机走村串户,风里雨里,杀猪也是要一身力气的活,老贺个子矮,只能捉捉猪尾巴。
那个时候大家都是拿肉票去买得肉到,每人每月只有半斤肉,每斤0.74元的猪肉能多买到那是要开后门也是一种奢侈享受。
老贺老老实实工作一年后,年上面分配了一个工农兵上大学指标,村上一个青年达到了条件,凭老贺和村书记的关系,老贺也可以向上推荐,但在那个青年一再要求下,这样老贺放弃了。
年恢复高考没有了推荐上大学政策,老贺为了再搏一次,准备参加高考,辞去食品收购站的工作,转到大队小学教书安心看书学习,但年国家下发文件,下乡知青可以返城安排工作,于当年10月回新干县城待业,老贺青年时期一场寻求出路的梦想就此破灭了。
改革开放寻活路
年4月老贺被分配南门新干理发社。店里员工有几十人,刚来上班,老贺只是学徒,跟着师傅学技术,起早摸黑的干,扫地、烧水、洗毛巾、学磨刀。学了3年才出师。
年经人介绍和塘头习家村一个女孩结婚,老贺虽然个子矮人也其貌不扬,但有个手艺,老贺找得这个媳妇算是个大美女了。可是在结婚当年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没有工作,老婆在建筑公司做小工,每天赚8角钱,84年儿子又出生,仅凭自己一个月10几块钱的收入根本没办法再维持家里开销。
80年代初,已经允许个体经营,下海经商。一是迫于生活压力,也有了政策松动,理发社可以离岗办个体户,于是老贺成为第一个商业系统办停薪留职下海谋生的人。
在原新干饭店现文化宫这里,办了一个私人理发店。一天到晚生意忙个不停,那真是多劳多得,不像集体单位理发,干多干少就领那么点固定工资,多劳多得干得有劲头。
人来人往多信息也多,也接触得到一些外地来新干办事的各类人员,能了解到外面的情况。
一天,有个住新干饭店的湖南客商来店里理发,老贺和客商聊天说说开心的事,也介绍新干的风土人情,这位客商见老贺人很乐观也很善谈,问老贺想不想做布匹生意?老贺说做布匹生意有钱赚吗?这位客商说这几天住新干考察了县城布匹市场,你们这里布匹零售价和我们那的批发价相差几元钱一尺。客商说要是你感兴趣可以来我那边进货试试,客商留下地址就走了。
老贺心里总是有改变家穷的冲动,不去闯下心不甘,思量几天还是和老婆商量想去试试。那时老贺翻箱倒柜家里也奏不到元现金。决心已定便去贷款,老贺当时拿着这元贷款手都会打颤,心里直打鼓。年3月,老贺带着贷款来的块和老婆起早赶到樟树乘火车到了珠洲、湘潭考察了一遍布匹市场,再找到了那位客商朋友,得到那位客商热情招待,向他进了4捆布匹,怀着忐忑的心返回新干。
回来第二天,在南门就拿两条凳子,搁上木板把四捆布匹摆出来开卖了,刚摆出来还没谁光顾,过了两天在一些熟人带动宣传下,四捆布没几天就脱销了。初赏甜头老贺就一发不可收拾,布生意越做越红火,银行的贷款不多时还清了,经过3年辛苦劳动,老贺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商贸中心买了一栋房子,那时能到商贸中心买房子的人,大多都是新干做生意发财最早的一批万元户。
机缘巧合遇贵人
房子建了家里也有存款了,老贺又开起了游戏机店。可是过不久夫妻感情出现了危机,老贺婚变的打击和经营的失败让他饱受心里伤害以及经济的损失,被打回原形过起了平民生活。
回到了理发社做起了剃头匠。这时老贺也进入花甲之年,母亲也80多岁了,还好一双儿女也争气,分别考取了大学。
几起几落历练了他看淡人生浮华,也让他具备了和各种人打交道的沟通能力,最后结识了一位乡村护士,最后让老贺重新有了伴在身边,过上了平静安稳的工薪阶层的生活。年老贺到了退休年龄,从此过上了轻松快乐的退休生活。
-结束语-
这不仅仅是老贺的一生
更是许多人的一生写照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
一段路上,朗朗的笑声;
一段路上,委屈的泪水;
一段路上,懵懂的坚持;
一段路上,茫然的取舍;
一段路上,成功的自信;
一段路上,失败的警醒…
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
它必将令你忆起智慧,
生命的丰盈在于心的善良,
生活的美好缘于一颗平常心。
▍小编电话、、
▍编辑:新干通(转载授权请联系)
张涛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