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干龙虎兄弟ldquo斗rdquo

鱼“斗”水,人“斗”鱼。近日,新干县美丽的赣江河畔,张卫民、杨文华兄弟俩“斗鱼”的故事,格外引人注目,也引发人们的思考,更为农业现代化、渔业智慧化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张卫民与技术人员一起检查圆桶鱼生长情况

斗勇

张卫民和杨文华隔赣江而居,张卫民家在河东,杨文华则在河西;一个属虎,一个属龙,合起来就成了“龙虎兄弟”。这龙虎兄弟俩养鱼前都在单位上过班,先后选择了养鱼事业。跑道养鱼基地“去年,我们在县水产站的组织下,到省里学习养鱼新技术,算得上同门师兄弟呢。”谈起杨文华,张卫民心里很是佩服。同样,谈到张卫民,杨文华满是恭敬。二人可谓“惺惺相惜”。私下里是朋友,事业上却是对手。去年,兄弟俩学习回来,同时在全省率先默默开启自己的转型之路,似有一决高下之意。张卫民选择了“圆桶养鱼”,杨文华则选择了“跑道养鱼”。“两种都是新模式,尝试需要勇气!”新干县农业农村局水产站负责人段中华介绍,“两种模式作为绿色渔业发展项目,技术成熟,遵循的都是同一种理念,即更高效集约、生态环保。”今年9月,张卫民的首批鱼苗投了下去。10月,杨文华的首批鱼苗也接着下了水。兄弟二人的期待逐渐多了起来,闲暇时,他们俩经常聚在一起,互“斗”鱼经。

斗智

养鱼可是技术活。传统养鱼多凭经验,新模式则多靠“智慧”。张卫民说:“传统模式不仅费时费力更费地。”杨文华说:“养鱼要用上新技术,多用科技,巧用数据。”赣江两岸,兄弟俩的“智斗”悄然上演。8个摄像头、24小时全天候监控,16个圆桶、4台增氧机不间断供氧……张卫民检查自动监测系统运行情况在河东张卫民的养鱼基地,记者见识了什么叫“智慧渔业”。办公室里显示屏前,张卫民随时可以调取各种数据,了解鱼塘情况。“人在千里外,用手机一键就能解决断电、缺氧等养鱼难题。数据还能直达省农业厅农业物联网云平台,安全可靠。远程诊断鱼病,在线专家随时提供免费服务,方便快捷。”说起智慧渔业,河西的杨文华也赞不绝口。他一边操作手机远程开启增氧机、推水器、投料箱,一边告诉记者:“跑道养鱼科学直观、数据可控……水温、PH值、溶氧等随时了然于胸。”目前,张卫民的养鱼基地已是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杨文华的养鱼基地正在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斗益

斗智,斗勇,最终拼的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采用圆桶养鱼后,渠道里的水再也不臭了。”在河东张卫民的养殖基地旁,村民们对水质的改变看得见。段中华介绍,圆桶养鱼的底座成锥形,便于收集鱼粪和废饵,废水通过“三池二坝”处理,基本能够做到零排放,实现水循环利用。相比圆桶养鱼,跑道养鱼对鱼粪及废饵的收集只能达到60%左右。但跑道养鱼的产量是传统养鱼模式的10倍,圆桶养鱼则约8倍,两者各具特色。“不管圆桶、跑道,都是新鲜事物,但一定是大势所趋。”作为当地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张卫民、杨文华兄弟俩信心十足。他们相信,不管做什么,都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杨文华与技术员现场检查跑道养鱼效果

“我的跑道航吊机,可省下不少捕捞费用。”杨文华说。

“我的圆桶养鱼可以让养鱼更具多样性。”张卫民说。

“我的跑道养鱼可以随时捕捞。”杨文华说。

“我的圆桶养鱼肉质更鲜嫩。”张卫民说。

……

不得不说,看兄弟俩“斗”鱼,其乐无穷。或许,随着兄弟俩的持续“斗”鱼,渔业的又一个春天将会呈现。来源:井冈山报值班编辑:曹素萍、肖勇欢迎您提出宝贵意见和提供新闻稿件!联系—投稿邮箱:jasxczxb

.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anzx.com/xgxfc/106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