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老祠堂的年久失修几近废弃的报道接连见诸报端,不禁令人扼腕叹息。尤其是在农村人口大量外流的当下,老祠堂的使用率越来越低,出现常年铁将军把门的情形。而在文化部门眼中,这些废旧的祠堂却解开了文化中心无所依托的难题。
年,广东省梅州市打算将分布在各村的老祠堂利用起来,通过“三多三促”措施(“三多”指多形态文化、多功能利用、多元化投资,“三促”指促进古民居保护、促进文化旅游、促进社会建设),建设农村文化俱乐部。在前期调研中,他们了解到梅州市分布在各个村的老祠堂数量非常庞大,如果能将这些祠堂有效利用,那么,在每个村都建设文化中心的愿景将不再是“镜中花”“水中月”。在江西省新干县,老祠堂的情形与之类似,如果能有效利用,开展文化活动,不仅文物可以得到有效保护,村民们的文化生活也将变得丰富多彩。
借力发力老祠堂巧变身梅州市西阳镇龙岗村是一个有着上百年历史的村落,村中坐落着的毓真公祠是一座李姓老祖屋,原用于群众休闲娱乐、节庆聚会、婚宴活动、乡亲议事等,但由于村民们先后迁出,年久失修,祖屋内有些地方已经破旧不堪。年,该镇作为“三多三促”措施试点,在原有基础上加以完善,动员乡贤出资,将老屋进行修葺,共同建设了文化俱乐部。如今的老祠堂面貌焕然一新,室内设置了宗祠文化展览室、棋牌室、图书室、器乐室、山歌室、农耕陈列室等。在这里,村民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休闲娱乐方式。
江西省新干县潭丘乡中州村以前是远近有名的“麻烦村”。村里不仅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多,还时常有恶霸横行、打架斗殴不断。近些年,中州村慢慢发生了变化:老人们生活悠闲,青年们积极上进,媳妇妯娌聚在一起不再你争我吵,而是和和气气地跳舞、唱歌。这样的场景令这个已有上千年历史的古村落洋溢着桃花源式的平和与闲适。而这一切的改变,源于村里拥有多年历史的老祠堂的重新利用。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州村先后投资50多万元修葺老祠堂,完善其文化功能。经过不断的修缮和改造,现在老祠堂已成为中州村的“文化主战场”。记者实地探访时看到老祠堂里,有挥剑练舞的老人,有拉着二胡悠然闲适的年轻人,还有热情起舞的妇女们。据潭丘乡有关负责人介绍,自老祠堂改建后,中州村村民的娱乐方式丰富了起来,以前的“麻烦村”也变成了文明村。
发动乡贤撬动社会力量“梅州是山区,人口分布不集中,交通不便,虽然文化部门在各个行政村设有村文化室,但是自然村的村民要想去文化室,就得骑摩托车、自行车走好几公里的路才能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如果不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均等化从何谈起?”在文化战线打拼多年的梅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陈锐锋谈到贫困山区的公共文化建设时,颇有感触地说。
年,梅州市多次组织人员深入调研,了解实际情况,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路子。在调研中,他们发现,在梅州,古民居、老祠堂比较多,这些老建筑大部分都存在利用率低的问题,而且早年走出村寨谋生的乡贤也都有回报家乡的意识,所以梅州市决定依托客家古民居、老祠堂,统筹其他部门资源,以“三多三促”建设农村文化俱乐部。
在建设投资方面,农村文化俱乐部采取政府奖励一点、村民自筹一点、乡贤捐献一点“三个一点”筹措建设资金,目的在于发动乡贤捐资,撬动社会力量支持建设。“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政府的角色正在发生重大转变,不再包打天下,而是通过有效措施,发动村民自己的力量来建设农村文化俱乐部。”陈锐锋说,“这样一来,不仅能调动村民的自我管理意识,也能使公共文化服务贴近老百姓的需求。”通过3年的努力,梅州市已建成分布在全市各县(市、区)的农村(社区)文化俱乐部个,探索之路初现成效。
新干县将老祠堂重新利用起来采取的方式是通过财政奖补的办法,引导农民自筹自办。据中州村村支书介绍,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发动村里一些经济条件不错的村民,将邹氏祠堂进行了改造。在老祠堂改造成文化大院后,村民们特别喜欢来,进一步促进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中心的管理中来。“日常的管理也是村里人轮流来做,大家对此非常积极。”村支书说。在中州村的带动下,新干县各村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利用祠堂兴办起各具特色的文化大院。近几年来,全县群众共筹集资金多万元,兴建了村、组文化活动室个,村、组文化广场个,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
积极引导文化生活填空白一项调查显示,当前农村文化娱乐活动形式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看电视(90.7%)、闲聊(84.5%)和打牌赌博(73.7%)。由于基层的娱乐设施和场所有限,年节和农闲时,许多农民陷入无事可做、无处可去的窘境。所以,看电视、闲聊、打牌就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休闲时光。“建设农村文化俱乐部,目的就是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服务,让文化充实到他们的生活中。”陈锐锋说。广东梅州百侯镇侯南村的村民说,在村里的祠堂还没改造成文化俱乐部时,他们都在村老人会活动,娱乐项目也仅限于打打牌,现在有了文化俱乐部,各种乐器、棋类、图书一应俱全,大大地丰富了他们的休闲生活。江西新干县中州村变化更大,自从祠堂变身为文化大院后,村民关系和谐了,文化氛围也逐渐浓厚。
来源:中国文化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