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麦斜镇上寨村
古村风光好上寨天下秀
归园田居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一、上寨寨王黄生泰的传说
怪也不怪,不怪又怪,新淦县内有“四寨”。
皇帝听了也惊奇,错把“四寨”当成梁山寨。
——民谣
列位看官听了这几句民谣,定然发问:“四寨?”是哪“四寨”呢?一为五都十里枫岗寨,二是四都七琴麻岭寨,三是六都界埠马口寨,四呢,就是麦?镇上寨。
这上寨是新干县麦?乡东南面的一个行政村,这边可从高岭而上,那边可从黄富园门岭、熊家岭抵达。到了山顶,见其下有上百亩一马平川地方,入口处右山林内一泓潺潺流水捎带一挂瀑布,长年冲刷,形成一窟,中有一石鼓起,如眼珠子,当地人称之“龙眼窟”。
这儿世袭居住着袁、黄二姓,和睦相处,倒也清静自得,恰如陶渊明笔下的“桃源”。
这个村寨的首领姓黄,名生泰,身高猛大,横眉竖须,除了一手好拳脚外,还特别善使一种短刀似的“飞镖”。因其镖表均染金黄色毒液,中毒即死。加上他本姓黄,故世人都唤他“黄金镖”,倒把本名“生泰”忘却了。此人虽是一介“草民”,但却有颗拳拳爱国之心。他自发和麻岭寨王朱如真,枫岗寨王傅天魁,乌口寨王聂雷四人结成“把兄弟”,共同卫护新淦领土主权,名垂千古,留下许多传说。
二、风景名胜
(自然地名)龙潭瀑布
上寨村的西北面有一龙潭瀑布。瀑布周围奇石怪树掩映其间,两边绝壁青苔满布,飞瀑流溪、竹林峡谷的风景独特。王老八山栅寨、三滴水、大坳岭(红军打仗点)。
三、村落选址
上寨村的选址和布局同风水有密切联系,传统民居建筑多为东南朝向,为风水中建筑最佳朝向,在村庄建设过程中,依山就势,因地制宜,注重协调人居环境同自然环境的关系,构成背山面水,藏风聚气的格局。
上寨左右护山环抱,层峦叠障,形成了一道道天然屏障,使整个村落前有护守,后有倚靠,外人先必须越过大山,方能进入。其闭合式地形,满足防御需求,也满足了人们心理上对安全的需要。梯田分布周边,与山水自然融为一体,表现出明显的山水田园风光特色。
村落格局
上寨传统村落处在山间盆地,其地理地形空间总体吻合古代风水山环水抱,藏风聚气的结构特点,能有效抵御外敌入侵,阻挡冬季寒流,是村落的理想选择地,也体现上寨先民筑村时天人合一的完整思想。
村庄周边层叠的梯田满足村民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还丰富了聚落景观,改变了村落生态环境,实现使用功能、景观功能、生态功能的三者有机结合。达到阴阳之和、天人之和、身心之和的至善境界。
村落风貌
上寨村距县城25公里,面积约6.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80%,是一个旅游资源体量大、等级高、分布较为集中的游览区。境内特有“湖泊—山地—盆地”地貌景观组合,清泉飞瀑、深潭奇石、湖光山色、成林古树、古朴民居等各类景观完美组合,构成一个世外桃源胜境,让人流连忘返。
建村智慧
南宋嘉泰丁酉岁(年)有新淦县城上坊黄家黄氏兄弟(兄名黄拔,字试甫;弟名黄照,字识甫)徙居上寨建村。当地村民谓“上寨”是“五朵梅花”形,既美丽又有“福”(“梅开五福”意)。从“健康就是福”的角度看,确如此,至今健在的有岁的老者和八、九十岁的老人十几人。
四、传统建筑
赣派建筑
上寨村传统建筑集中连片,有民国及清代建筑4栋,现保存完好,并能照常使用,其余建筑都是上世纪50年代统一兴建的农家走楼,且上世纪50年代所建房屋都保存完好,现在村民无一例外都是居住在50年代所建的传统建筑中,民国和清代建筑的木柱上雕刻有花纹和戏剧人物,且保存完好。
?
