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在江西新余市电视台3台(旅游文化频道)《仙女湖讲坛》开讲的《刘式及墨庄夫人陈氏》讲座年9月24日开始可能连续播放两周时间,每天播放四次,大约8∶35、12∶34、19∶20、23∶10各播一次,具体播放时间以当日的播映为准。感谢电视台诸位同志的录制、剪辑及后期制作,现将该视频分享给广大朋友,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现在讲墨庄刘氏第一集:墨庄创始人刘式及墨庄夫人陈氏夫妇
大家如果研习中国传统文化,可能会有一些体会,可能会感悟到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有两个方面的重大差异:一是中国文化底色是人本主义,西方文化底色是神本主义;二是中国文化以德性为主,西方文化以智性为主。在中国,受儒学影响,各种宗教都强调神性来自人性,神是人性的提升,因此,“人皆可以为尧舜”“人皆可以成仙”“人皆可以成佛”;由此造成了中国文化强调对每个人人文修养的重视,在家国一体的体制下,重视家族文化的打造,由此通过多世的积累,产生了诸多文化望族。望族是有名望的家族,例如赵郡李氏、弘农杨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等皆为中原五姓高门士族。望族源于大家族或大姓人家,古人重视门第与门风,皆以先祖功绩为荣耀,激励族中子弟继祖先精神,将家族发扬光大。
在新余,人才辈出的文化望族星罗棋布,其中最著名的来自以下三个地方:那就是柴埠、防里和荻?,柴埠是老新喻县城的凤凰门外,柴埠萧氏宋代出了26名进士,可谓才气冲天!但如今沧海桑田,柴埠已经废弃,不再是萧氏的家园;好在萧氏子孙散布天下,各自奋斗在海角天涯。防里虽然号称进士村,但所出的19名进士却分属孙、杨、欧阳三姓子弟;只有荻?的墨庄刘氏,所出18名进士,不仅是清一色的刘姓,而且墨庄自宋迄今,祖风千年不坠!此外,刘氏在迁居新喻之前,以彭城为族望之号,来到新喻之后,逐渐就以墨庄为族望之号。现在我们就来谈谈墨庄刘氏。
谈墨庄刘氏之前必须搞清楚它的籍贯
根据墨庄刘氏续编世谱记载:刘氏之先出於汉,为彭城人,也就是徐州人。子孙世居之因以為望族焉。到了西晋末年遇到五胡乱华,胡人纷纷入主中原,由是大批汉族士大夫先后南迁,刘氏族人也迁至江南,居吉州安城。唐末刘逵自安福迁居袁州新喻荻?,新喻划归临江军管辖后,刘氏遂為临江人也。但临江还管辖新淦(即新干)、新喻、清江二县,如果说到墨庄刘氏特别是墨庄“三刘”是临江哪个县人,就存在争议。年之前的墨庄刘氏特别是北宋墨庄“三刘”刘敞、刘攽、刘奉世是哪里人,新余和樟树两市都在争,如果按照历史的真实来判断,应该是新喻人,为什么呢?因为墨庄刘氏基业所在的荻?村一直到年之前都在新余境内,虽然荻?村所在的思贤乡于北宋治平三年()划给清江县,但荻?却没有划过去,它长期在新余境内。根据《清江县地名志》第页关于“荻?大队”的记载:“解放前夕,荻?为新余姚圩乡第十保。解放初为新余县河埠乡第十农会。年划归清江县第七区天井乡。”由此可见,直到年,荻?才划归清江县。现在的荻?位于樟树市黄土岗西偏南方向的袁河冲积沙洲地,含刘家、小洲上、河田自然村。由于处于袁河岸斜坡上,加上这一带荻草丛生,古时就得名为荻?。总而言之,今天的荻?属樟树市管辖的现状永远不可能改变年之前的荻?属于新余管辖的事实,也就说墨庄“三刘”是新喻人的史实也永远不可能改变。
首先,我们谈谈墨庄创始人刘式
