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故乡甜月是故乡圆
河南邓州习氏的祖籍为江西新干
----走访邓州习营村纪事
曾祥裕(广州杨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春季风水招生赣州开班热线电话)
我行至河南邓州,在朋友陪同下考察了习营村。通过参观,了解到习氏的祖籍为江西新干。这让我这个江西老表自豪。
习营村位于河南省邓州市西北部十林镇,此地北依伏牛山,面迎卧龙岗,左襟湍河,右带朝水,九曲十八弯的堰子河,绕村前流向东南汇入湍河,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经村东流向京津。这里是邓州习氏的发源地,也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的祖籍地。
我走进习营,这个村已开发成为景区,沿途两侧排列长长的摊点出售纪念品和土特产,游客川流不息。
步入习氏宗祠,更是挤满游客。习氏宗祠原来就有,文革中被毁。现今我们所看到的,是习氏族人于年自发集资重建的祠堂。习营习氏宗祠门额上挂着由习仲勋夫人齐心题写的“邓州习氏”匾额,黑底金字。
经测,习氏宗祠后有靠山,西北、北方、东北方山峰挺秀,其中北方伏牛山、西北方灵山,尤其高峻。明堂宽平,为广阔田野,前有一道山岗作案,水从西北方环抱而过,流出巽方。祠堂坐穴为子山午向戊子与庚子界缝。
当地朋友与习营有交情,特地安排专人为我介绍习氏来龙去脉。据史载,元末明初,由于连年战争,全国人口锐减,特别是中原一带,情况尤甚。是时的南阳,总人口才两万多人。
邓州更惨,仅剩下四五百人,致使大片土地荒芜。为改变这一现状,明政府迁山西、江西、太湖一带的百姓入中原。这其中,有一个叫习思敬的,来自江西临江府新淦县(今新干县),迁到河南邓州的堰子里(今十林镇习营村)开荒种地。经过多年的繁衍生息,习姓现已发展为数千人的望族。
清朝末年,南阳一带连遭大旱,庄稼绝收,赤地千里。加之匪患猖獗,乡民纷纷远逃。习仲勋的祖父习永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清光绪八年(年)带着家人几经辗转,来到了陕西富平淡村乡附近的南堡子定居下来。
据江西新干多方考证,也完成了习仲勋世代家世源流图的对接。文德公为江西省临江府新淦县(现新干县)华城门村(现塘头习家村)习氏始祖,第八代思敬公于明洪武二年(公元年)由新干塘头习家村迁徙至河南邓州堰子里(今邓州市十林镇村习营村),永生公于浅同治年间(约公元至年)由河南邓州堰子里迁至陕西富平县丹村乡中和村,传至23世出习仲勋。其儿为新干习家村第24代孙。
生前,习仲勋经常对子女们说起祖先的艰辛迁徙渊源,体现了他饮水思源,对祖居地的深深眷恋。
年4月21日,习仲勋夫人齐心率女儿、女婿等十多人,遵循习仲勋生前所说:“有空带子女回江西新干老家看看”的嘱托,曾来新干县金川镇塘头华城门习家寻根问祖,看望父老乡亲。
听完导游介绍,我们一行人来到祠堂后,祭拜了习氏开山祖思敬公墓地,为子山午向兼癸丁。
当我们问及习仲勋祖上阳宅在不在?导游说,己不存,但还保留墙址。我们听后去寻找,得来不费功夫,在热心村民的引导下,我们在一堆民房中找到残存的宅基地,经测为子山午向兼壬丙。
习营之行有收获,搞清了习仲勋家族的来龙去脉:江西新干----河地邓州----陕西富平。
个人旅行的好处是亲临实地考察,可以放慢脚步,细心观察,甚至考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