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千百年来新干人始终割舍不了的味道

白癜风那些药最好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zixun/wuliliaofa/294.html

食物,连接了过去与现在,他乡与故乡。儿时的味蕾记忆,藏在食物中的亲情,是我们简单而绵延的乡愁。

记忆深刻的美食从来都是质朴且没有技术含量的。小时候,奶奶那碗猪油下的面条是至美之味,清汤,漂着葱花,闪着油光,汤未进嘴,香气已经抵达脑仁,别有一番勾魂的力量;馒头切片,抹上猪油,放在炉子上烤,再在上面撒点盐和辣椒面,是那个时候最惦念的零食。

猪油的点石成金之力,来源于那个年代的稀缺。“花脸巴儿,偷油渣儿,婆婆逮到打嘴巴儿。”“月亮光光,猪油香香……”此类童谣,流传于各地乡村,是80、90儿时的记忆。那时,一碗猪油饭、一碗油渣面,就是销魂的人间珍馐。每到年底,村里家家户户都会杀过年猪,他们会直接将猪板油直接熬成了化油,毕竟吃化油就撇托多了!

小时候杀过年猪后,奶奶总会把取下的猪油被平摊在簸箕里,待把那些成块的猪肉收拾妥当之后,猪油早已没有了在猪内脏里的温度,变得硬了。奶奶把猪油切成方方正正的、四五公分大小的若干个小块,用盐腌制起来,放在瓦罐里,以备日后取用,称之为“腊猪油”。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生猪油(未腌制)的一个作用。每到冬天,奶奶的手总会像松树皮一样发生皲裂(俗称“开冰口”),她就会在切猪油时留下很小很小的一块,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涂抹裂口,那些口子居然就有了奇迹般的好转。

家中炒菜、吃面条,是少不了猪油的。把火烧旺、烧热,从瓦罐里取出一块丢在锅里,火一上来就听吱吱的响声传来,再用锅铲使劲压挤猪油,那声音更大了,似是一曲美妙的音乐,好听极了。接着便有一股油烟在厨房里蔓延,一缕缕地直往鼻子里钻,惹人垂涎勾人食欲。待得那白花花的腊猪油呈微黄色且变得干涩成了油渣时,倒入准备好的蔬菜,迅速翻炒,菜香和着油香又弥漫了整个厨房,从墙壁的缝隙中渗出去,从屋顶的瓦片中飘出去,飘到了在山坡上劳作和行路之人的鼻孔里,他们都不禁会朝着油香飘来的方向深深地吸上几口气。

无论是炒菜,还是吃面条,油渣都是在我碗里的。那些年,偶尔吃顿肉被称之为“打牙祭”,油渣成了我解馋的一道食品,那可是我自小就刻进记忆深处的美食,一想起它,心头就会产生起缕缕温馨。而如今,城市的餐桌上也会不适时宜地多了一道“油渣白菜”,而那油渣,却是不敢恭维,纯粹是肥肉熬制而成的。

再后来,农村生活有所好转,农村杀年猪的数量也有所增加,两头、三头,都已经是稀松平常的事情,猪油的数量也就跟着增多了,人们就想到了用另外一种办法来存贮,那就是把几十斤的猪油切成块,全都放进大铁锅里,烧旺了柴火熬成油。熬出来的猪油,母亲拿勺子舀进瓦罐里,一罐一罐地贮存起来。猪油在罐里凝结,变得雪白雪白,一打开盖子,香味扑鼻而来,取用也直接和方便了很多。

而今,人们注重养生,不但讲究吃得好,更讲究吃得科学,连猪肉都很少碰,猪油自然也就少有人去理会了,但那香味却将一直存在,存在于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的记忆里。

往期推荐

实地探访!揭秘新干各大菜市场“不为人知”的一面...

今天的头条,属于每个新干人!

新干最后的老书店,让我们一起留住它...

与你有关!新干这家企业的产品遍布全国

曝光!新干广场发生的这件事......

新干人的专属记忆——借饭

小编/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anzx.com/xgxtc/9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