刘式(-),字叔度,北宋新喻荻斜(今樟树市黄土岗乡荻?刘家村)人。生于乾祐二年乙酉()十一月初九日,原名克式,后改名式。大哥克明,二哥克敬,弟克己、克勤。由此可见,中国古人取名字、喊称呼,都注意辈分与排行,如果是双名的话往往表示辈分。还有欧阳修曾被刘敞戏称为“欧九”,并不是欧阳修在亲兄弟中排行老九,而是在家族中或是在同曾祖兄弟中排行第九。刘式母亲欧阳氏后来封为渤海郡太君。刘式少年时素有大志,好学问,十八九岁时辞家居庐山,借书苦读,刻苦钻研左传、公羊、榖梁、春秋,旁及其他经书。五、六年不回家,其学业精进。时值五代十国纷争,江南虽然偏僻,然而各种典籍独存,人文颇具唐代遗风,礼部取士难于选人。刘式以明经举南唐进士第一,而其他士子无一人入选,时在宋开宝四年()。当时南唐参政张洎任主考官,和南唐吏部尚书徐铉都非常欣赏他,推荐他任庐陵县尉。开宝七年()宋太祖平定江南,次年,刘式随众入朝面见宋太祖,数十人一一受到太祖的询问与观察,其他人皆被遣还,只有刘式得到宋太祖的赏识。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六月刘式任商水尉,太平兴国四年()十一月任绛州防御推官。六年()六月任鸿胪寺丞,监潭州茶场。雍熙元年()十二月任大理寺丞,雍熙四年()五月,特授太子右赞善大夫,在太子宫中掌侍从、讲授。六月又赐加骑都尉,后知利丰监。端拱二年()十二月判三司都磨勘司,也就是担任三司都磨勘司的判司官,掌审核三司所属盐铁、度支、户部帐籍,检查出入之数。后迁秘书丞。至道元年()正月授太常博士,十月任尚书工部员外郎,至道三年()三月任刑部郎中。“仕太宗朝佐邦计者十余年”(朱熹《刘氏墨庄记》),九月,病逝,死后赠礼部尚书。葬于祥符县魏陵乡吴儿村。
现在谈谈刘式奏请通茶盐之利之事
刘式为官勤政,善于理财,针对时弊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和主张。监潭州茶场、改大理寺丞,年终上交的税赋多出前任的一倍。太宗喜欢他,立即将他召还,在便殿谈话,改任赞善大夫,又出京掌管利丰监。监与州、军同级,相当于今天物产比较丰饶的市。这时宋太宗刚夺取并州,讨伐宁夏叛族,边关费用多,有司不能供给,费用向老百姓征派,颇为扰民。刘式衡量利弊轻重,认为这样下去非长久之利,奏请太宗通茶盐之利。他在奏疏中说:“在唐尧、虞舜这样的上古政治清明,人民康乐的理想时代,劝勉人们通过相互交易,互通有无,来改变各自的生活状况。所以调有余补不足,既方便老百姓又使国家富裕,臣前在潭州见积茶成山,有时不能卖出去,年头久了都被焚毁抛弃。今利丰监积盐在监益多,有关部门没有办法处理积盐,守着这些盐发愁。国家据山海之源而不能用,及边寇小警,蒐弊补败,辄以劳民,至上下空匮,这绝不是什么好政策!臣请通茶盐之利,使河北、关中得到通茶盐之利的好处。这样国家可以不增加赋税而财用充足。”太宗对他的奏请感到特别有创意,立即命驿使召他入京问计策,刘式的回答很符合太宗的心意。太宗不愿意再把他外放地方任职,把他留下来担任“判三司都磨勘”之职,并赏赐他绯银鱼袋。
现在谈谈刘式建议加强三司的管理
