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栏
神政桥玉桥村里有个“铁拐李”,远近闻名。名从何来?
“铁拐李”大名李九如,今年57岁,小儿麻痹症致双腿萎缩,拄着拐杖行走。
他自小不认命,家里两兄弟,到了读书的年纪,他说爬也要爬去读。父亲后来用扁担箩筐挑着他上学,就这样读了四年小学。他脑子灵光,从小也争气,能写会算,也很好学。
十几岁的年纪,他也跟着同村人去过福建厦门,进过鞋厂做手工活。他也到过广州到繁华的街头给人擦皮鞋。
结婚后,家庭负担变重了,他回到新干县城,开了十几年拐的。李九如说:“一开始开拐的也是没有办法,老婆不能去打工赚钱,孩子都在读小学。我也不能靠别人,只能靠自己的手去赚。”年,在乡、村两级帮扶干部关心下,将李九如家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干部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李吉刚和玉桥村第一书记黎雅琴经常上门走访李九如,关心他家里的生产、生活开支和收入,和他讲解扶贫政策。李吉刚到李九如家走访,修缮瓦房
李九如说:“李吉刚和黎雅琴两个人,真是跟亲戚一样,经常来我家走访还带米带油,嘘寒问暖。乡里、村里的扶贫干部也经常打电话,对我特别好。我平时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也第一个想到打他们的电话。”年11月,李九如被推荐参加了县残联组织的农村书屋管理员和家禽养殖技术培训班。培训结束后,他就开始学以致用,养了只鸡鸭试水。到年关,鸡鸭和鸡鸭蛋一起卖了几千块钱。尝到了甜头的李九如,“野心”变得更大。今年,在帮扶干部李吉刚的指导下,他继续发展养殖。他申请承包到了村里的20亩水库养鱼。五一假期,在李吉刚的陪同下,他精挑细选了只鹅苗。他请人在家附近的水塘搭了一个大棚,每天和妻子给鹅喂食。也常到附近的养殖大户去实地学习,学习养鹅防疫知识,定时给鹅打疫苗。除了养鹅,他还栽种了2亩油茶。谈到现在的生活,李九如自信满满,“现在的政策好,所以我现在养了些鹅。养鹅有点补助,也能赚点钱。不出意外的话,一年两三万还是赚得到。乡里、大队的帮扶干部们对我蛮关心,现在的生活是一天比一天要好,这个是不必说的。”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永远不放弃希望,永远不屈服命运。“只要不懒,就有一口饭吃。”身残志坚,勤奋好学,这就是“铁拐李”李九如的“本事”。这个“本事”,撑起了大山里了不起的“铁拐李”一个大家庭,演绎着由脱贫到走向小康生活的美丽蝶变。记者:罗小敏刘婷编辑:肖海梅
审核:敖清辉吴建友
监制:李洪林
参与禁毒斗争,构建和谐社会。
创建国家卫生县城
巩固国家卫生县城成果
改善新干人居环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