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干战疫一线,你不知道的故事

鼠年春节,非常之年。之所以说它是非常,是因为今年春节,大家都如同“老鼠”一般地躲在家里过这个春节。

看着每天不断攀升的疫情数据,武汉封城,村道设障堵路,阻止外出人员返乡,杜绝亲戚朋友之间拜年,暂停交通运输营业……所有人都是在诚惶诚恐中,如临大敌,就像“鬼子”进村。

“宅家就是为国做贡献”、“不能除疫,也就别给国家添乱”...我只好在家老实呆着,写写诗,练练书法,以排遣心中的无聊与寂寞。

抗疫宅家的日子里,在网络中看到了许多抗疫之人和抗疫之事,它令我感动,冲击着我的心灵。其中有我们的民魂,那些民族的脊梁;也有我们的党政,我们的科研院士;我们的白衣天使;还有那不顾个人安危的“逆行者”……

而这里我所要说得,是在我们身边那些抗疫的凡人小事,他们虽然没有战斗在抗疫的第一线,没有那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却在抗疫当中也是不乏超人的表现。

正月十七这天,在随意翻阅手机信息的时候,一个熟悉的身影跃入我的眼帘:这不正是我的好友彭月根吗?照片上,他和几个守卡人穿着橘红色的服装,戴着口罩,在临时搭建的帐棚旁,石桥边正执勤登记呢!

我的好友彭月根号称“鱼王”,不是因为他有着一个鲢鱼般的大头,而是在于他长期奔波于养鱼、做鱼业生意,人们亲切的称他为“鱼王”,他也很乐意接受此雅号。黝黑的肤色是他辛勤劳累的见证,头发稀疏的脑袋充满着智慧。七十年代出生,高中毕业之后便回家务农,不久,便做起了鱼生意。他酷爱文学,对诗歌、写作、楹联无所不通,是个地地道道的草根文学家,同时也是县、市诗协、作协创作的主要成员。他的作品生活气息很浓,接地气,大家都笑他“卷起裤腿打鱼,提起网就写诗”。

蹲点守卡,我去

1月23日,农历腊月二十九,正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的开始,武汉新冠状病毒愈发严峻,被迫作出封城的决定。紧接着全国各地告急,大年之夜,各地驰援武汉的医务人员、军医都整装待发,许多人还未等到吃上一餐团圆饭就背起行囊出发了。此时的江西各地,也相应做出封城、封村的决定。要知道,此时是人员流动的高峰时期,为了确保控制人员流动,防止疫情蔓延,各处交通要道须设关卡,筑路障,光靠机关工作人员的人力是远远不够的,各地还组织了志愿者,分散在城区各个路段守候,排查疫区的返乡人员。鱼王就是志愿者之一。

新年伊始,新干也开始了封城封村,街上的人流不再像往年那样的熙来襄往,显现出一种万人空巷的景象,人们各自闭户,抵御疫情。此时,冷风寒雨也似乎赶来凑热闹,接二连三的侵袭着这个县城。

2月10日(农历正月十七),曙光救援队志愿者群报名接龙,鱼王报名参加了由卫健委负责的惠政桥卡点守卡服务。起初,曙光救援队就有三个人在惠政桥卡点守卡,有个队友由于情况特殊,中途退出,此时急需一个人补上。电话告知鱼王是否愿意去蹲点守卡?二话没说,直接回复道:“蹲点守卡,我去!”

2月11日,他开始守卡,他们每天要守七个小时。由于他还得忙于鱼业生意,基本上是下午两点开始守到晚上九点下班。作为志愿者都是无偿服务的,无任何报酬。后来,曙光救援队在惠政桥卡点守到2月18日就撤了,由村委会派干部协助卫健委值守。

一天下午,狂风裹着大雨,鱼王穿上了御寒的冬装和橘黄色的志愿者标记的服装,披上雨衣、戴上口罩,来到了路口的守候点。狂风把临时搭建的帐篷差点吹走了,冷雨是一会儿大一会儿小,冰冷的雨点打在他们的脸上。帐篷被寒风吹坏了,来不及修补,他们只好瑟缩在屋檐下。

惠政桥进出的人员特别多,居民大部分能听从指挥,登记测体温。但也有些不配合的村民,一天出来溜达几次,叫他登记还发牢骚。这时,就要苦口婆心宣讲防疫的政策和措施。劝导他们少出门,居家抗疫。

看到他们这样辛苦的守卡,好心的市民还特意送来了水果给他们吃,让他们深受感动。

疫情期间,控制车辆进出,同时又要保障人们生活的正常供应

大年初一得知疫情开始爆发,不能走村串户拜年之后。他就开始为村里的贫困户着想,(村里几个贫困户养了鱼)他在大洋洲镇甘泉村干部的指导下,迅速对接吉安市各大超市,在封路之前,帮贫困户把鱼卖出去。

疫情期间,道路难以畅通,需要办理通行证方可经过。为了让市民能够有新鲜鱼吃,确保市民菜食供应,2月9日,他通过各种途径办了“通行证”。首先到养殖户所在的村委开俱卖鱼证明,然后到所在乡镇盖章,还要经过农业局审批,再到交通局开通行证。他只好利用上午时间跑村里,跑乡镇,跑农业局,到交通局等地办理,半天下来要换好几个口罩,下午还要继续守卡到晚上九点。

为了做好疫情的防控,他严格把关,外地车过来装鱼需要经过严格审核:先把身份证,车牌号,健康证发过来才开始办通行证,严格控制外地车过来拉鱼,同时拉鱼车辆不能跟村民和鱼农接触,不能在村里吃饭,不能随便走动,隔村民一米开外;没戴口罩的一律不许进村。

到了初十以后,抗疫生活物资的调运显得十分重要。起初,每天几万斤,后来一天十多万斤,有时还连续几天卖到二十多万斤。我问他“这样是不是他的利润可观呢?”其实不然,他说道:“原本中介费五分钱一斤,后来为了抗疫着想,在守卡这段日子,很多中介费都没收,义务帮他们联系。”他的业务范围广泛,邻县、邻市,有时出省。他说道:“我几乎每天的通话时长都要超过三百多分钟。”

他总是每天佛晓就得驱车远行,到各地采购货源,直到晚上九点之后还得帮他们计数上车,夜深还要帮农户转账,直到11点之后方可睡觉。

提到彭月根的名字,人们恐怕是知之甚少,但提到“鱼王”二字,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平日里,他既是一个鱼界的中介者,又是“曙光救援队的宣传报道员”,疫情面前,他又是一个抗疫的超人!疫情期间,他可称得上是一个另类的“逆行者”。他没有与疫魔直接搏斗的事迹,却是抗疫斗争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小编电话、/▍编辑:新干通(转载授权请联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anzx.com/xgxfc/97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