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合作:
永丰“榨油翁”老林
过聂家桥头,就能看到老林家的榨油坊,还没踏进门,就闻到一阵阵芝麻的香气,走进一看,只见老林正将刚烘干好的芝麻放入榨油机,不一会儿,金黄醇香的芝麻油,便绵延不断的流入油桶。老林看到有人来访,放下手上的活,便招待我们坐下聊起来了。
老林60多年前出生在沿陂乡枧田大队西元小组,由于家境原因,从小吃了很多苦,也没读到多少书,成家后便一直在家种田,有四个子女,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里压力也越来越大,仅靠种田,已经负担不起家庭的开支,更别说还要供孩子上学了。看到周边有人榨油,想着永丰这地方盛产油茶,就也开始接触榨油。
刚开始老林在村里跟着其他人学,但时间和金钱都花了,也没学到什么关于榨油的手艺。看准了榨油这条路子的老林不服输,心想着在村里学不到,就走出去,去外面学。老林边打听边到八都、新干、乐安等地,逐一查看,但最终也还是没有什么收获。看着家里的开支,想着一直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老林就先经营了一家小店,但始终没有放弃学习榨油,年,有人告诉老林可以去赣州南康看看,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的老林,毅然的踏上了去南康的路,一到南康,就发现那里有很多榨油坊,经过多方对比,老林选准了一家小作坊,但不仅没有收入,还要交元学费,老林没办法,硬着头皮交了,只盼能学好这门手艺。
老林便开始在那家小作坊中边学边干,那段日子很煎熬,老林身体不好,胃穿孔,加上干的是体力活,每天起早贪黑,从卸茶籽、称重、再一袋袋扛进作坊,到榨油的八道工序都要做,每天都让老林疲惫不堪。但老林都坚持下来了,每天也以乐观的心态做着那些事情,因为他知道多做才能学的更快,只盼着早点学会回家发展。“榨茶油工序繁琐,不仅环境艰苦,而且还需要很大力气,要不怕脏不怕累,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想干,也干不来。”老林说。
烘茶籽处经过3年的学习,老林对榨茶油的工序了如指掌,也领悟出每道工序的诀窍。比如,将烘干的茶籽放在耳边摇晃就能判断出含水量;在蒸煮茶粉时,从蒸出的香味可以判定何时出锅最好;油籽的产地不同,油质的醇厚和口感都不一样;烘烤茶籽的火候会影响出油的香味和出油率,“现在烘茶籽我老伴做的比我还好,烘到什么程度出油量最多,她掌握的很好”,说到技巧方面老林不禁夸起了老伴。卧式榨茶油机在南康一待就是3年,有了手艺后,老林信心满满,回到永丰,立即购置了2台机器,便在沿陂开起了自己的榨油坊。但现实很残酷,做生意光有手艺不行,只靠加工费赚不了什么钱,有时还要亏本。几次老林都想放弃,夜深的时候也静下心来和老伴商量了多次,但想想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又坚持了下来,老林也在思考,为什么别人能做好,自己却赚不到钱。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一家厂老板打电话给老林,问他有没有枯饼卖,这一通电话让老林很受启发,原来枯饼在市场上这么有价值。于是,老林就干脆换了一种经营思路,不收加工费,但榨油得到的枯饼要留下来。老林再将存到的枯饼卖给厂里,这样一来,老林的收益渐渐好起来了,老林还兴奋的说去年枯饼卖了有将近80吨。
立式榨茶油机这个时候的老林,已经在朋友的帮助下,落户到佐龙,并在县城附近开榨油坊了。做一行就精一行,尝到甜头的老林又开始琢磨扩大规模了。老林的妹妹告诉他,南康很多人榨花生油,让他也去看看。一听这消息,老林就又去了南康看市场,也了解到榨花生油需要的设备及方法等。回到永丰,就又开始着手准备了。老林说现在永丰县城就两家榨油坊会榨花生油,他便是其中一家。到后来,老林越做越有经验,而且赶上国家好政策,不仅给予他财政补贴,还给他低利息贷款,老林就又引进了几台设备。