自从唐代至五代天下分裂一百余年,群雄并起,强者称帝,弱者为王,其财赋自己留用不统交中央财政。到了宋太祖受禅登基做皇帝十多年间,吴、蜀、交、益诸国逐渐平定降服。太宗即位时,闽、越诸国归顺臣服宋朝,又平定了并州,则天下开始统一了。四方的财赋一齐归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但是三司管理混乱,各种文案互相混杂,财会帐目混淆不清,职责不明,以致一些职吏贪污作弊无法查知。这里说到的吏,与官还是有区别的。“官”类似于现在的科长、处长直到国务院总理,而“吏”就是普通科员,只不过是科长自己雇佣的。宋朝开始官场体制有一个很重大的变化,就是官吏分开,官员是科举考来的,只会经史子集,吟诗作赋,至于财政,经济,司法,一窍不通。而经济,财政,司法全部由吏去做,实际上国家政权是操纵在吏的手上。当官的职责是根据自己施政理念发号施令,治理辖区。而吏的任务则是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为自己顶头上司服务。也可以说:官是政治家,他必须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执政理念;而吏则是技术专家,他要做的是如何通过自己的技术经验将上司的计划一步步实施,并取得最佳效果。正因为这样,胥吏的德性很重要,胥吏作奸犯科很容易。为此,针对三司部门胥吏的贪污作弊,刘式“建请增置主辖等司,参考出入,天子从之,吏欺诬毫毛必察,至今以为便”。
现在谈谈刘式建议改革榷茶之法、减免赋税
刘式先后在任上根据自己的职责关系重大的都向皇上请示建议,由他提出的建议措施,施行天下,以为好的便利的不可以胜纪。例如,淳化三年(),刘式任秘书丞时,见茶叶贸易不便,茶商要到官办专卖茶叶的榷务令手中购买,这样既费时又费工,还要长途贩运,而且所买的茶都是旧茶。于是他同监察御史薛映等奏请太宗“罢诸榷务令。”这样商人就可以直接到产茶叶的州军茶场计划买茶。刘式对全国的钱粮赋税帐簿非常熟悉,颇有研究,也发现许多弊端。如:江淮地区旧有横赋税款越欠越多,刘式奏请太宗皇帝免除这些积逋。太宗准奏“人以为便。”
刘式所奏简明精练,皇上听他的奏报,通常只需数刻时间,便可解决问题。刘式自端拱二年()十二月任磨勘之职十余年,至道(-)中三勾院合并为一,又兼任三部勾院,对条目要要领掌握得精明而独到,朝廷中说话有份量的人都自叹不如他。所以世人都称他为“刘磨勘”。后改任工部员外郎,太宗赐给他紫色章服,并令阖门使选择好的犀牛带赏赐给他,由此可见太宗对他是多么的厚爱。
现在谈谈刘式出使高丽的故事
淳化(-)中,高丽国断绝与契丹的往来,派使者来中国,自愿归顺宋朝。这时两次北伐失败的宋太宗尚有夺取幽州的念头,赞赏高丽国明白进退取舍的行为,准备了厚礼回报高丽国的使者。淳化四年()二月,宋太宗命秘书丞直吏馆陈靖、秘书丞刘式为使者,前往高丽谕旨。高丽王及以下臣子到郊外迎接,刘式人才俊美,举止谈吐很有风度,看见他的人都很心服。先是高丽大旱,及刘式一行到达高丽下榻不久,大雨如注,水深有一尺多高,国中人民大喜,认为这是中国使者带来的洪福。高丽使者愈加谨慎殷切接待刘式,并自我陈述高丽是小国系下邦,愿意执弟子之礼。刘式坚决不允许,所赠送的个人礼物虽非常丰厚,刘式都好好地封存归还,太宗很赞许他的这种作法。高丽国王延留刘式一行七十余日,遣以袭衣、金带、金银器数百两,布三万余端,附表称谢。由于刘式出色的完成了使命,载誉而归。太宗调他任太常博士兼任旧职。
现在谈谈刘式与李维清的恩怨
至道三年()宋真宗继位,任命刘式为刑部郎中。当初,刘式在三司任磨勘时,李维清任盐铁使,其女婿盗用官钱数十万。大家都害怕李维清,不敢弹劾。刘式忠于职守,独敢检举揭发此事,李维清也因此连坐被贬官外任。由是李维清怨恨刘式,而三司一些贪婪狡猾的小吏以欺诳为生计,因刘式断了他们的发财之道也都怨恨刘式,时常在背后窥伺机会想诬陷他。太宗明察其情况,每每坐朝,总是当着众官员称赞刘式的才能,所以诋毁他的人不能得逞。至道三年三月癸已,太宗诏令皇太子(真宗)枢前即位。是日太宗崩,真宗正在居丧之中,三司狡吏致状诬告刘式,时李维清任御史中丞,专掌监察司法,想趁机大做文章。