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情端午
中/国/传/统/节/日
端午节起源
端午节,本是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放假时间安排各位家长们:
您好!
"节分端午自谁音,万古传闻为屈原",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马上到啦,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端午节放假通知,端午节放假安排如下:
放假时间:
6月3日(星期五)-6月5日(星期日)共放假3天
返园时间:
6月6日(星期一)
端午节习俗
赛龙舟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在湖南汨罗市,赛龙舟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词中神翁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端午节戴佩饰香包之类的小物件也有着一段悠久的历史。香包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也有用碎布缝成的。五彩绳五彩绳,又称五彩丝、五色丝等,是端午节吉祥物兼饰物,具有辟邪作用,兼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五彩绳源于我国古代的五行观念,由古代文身之俗演变而来。传统之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还有一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飘走,会带来一年的好运。吃粽子端午食粽,是节日习俗之一。粽,即“粽籺”,俗称“粽子”,属“籺(hé)”的其中一种。“籺”是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祭祖的贡品,籺有很多品种,不同的节日会做不同的籺,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习俗。粽籺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馅料和箬叶(或柊叶)等。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戴香囊香包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颜色鲜艳,袋囊内的填充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假期安全
防溺水安全天气炎热,很多泳池和水上游乐设施开始启用,放假期间请您履行家长监护职责,不要让孩子单独玩水、游泳,同时做好孩子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01国旗下讲话为增强幼儿防溺水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的自救能力。中一班的杨老师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中,组织小朋友们进行“防溺水”的主题表演。02安全讲座为了让幼儿身临其境的感受“防溺水“的重要性,我们邀请了本园的法治副校长朱警官来进行“防溺水“的知识讲座,使幼儿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意识到“玩水“的危害性。03防溺水六不准04防溺水三字歌高温季,多雨天,防溺水,最当先。
节假日,星期天,莫戏水,记心间。
若游泳,去泳馆,既卫生,又安全。
学游泳,为锻炼,不逞能,不冒险。
放学后,莫贪玩,路边水,当离远。
迟不归,父母念,早回家,让其安。
联防组,应早建,同学习,同锻炼,
结伴行,离水远,互提醒,携手欢。
见溺水,大声喊,成年人,来救援,
来人前,要冷静,切莫要,方寸乱。
施救时,找工具,最好有,救生圈,
如没有,寻周边,或长绳,或竹竿,
先保己,再救援,切莫要,伸手牵。
手拉手,救同伴,群溺亡,频出现。
请家长,多陪伴,勤提醒,强监管,
知去向,知时间,知内容,知同伴。
工作累,育子难,一念错,后悔晚,
与学校,多沟通,齐努力,避风险。
凡水域,多危险,六不准,心常念,
三字歌,吟诵完,愿学子,永平安。
防疫安全疫情期间,教育孩子尽量避免外出,外出时要正确佩戴口罩,做好自我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