袁氏宗祠
黄氏宗祠
土砖房
砖木房
门楼
五、历史环境
古井
最为难得的是,当地村民仍生活在那些传统民居中,保持着一派原生态的农家风光,在这种人与景观和谐相处的地方并不多见。碰上好客的村民递来一张椅子,会禁不住小心翼翼,因为这种椅子可能就有一百年的历史了。村中多古樟,村口那棵已有年历史的古樟树,已经成为古村落的吉祥物和主要象征了。及千年古井都不容错过,像上寨村这样传统建筑连成片的村落实不见。
当地民风淳朴,有夜不闭户的习惯,住在这样的古村里,喝一口甘甜的井水,听一段老人的故事也很是惬意。
进村公路
古井
清朝乾隆年代饮用
上寨古井修建于清朝乾隆年代,主体结构为青砖建造。井深12米,直径为1.3米,井圈为整石雕成。
古巷
上寨古巷已经老得无法记得他的年龄,斑驳的青石板,静静地互相依偎着,青石板上的裂缝是历史的皱纹,历经沧桑的见证许多的古村故事。
裕後亭
裕後亭修建于光绪年间,距今一百余年。该村距离县城25余公里,上寨村村民赶集都要经过大水庵,当时村里有位袁姓善人就在赶集必经之路大水庵修建裕後亭,使赶集的村民入内歇足休息、避雨。亭子是两个出入口,穿过式的。使内外空间相互渗透,显得开畅通透。亭子组成比较单纯,除柱子、坐凳(椅)。
裕後亭是属于砖亭的一种,砖亭构造亭子往往有厚重的砖墙。但它们仍是木结构的凉亭,砖墙只不过是用以保护梁、柱,并借以产生一种庄重、静穆的气氛,而不是结构承重作用。真正以砖做结构材料的凉亭,都是采用拱和叠涩技术建造的。与木构凉亭和木屋相比,造型别致,颇具特色。
古庙
上寨村外山顶最高海拔处,是久负盛名的鸡落峰,曾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庙宇,一度香火繁荣,后人为了能直达庙宇,还纷纷捐款修路,秒内古籍资料也多有记载。
文昌阁
文昌阁座南朝北,砖木结构,面积约多平方米。据上寨村族谱记载,文昌阁始建于乾隆元年间,道光十九年修建。祀文昌帝君神位。文昌帝君为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及士人功名禄位之神。公元前11世纪,上寨就有远近闻名的“诗庐”,明朝时期有进士,民国时期有进士,进入新中国时期,也一直沿袭了耕读传家的文化风气,从这里走出来的有美籍华人、博士生、留学生、正副教授、学者、企业家、工程师,还有厅级、处级领导干部,在《新干人物》一书中有记载的就有数十位优秀人才。
拱桥
上寨村地处山区,石料资源丰富,因此拱桥以当地石料为主。建于明朝距今多年,跨径14米,宽4米。年因为修公路对此拱桥进行了修补。拱桥桥下小溪连接村庄西北面的龙潭瀑布落差约20米成为上寨村独特的景点之一。
古树
上寨古树多,其中有女真树、枫树、黄芽树等稀有树种,百年老树直插云霄;老树结胎形成的夫妻树高大雄伟。
六、民俗文化
马头墙
雕花工艺
竹艺
民俗文化产生和发展,至今是否仍以活态方式传承,与村落的密切关系,传承活动内容与形式。
其它民俗文化项目
舞龙俗称玩龙灯,是一种上寨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之一。每逢喜庆节日,村民都会自发组织在宗祠内舞龙。舞龙时,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穿插,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村民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舞龙的器具都是村民手工制作,用木棍、花布等做原材料精心打造而成,极具东方艺术感。
祭祀崇礼
当地民间的普遍祭祀活动,主要是逢年过节。春节三十守岁(除夕);十五敬灶神和塘、河水神;五月端午节;八月中秋节等一岁“三大节”。
婚丧嫁娶
丧事祭祀活动作兴把酒下祭,大致是这样的:
①有人逝世,要向亲朋好友“报丧”。知后,要前往“行礼”、包钱、送花圈、三跪三拜。
②送去火葬场火化,当夜作兴把酒。先亲后疏。
③出殡:第三天早上出殡。将死者灵柩移到空场,道士念咒完后,唢呐手喝彩:
伏雨!手提龙冠长又长,七尺五寸出苏杭,漂亮龙冠盖棺上,友人遮的亡人丧。棺角四朵老莲花,遮的亡人幽灵下。白鹤一飞高万丈,飞到云里打一杠,莲花开的满又满,亡人面前摆酒碗。左摆猪,右摆羊,中间海参列列长。一条跪垫长又细,亲朋好友来下祭;一叩首,二叩首,三叩首,把杯酒。爆竹一响紫金棺,亡人一路心平安!起棺——。
剪纸
七、生产生活
特色物产
上寨素以盛产生姜、竹笋、茶油,年出产生姜5万斤;干竹笋0斤;茶油斤。
美味美食
擂茶、麻丝、糯米丸子、水牛草丸子都是上寨特产
上寨特色美食——擂茶、麻丝的制作工艺。
黄氏族谱
年黄氏族谱重修,年袁氏族谱重修
附照片:
袁氏族谱
村规民约
黄氏家训家规
一、热爱祖国二、诚报亲恩三、和睦兄弟四、友爱夫妻五、善交朋友六、尊老爱幼七、尊师重学八、注重家教九、乐善好施十、爱岗敬业
一、崇尚孝悌二、和睦宗亲三、亲善相邻四、尊祖敬宗五、端正士品六、善明礼让七、宗尚节俭八、扶贫济困九、遵纪守法十、从俭丧祭
袁氏村规家训
一、孝父母二、敬长上三、重祭典四、睦宗族
五、和乡里六、崇节俭七、谨婚姻八、训子孙九、端士品十、正常业十一、重坟墓十二、息争讼
十三、急赋税十四、理公财十五、禁非为十六、戒赌博十七、杜淫乱十八、严立嗣十九、整地方
二十、谨子弟
二十一、安祖庙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