但由于狡吏所告之事子虚乌有,诬告人反而连坐,这使李维清恼羞成怒。《宋史》认为李维清这个人处理事情严峻刻薄,所到之处都说他强悍。然而以不学无术之俗吏晋升,没有声望,才几个月,真宗即位,任命他为刑部侍郎兼任御史中丞。由于免除了他枢密院事的要职,心情越加不舒畅,肆无忌惮地任意弹劾打击别人。刘式问心无愧,既澄清了事实,又不露声色,工作如往日一样。李维清却又暗示一些三司狡吏再次弹劾刘式,说他没有得到皇帝的诏命就擅自入朝,从而罢官。由于受到权臣打击,加之心身劳瘁,就在这一年的九月十九日(年10月23日)病逝,年四十九岁。
刘式崇尚名节,洁身自好,生活检点,待人接物一团和气,喜爱交结朋友,所交游的都是一时名人,如:徐铉、张泌、陈省、华阳意、石中立等名流,虽然年纪辈份不同,但待对方都是尽心尽意。当初,宋太宗喜爱书法,朝廷中宿儒名贤,以及有德行的人,常会得到赏赐。其他人,即便是宰相也轻易得不到他的赏赐,可是刘式一个人就得到赏赐六十轴(康熙《新喻县誌·刘式传》说是十六轴),当世的人以为是殊荣。
其次,谈谈墨庄夫人陈氏
刘式妻陈氏,新淦县黎陂(今峡江县水边镇瓈田村)人氏。她的家乡就位于道教第十七洞天、第八福地的玉笥山东面三里之处。也许为洞天福地的仙气所钟,加上出身士子之家,使她从小聪明贤惠,知书达礼,为父所钟爱。“墨庄夫人”之父为水边镇瓈田村陈氏始祖,名叫匡鄯。匡鄯公有二子一女,女儿才貌出众,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爱女胜过两个儿子,所以选择女婿也特别谨慎。当时四邻八乡的人纷纷传扬瓈田匡鄯公的女儿姿容妙曼、温良贤淑。许多富家大姓纷至沓来,向匡鄯公说媒求聘,然而匡鄯公始终未允。恰好有年青的新喻学子刘式,字叔度,游学到玉峡水边,匡鄯公见他英俊好学,人才出众,便将女儿许配给他。
刘式于宋开宝四年(),以明经举南唐进士第一,得到南唐参政主考官张洎和南唐吏部尚书徐铉的赏识,推荐他任吉州庐陵县尉。因俸薄家贫,常有不足之色,可陈氏甘受清贫,对丈夫说;“但以清白自奉,妾甘心情愿执爨,烧火煮饭,决不贪图享受,而拖累夫君。”
刘式为官恪守尽职、清正廉洁。夫人陈氏为了使丈夫全心全意奉公为国,不为家事所累,她操持家政,家中一切大小亊务全部亲自打理,无论冬寒夏暑,殚精竭力,无有间歇。刘式性情豪放,热情好客。每有客人来临,夫人陈氏总是热情招待,谦恭礼遇,落落大方,言词得体,宾客满意,丈夫欢心。据说有个相士见过夫人陈氏曰:此女有旺夫相。刘夫人陈氏睦邻友善,助人为乐,对上孝顺,对下慈爱,对人友善。人们称陈氏涵养有嘉,真是一位贤妻良母。
墨庄夫人陈氏娘家所在地峡江水边镇的瓈田村(图片来自百度网)
开宝七年()宋太祖平定江南,刘式入朝面君,得到宋太祖的赏识。太平兴国三年()六月任商水尉,四年十一月任绛州防御推官。以清廉名闻,历工部员外郎,判三司磨勘司十余年,都是得自于陈氏的内辅之助也。刘式酷爱读书、藏书,大部分积蓄都花在藏书上,陈氏平时省吃俭用,支持丈夫买书藏书。刘式每每指着数千卷藏书对妻子说:“此乃墨庄,以昭示子孙。”家中虽然清苦,由于有陈氏的好内助,夫唱妇和,其乐也融融,生活倒苦中有乐。奈天不假年,刘式不幸于宋至道三年九月十九日(年10月23日)病卒,年仅49岁。丧夫之痛给陈氏以沉重的打击,使陈氏几欲崩溃。但想到孩儿们需要照顾,她还是坚强地挺了过来。刘式去世时,五个儿子大多年幼,长子立本才17岁,次子立言14岁,三子立之11岁,四子立德8岁,最小的儿子立礼才5岁。陈氏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料理好刘式的后事,扶其灵枢葬于祥符县魏陵乡吴儿村山原。
