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以上广告,可以查看详情,谢谢~
以下图片都可以点击放大,也许能看到你家的房子哦~~
樟树市城区
(包含:淦阳街道,鹿江街道,福城街道)
曾用名:清江县
樟树市地处赣中,跨赣江中游两岸,境内以平原低丘为主,全市辖10镇4乡5街道,境域国土面积.99平方千米,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26.1平方千米。耕地面积6.07万公顷,有林面积2.5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0.62%。总人口56.0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31万人,农村人口32.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97‰。
樟树因树而得名,因酒而立市,因药而扬名,因盐而闻世,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越的区位和较强的经济实力,历史上是与景德镇齐名的江西四大名镇之一。先后获得中国产业发展能力百强县市、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国县域商标发展百强县、中国最具特色金融生态示范城市、中国金属家具产业基地、中国药都、中国盐化工循环产业基地、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县级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全国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县、中国家具先进产业集群奖、全国“百县千村”——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中国歌词之乡、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创作基地等国家级荣誉以及全省“多规合一”试点、全省专利十强县、全省镇村公交发展试点县市等多项省级荣誉。年,成功跻身全国百强县,入围全国最具幸福感县级城市行列,连续两年入选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和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中国金属家具产业基地顺利通过复评。旅游发展综合指数位列全省前十,获评全省最佳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县市,连续十年荣获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市,小康进程居全省第二。
洋湖乡1
洋湖乡地处樟树市城郊,下辖12个村(居)委员会,总人口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达12.8‰;区域面积5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公顷,其中水田公顷,旱地公顷;水面面积.8公顷,有林面积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1%。
年,该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万元;全年财政收入2.38亿元,同比增长27.8%;居民人均纯收入1.3万元,同比增长了8%。主要农产品有生猪4.24万头、牛出栏头、家禽出笼.2万只、家禽产蛋量吨、水产品吨。
该乡先后获得:宜春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乡镇”;樟树市“物质文明建设暨经济发展三年大会战”先进乡镇;樟树市“三个文明”建设“综合先进乡镇”、樟树市“推进滨江新城建设工作特别贡献奖”;樟树市“科学发展综合考评先进乡镇”;樟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乡镇”;樟树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乡镇”等荣誉。
洋湖乡2
永泰镇
永泰镇位于樟树市南部,镇政府驻地处国道西侧,濒临赣江,距樟树城区16公里。全镇面积27.4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8公顷,其中水田公顷,旱地.8公顷。下辖9个行政村和园艺居委会,共个村民小组,4个居民小组,总人口人,其中农业人口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8‰。
永泰镇素有“千年古镇、茂才之乡”的美名。早在唐朝,这里就开始设立墟点,开始有了集镇的雏型。因明代中期遭水灾,人们祈求永远安泰,乡绅捐资建永镇塔,意在镇邪保平安,“其旨,江之东,履而泰。”遂改名为永泰,有“千年古镇”之名。永泰镇明清时代曾风光一时,有“九街十八巷”之称,现存较完好的明清古建筑街有遗存20余栋,主要是集中在靠近赣江东堤的前、后两街。
此外,永泰镇的历史遗迹有永镇塔、大观桥等。永镇塔立于赣江河畔。年公布为樟树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桥街道(原大桥乡)
大桥街道位于樟树市东北部,距市区城东偏南3.5公里。东临观上镇,南连阁山镇,西与樟树市城区毗连,北和丰城市接壤,面积47.79平方公里。街道辖14个村(居)委,93个自然村,个村小组,户,3万余人。街道耕地面积亩,水域面积亩,山林面积亩。
目前,辖区内有康成药业、金阳钢艺、金钱豹、春丝面条等企业,形成了保险设备、药、食品加工等一批工业特色产业。立足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成东村亩花卉苗木基地、松湖亩草莓基地、湖萍松湖亩制种基地、龙湾湾里亩大棚蔬菜基地和枧头1亩精养鱼塘基地。
观上镇
观上镇地处樟树市东部,距市区13公里,与本市大桥街办、阁山镇和丰城市丽村、荣塘、拖船三镇毗邻,总面积60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91个自然村、个村民小组,人口2.71万,东昌高速公路、昌吉赣高铁在镇东北方穿境而过。境内有潭埠和观上两个集镇,形成了一根扁担,两个箩筐的发展格局。
该镇享有全国保险设备制造重镇之美誉。全镇高产油茶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年产茶油75万余斤,成为宜春市高产油茶连片种植的一面旗帜。同时,下大力气发展医药、医疗器械、金属家具、肉牛山羊养殖、花卉苗木、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型产业。既有保险设备产业的“一枝独秀”,又有各项新兴产业的“百花齐放”。
阁山镇
阁山镇地处樟树市东南部,镇政府所在地距城区13公里。辖行政村(居)委8个,自然村个,总面积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公顷,水面面积公顷,有林面积1公顷,森林覆盖率为78%。总人口3万余人,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7亿元,同比增长28.57%。