烘芝麻
不同于一般的榨油坊,只在冬天榨油,老林现在一年四季都有油榨,而且每个季节主榨不同种类的油。冬季以榨茶油为主,春季为菜籽油,夏季榨花生油和芝麻油,还有核桃油也能榨。到现在为止,厂里已经有十几台设备了。厂里放不下那么多设备,一些大的且不怎么常用的,就放在了家里。
将烘好的芝麻倒入榨油机现在人都越来越注重养生,自家做饭用油也更想用真正纯正的油,有人问老林可不可以直接购买你厂里的油籽榨油,老林一想,这又是一条路子,所以渐渐地老林已经不再只做加工收枯饼了,也会采购一些油籽(茶油籽、花生、芝麻等)到厂里,认识老林的人都觉得他讲诚信,不计较,所以越来越多的人直接上他这儿买油了。老林还购置了一个立方的冷库,能够存放25吨的茶籽。
乐安、上饶一带种植油茶树的农户,会把采摘晒干后的茶籽送到老林的油坊来。老林精心挑选过称,按最新的价格给他们结账,有时还留下他们喝点小酒,渐渐的,不少种植户都和老林成了朋友,还经常给老林介绍顾客。
生意越来越好,老林的油已经开始销往广东、上海等地了,但老林没有用自己的品牌,而是厂家从他这儿买了油再打上各自的品牌来销售。从外地来看油的老板,老林不管他们是否确定要批发油,都安排儿子好好招待他们,“买卖不成仁义在嘛”,老林笑呵呵的说着。
周边县市的茶籽已经不能满足老林的订单量了,为了能采购到更多更好的油籽,老林经常到各省市走市场,自己先去产地看好,然后联系物流车装货,必须亲眼看到货装上车抵达永丰才放心。花生一般近些,大多是在丰城、樟树采购,茶籽就远了,湖南、广西、云南都会去看,小编问老林,“已经和那些老板合作这么久了,怎么每次都要亲自去看呢?”老林说,“花生还好些,第一季的花生出油较高,第二季较少,价格和质量都好掌握,但茶油就不一样了,同个地方的茶籽都不一样,有些茶籽1斤能产2两油,有些只能产1两油,而且油质还不一定好,这些需要亲自去看,要不然花高价买来的油籽出油率不行,不仅自己亏本,买油的也要花高价买油了”。
刚榨出来的油
尽管每次老林都亲力亲为的看货,但还是被骗过一次,那次老林连早餐都没来得及吃就去现场看着对方装车,但对方好像就是故意磨时间,后来老林实在是饿不过了,想着还要很久,就和老板去吃早餐了,吃完早餐回来货也装好了。但到了永丰才发现,整车货都被掉包了,里面还装了不少石头凑数。那次对老林打击很大,足足亏了几万元。自那次之后,老林更是不敢松懈。
老林不仅采购原料亲力亲为,在榨油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要把关,目的就是为了顾客能得到最好最纯净的油。现在厂里除了老林和老伴外,还另外请了4位工人,这几位工人都是之前开过榨油坊的,老林自己家里以前也是靠种田为生,所以很明白他们的处境,在农忙时节,就让他们回家忙地里的活,待农忙结束,再回厂里做事。
过滤油每次看着自己用尽“洪荒之力”,从茶饼里渗透出来的金灿灿的茶油,流进铺了过滤网的铁桶里,老林就莫名激动。现在老林和老伴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榨斤油,每天忙完,两夫妻的衣服都要被汗水反复浸湿,手心磨出的老茧层层叠叠。
“现在榨油有20年了,对榨油也有了感情,闻着出油的香味,心里就特别舒服。前段时间我在外地又看中了一台机器,现在在着手引进永丰,有了这个机器,那些种植油茶的农户又能轻松很多了,直接采摘下来的油茶,不需要再拿回家晒和挑拣了,直接上到那机器烘干,再通过传送带到另一台设备就能自动分拣。“听到这话,小编想着之前家里每年冬天都要耗掉近1个月的时间来挑选茶籽,真心觉得这个机器很好。
老林的老伴正在装瓶
小编在现场看到,刚榨出来的油看着浑浊,但过滤一下,就会变成黄亮亮的香油了。现在机器榨油虽然没有以前用木榨榨油那么传统,但也不掺和任何化学原料,生产出的油香味浓,口感好,耐贮藏。而且全程自己可以看到,买回去可以放心的食用!
小编现场实拍榨芝麻油欣晴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