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颜森,方言学家、音韵学家、江西师大文学院教授、省学科带头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省语言学会副会长。年1月出生于江西吉安市。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后留在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工作,年调入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多次参加国家重点社科项目。著有《广集韵谱》、《黎川方言词典》、《黎川方言研究》等,发表论文《赣语及其抚广片的若干特点》、《江西方言的分区(稿)》、《高安(老屋周家)方言的词汇》、《新干方言本字考》等,多次获国家和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江西方言,一般指分布在江西省的汉语方言,主要有赣语、客家语、吴语、官话和徽语。长久以来,语言学界对江西方言的分布和特点只有初略的认识,真正为江西方言分区分片,在颜森之前还从来没有人做过。
从英语教师到方言学家
颜森两三岁时就随家人从吉安迁至南昌,从小在南昌长大,他自己说,“也算是个南昌人了”。
年,颜森从南昌师范学校毕业,刚好“那时因为英语教师稀缺,为应急培养一批英语老师,在应届毕业的师范生中挑了一批保送江西教育学院。我被选中,学了两年基础英语,算是大专毕业了。”颜森说。
中学英语教师是颜森的第一份工作,他一干就是13年。随着文化大革命逐渐降温,从年起,他把大学专业英语系统地学了一遍,还开始阅读原版英语小说。几十年来,看英语原版书逐渐成了他的主要业余爱好。
“文革”后招考第一届研究生时,颜森31岁,在家人的鼓励下,他报考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英汉比较语法专业。初试时,他不仅专业英语考了第一名,在汉语考试中,他的作文全文用汉语拼音写成,事后才知道获得了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等六名阅卷老师的一致好评,满分50分的作文他得了45分。不过,作文写得好的“副作用”是被老师们“自作主张”地分到了“汉语方言专业”。
颜森说:“当时该专业录取的四个人中,只有我一点基础都没有。汉语方言是一个很专业的东西,不是像相声演员一样学两句各地方言逗乐,而是利用方言来作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的研究。老师们鼓励我说‘你白纸好画画,没有偏见’,我就这样坚持着学了下来。”
年,经过三年的专业学习后,颜森以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直接留在语言研究所工作。
确定江西汉语方言分区
在三十余年的汉语方言研究生涯中,颜森对江西方言从点到面都做过细致的研究。论及这其中最突出的成就,当属江西汉语方言地图的绘制。
年,国家社科六五重点项目《中国语言地图集》的编绘工作正式启动。据颜森介绍,《地图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项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合作编纂,整部图集分为两个部分,语言研究所负责汉语图的绘制,民族研究所负责少数民族语言图的绘制。“我负责的是江西和湖南这两张图的绘制和文字说明。”
“在进行调查之前,我对江西方言分布的了解非常模糊,就大致知道江西主要是赣语,赣南有客家话,周边有一些官话,上饶那边是吴语,但比较精确地画到图上,分出具体的区和片,这个原来没人做过。”颜森说。
地图主编之一、著名学者熊正辉在书面鉴定中说:“整个江西省的方言情况我们知之甚少。……颜森同志独自担负了江西全省汉语方言的调查。……对江西省的汉语方言做了分区分片,介绍了各区各片的语言特点,使我们对江西省的汉语方言全貌以及与周围省份的方言的关系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填补了空白,为今后江西省方言的更深入的调查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年,作为考察组的成员兼任翻译,颜森赴澳大利亚,与澳方商议第一批语言地图的绘制工作。
一个人把江西跑了个遍
资料不足是颜森绘制江西汉语方言地图时面临的最大问题。
据颜森介绍,年春,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曾经到南昌调查方言,调查了一些市县来南昌读书的青年学生,但是每一处方言点整理的资料都不多,有些只有几个例字的读音。建国后,全国各地开展了大规模的汉语方言普查,当时江西训练了一些人对各地方言作调查,积累了一些资料,可惜这些材料后来在文革中散失,未能整理发表。
“当时江西地区的,像赣语和客家话,都没有什么材料。但要绘制地图,需要了解很全面的情况,所以我从年下半年开始到年下半年,一个人陆陆续续把江西全部的市县跑了一遍。那时候,交通不像现在这么好,条件比较艰苦,什么事都碰上过,交通事故也碰过、骗子也碰过、生病也要坚持,有一次还差点儿‘触电报销’。”回忆起当年为绘制地图而做的准备工作时,颜森说。
每到了一个市县,颜森最先开展的工作就是找好一个发音合作人,“这个人最好是五六十岁,当地话说得很纯正,有一定文化,没有长期离开过当地,只有这样,才能收集到更加准确的资料。”
编写第一部黎川赣语辞典
在语言研究所工作的6年里,颜森就在办公室里“日卷夜铺”,用他的话说,就是“一个人在外面没有着落的生活着”。因此,在完成江西、湖南语言地图的工作后,他就下定决心调回南昌工作。
从年开始的20年间,颜森先是在江西师范大学教授现代汉语课程。学校建立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点后,他又成为学科点的负责人,讲授音韵学、语音学、方言学等课程,还培养了师大第一名外国留学生。
同时,在研究工作上颜森也没落下。年获国家辞书奖一等奖和国家图书奖最高奖项荣誉奖的《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其中的分地词典《黎川方言词典》就是由他编纂的。
这本书是第一部记录黎川赣语的词典,全书采用黎川话老派发音为主,为江西方言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被问到为什么选取黎川这个点时,颜森说:“首先是因为当地方言本身很有特点,另外那个时候跑地图,黎川当地的同志很配合这个工作。我前前后后6次去到黎川补充材料,长则一个多月,短则两三天。另外,学校有位老师是黎川人,我常常去他宿舍和他讨论,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当年黎川的发音合作人也来过南昌,住在我家帮助我工作。”
不必担心方言会消失
方言的差异就像颜色间的差异一样,非常丰富和复杂,想要研究清楚,必须花费很大精力,做耐心细致的工作。要搜集大量资料,依据资料追溯古音、考证本字,分析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上的特点。
许多人认为,方言在当今社会可有可无,有普通话就够了,花费时间和精力研究并不值得。但在颜森看来,研究方言最大的意义和乐趣是能够从各地方言中发现新的语言特点。他常常会为这种发现兴奋不已。比如古汉语语音的许多特点今天还保留着,“江西各地的方言差别非常大,但基本上都可以从中古音韵中找到渊源,可以从活生生的当今语音那里追溯到千百年前的语音特点,当然是很宝贵的。”
颜森说:“同时,方言要演变也是不可阻挡的,今天各地的方言也是从古汉语演变过来的嘛。但方言不可能消失或变得各地完全一样,就像我们眼睛看到的各种色彩不可能消失,变成单调的一色。至于各地方言未来是否会消失,我们不必去操那个心。”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