由于家里的一点积蓄全都买了书籍,本来家里就较贫苦,加之料理刘式的后事,家里则更是贫乏。但陈氏与五个儿子相依为命,艰辛度日。这时有人劝说陈氏变卖藏书和一点家什,买田置产,为长久之计。陈氏却说:“先夫秉行清洁,藏书数千卷,以遗后,是墨庄也,安事陇亩?”。陈氏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女人,他不变卖藏书,而是秉承丈夫意志,把藏书作为传家之宝,作为儿子们学习立业的资本,传给后代,对儿子精心培植。陈氏含辛茹苦把孩子拉扯大,在生活上对儿子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宁愿自己吃苦受累,挨饿受冻,决不让孩儿们受到半点委屈。对儿子们的学习,更是抓得紧,经常对他们说:“你们父亲把藏书称为墨庄,今传给你们,作为学习立业的用具,应好好珍惜”。又说:“你们能够读通它,精通它,就是有作为的君子,否则就是小人。”时时以藏书激励儿子们刻苦攻读。诸子也很听话,皆颖悟过人,夙夜笃学。有时学习稍微怠慢,陈氏就以绝食来相勉励,待孩儿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认真读书后,才肯吃饭。如此督学,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刻苦学习家风。孩儿们亦互相鼓励,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从不惹母亲生气。皇天不负有心人,在陈氏的精心培植下,在孩儿们的刻苦努力下,五个儿子相继登进士第,棠棣之花开满堂。长子刘立本特赐咸平三年()庚子科进士,任寿州下蔡令。第三子刘立之举景德二年()进士,官至主客郎中,益州路转运使。次子刘立言举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历官承奉郎、尚书屯田员外郎、上骑都尉。四子刘立德举天禧三年()进士,官至朝奉郎。五子刘立礼举天圣三年()进士,官至殿中丞。平均五、六年就有一个儿子考中进士。后来孙子二十五人,“皆以文章器业为时闻”(朱熹《刘氏墨庄记》)。其中特别是刘立之的儿子刘敞、刘攽两兄弟,皆中庆历六年()进士,刘敞被誉为“天下第一”的经学家,刘攽是著名史学家,助司马光修撰《资治通鉴》专职汉史。刘敞的儿子刘奉世官至签书枢密院事(副宰相),也精于史学,世称史家“三刘”。“皆以文章大显于世,而名后世”。(朱熹《刘墨庄记》)。从刘式起一脉六代两百多年间,出了十八个进士,墨庄所在地也由原来的宋都东京(今开封)刘式的家宅中转移到了刘式故里荻?,人们尊称陈氏为“墨庄夫人”。
墨庄“三刘”:刘敞、刘攽、刘奉世
由于陈氏寡孀教子,诸子相继植立,“全夫之节义莫大焉,成子之名仁莫厚焉,仁义君子盛德而陈氏兼之”。所以人们把陈氏誉为母仪,作为典范学习。胡汭作《贤惠录》,记述陈氏寡母带子,秉承夫志,教子成才,创建“墨庄”的事迹。以后理学家朱熹,礼部尚书章颖,兴国县尉邓祖善,先后作《刘氏墨庄记》赞扬陈氏的德行。
南宋益国公周必大在《墨庄夫人赞》中称赞说:
“贤哉夫人,克相其夫,以墨为庄,匪田之腴,寿考蕃昌,百世菑畲,陶母同邑,其后身乎。”
这里所说的菑畲本指耕耘。后因耕稼为民生之本,所以用来比喻事物的根本。也因此指书籍为墨庄的根本。陶母同邑,是指陈氏与陶母同属新干人,陶侃母亲湛氏,是我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她生于年,死于年,豫章新淦南市村人(今新淦金川镇人),这里是说新干是出贤母的地方,难道陈氏是陶侃母亲湛氏的转世后身!由此可见,新干文化积淀很深,赣西最早的两个县就是新干和宜春两县,后面冒出的市县都是由这两个县分出来的,就连墨庄夫人娘家所在之地,后来也划给了明嘉靖五年()在新干土地上新设立的峡江县。
书法家徐兢、吴说、张孝祥等人亲书“墨庄”牌匾赠于其家。南宋大府丞肖崱、状元易祓为墨庄写跋,说陈氏“庄乎纯以为墨之乎。以六经为契,以诸子为印,以唐虞三代之大圣大贤为得业主,以万古宇宙为土田疆亩,以时习为力作,以仁塾为丰年.......陈氏垦之,刘氏世世子孙藩守之。”岳飞在绍兴六年()为刘氏后人书有“墨庄”二字。
文学家杨万里,工部尚书谢谔等人以各种方式或撰文,或建楼坊,或诗赞,歌颂陈氏的阃范母仪。朱熹在陈氏第六世孙刘清之墓志铭中说:“陈氏有贤行,远识子孙,多为闻人。”工部尚书谢谔为表彰陈氏的业绩,在通往荻斜的驿道上建“龙坡”二字牌坊,以昭示后人。因刘式的祖父刘逵,唐末时从安福迁居新喻荻斜,就是喜爱这里的山水。“逵初挟地理游新喻,喜灵塘、龟堆二地,龙穴之美。不忍去,求娶其地主胡氏,遂卜筑于十九都之荻斜。”(《刘氏墨庄世谱》)“龙坡”者,乃指荻斜刘式祖父刘逵祖母胡氏之葬地灵塘,龟堆也,即刘氏发迹之佳地。因荻斜滨临袁河北岸,有人在河皋建楼名“思贤”,后该乡也就称为思贤乡。
后陈氏享年九十而终,合葬于开封府祥符县魏陵乡吴儿村丈夫刘式茔墓。被封为万年县君,宜春郡墨庄夫人,祀节孝祠。
关于作者:
聂朋,字智影,博客、论坛昵称为虚空夜点头或虚空粉碎。这是一个被认为对文化和艺术颇有感觉的心灵独立之人;一个永远在路上的思索者。既是一个体制外的画者,又是一位业余摄影人。大学毕业后,先是在博物馆工作二十年。在此期间,先是调入市委党校从事历史教学,返回博物馆工作后一度借用到江口风景区(仙女湖前身)开发办负责宣传工作,后又到政协文史委工作十二年,曾任文博系列副研究馆员、副馆长,现为江西新余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兼任省旅游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省作协会员、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市政协常委。长期从事文史、古建筑、古代服饰、历史名人及传统文化的探讨或研究,兼及旅游调研、风景策划、景点命名、景区评估及文史资料工作,擅长影视评论及文化散文的撰写。曾以副主编的身份参与《凝固的乐章——新余古建筑实录》、《新余历代名人》、《新余古今人物》、《新余文物与考古》、《古今联赋话新余》等新余政协文史资料专辑的编撰工作,并自费出版《新余旅游文化研究》一书。近年又热心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与宣讲工作。曾在南昌师范学院、江西工程学院、新余学院机械学院等单位宣讲《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在新余明德书院讲授《中国历代服饰图样解析》和《禅宗文化漫谈》,受到广泛好评。对历史和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有独特的见解,对旅游开发有自己的主张。由于多年的沉淀积累、现今的有感而发甚至是刹那的灵光一现,都将会在“虚空夜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