自然资源丰富,盛产木材、毛竹、优质天然矿泉水,水能蕴藏量达12万吨以上,岩盐蕴藏量达75万吨。土特名优产品系水稻、大豆、薯类、油料、瓜果、畜禽水产品、中草药等,工业产品白酒、木制家具、竹胶地板、瓷瓶、机制砖、瓦楞纸等,产品质量上乘,获农业部优秀产品奖一项,获省优质新产品奖三项。
旅游特色明显,以阁皂山道教文化养生旅游、中国古海盐浴养生和三层楼农家乐为支点,依托樟树“农业两区”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平台,着力打造文化观光、养生休闲、生态农业、旅游贸易四大旅游板块,促进了旅游产业和镇域经济发展。
交通条件优越,两条高等级公路——葛玄大道和盐化大道贯连全镇,“京九”铁路穿境而过,并在阁山集镇设立樟树市境内“京九”线上唯一一座客用车站樟树东站,距东站2.5公里处设立全省最大的盐化工危险品货用车站。正在建设的昌吉赣城际铁路在樟树东站将与京九铁路并站,东乡至昌傅高速公路将穿境而过并设有出口。
店下镇
店下镇地处樟树市东南,东与丰城接壤,南和新干毗邻,聚三地之秀丽,景色怡人的梦湖更添店下灵气。穿境而过的“京九”铁路、“”国道与樟店公路交汇、境内水泥路纵横交错,形成快捷通畅的交通网线。店下镇总面积平方公里,人口1.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万人,耕地面积3.1万亩,林地9万亩,森林覆盖率65%以上,居樟树市乡镇之首。
境内山川秀丽,美景遍布,开发出玉华山、梦湖、丁仙湖、石城庵、大石牌坊等多处景观。玉华山高峻陡峭,雄奇秀美,梦湖、丁仙湖碧波千倾,景色迷人,石城庵自然天成,神秘幽静,石牌坊雕刻精细,保存完好,已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店下农业素以特色和绿色闻名,目前绿色优质大米、笋竹两用林、高产油茶、高山绿茶、草食动物养殖、中药材种植等六大主导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产量可观,效益显著。
以上为樟树河东片区的乡镇
下面展示樟树河西片区的乡镇
友情提示:
本资讯的图片都可以点击放大哦
临江镇1
临江镇2
曾用名:临江军、临江路、临江府、清江县
(管辖:新余县、新干县、峡江县、清江县)
临江镇位于樟树市河西中部,镇政府驻地距樟树城区20千米,樟宜公路、樟高公路纵横其内,浙赣铁路、赣粤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集镇繁荣,流动人口量大,是樟树市河西的文化、经济、商贸中心,现为江西省仅有的3个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镇之一和宜春市第二批镇村联动建设点。
全镇共辖18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和2个社区,共有个自然村。总面积86.7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公顷,水面面积公顷,有林面积.8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6%。总人口近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2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1.9亿元,同比增长16.4%。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同比增长15.58%。完成财政收入2.33亿元,同比增长23.4%,占冲刺任务的.3%。全年农业生产总值3.2亿元,同比增长8.8%,主要农作物产量:稻谷吨、花生吨、油菜籽吨;主要工业企业:机械、服装、化工、陶瓷、酿酒、造纸、饲料和农产品深加工等,全年工业总产值42.56亿元,同比增长20.6%;第三产业总产值2.9亿元,同比增长8.8%。
通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该镇荣获了全国重点镇、全国小城镇经济综合示范镇,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镇、江西省历史文化名镇、江西省十大魅力乡镇、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先进乡镇等以一系列“国字号”和“省字号”荣誉称号。
洲上乡
洲上乡地处赣江、袁河交汇处,属冲积平原洲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沙质土壤、耕作条件适合于水稻、柑桔、花生、蔬菜、药材等农作物生长。全乡辖20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境内因受季风影响,年平均降雨量.7毫米,年平均气温17.6℃,全年无霜期天。共有耕地面积.3公顷(其中水田.3公顷,旱地公顷),果园.5公顷,水塘面积.3公顷。总人口人,其中农业人口人,非农业人口人,人口自然增长率9.31‰。
洲上乡水土资源丰富,历代驰名的“大红袍”红桔和商州枳壳享誉各地,畅销大江南北。年,一场特大罕见冰冻灾害侵袭,洲上80%的红桔林被冻死,富裕的红桔之乡顿时沦为省级贫困乡。年,经过乡党委政府认真调查研究,从海南引进青皮冬瓜试种,通过聘请技术专家传技、党员干部示范带动、组建专业合作社等形式,洲上乡青皮冬瓜连年实现丰产增收,青皮冬瓜种植规模不断发展壮大。至年,全乡已种植青皮冬瓜0多亩,远销浙江、广东、江苏等地,成为江西省最大的青皮冬瓜种植基地。
近五年来,洲上乡政府紧扣发展,统筹全局,团结协作,实干兴乡,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较快增长。全乡财政收入从年的万元增长到年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年增加到元,平均每年增长11.2%。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方面,共引进企业、项目30余个,带动总投资超60亿元。
昌傅镇
昌傅镇位于樟树市西南部,距城区35公里,处在新余市、新干县、樟树市三县市交界处,面积73平方公里,辖有1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和2个省市驻镇企事业单位,个自然村,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1万人。现有耕地面积0.32万公顷,水面面积0.02万公顷,有林面积0.万公顷,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优越条件,精制大米、红壤花生、良种生猪、茶叶、吴茱萸是昌傅特产。
农作物以水稻、花生为主。水稻种植面积4.6万亩,年产量4.3万多吨,花生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量多吨。特色经济作物稳步发展。吴茱萸种植面积0余亩,枳壳种植面积余亩;茶叶种植面积近亩,年产量稳定在70吨左右。
养殖业以生猪养殖为主。牧工商公司是生猪养殖省级龙头企业。近年来,山羊养殖业正在崛起,年引进的江西春晖羊业有限公司是龙头企业,公司投资多万元,建成0多平方米现代化羊舍,采用圈养模式,以世界著名肉用山羊“努比亚”山羊为原种进行扩繁和杂交选育,现存栏山羊余头,年产值多万元。
双金园艺场1
双金园艺场2
江西省双金园艺场建于年,原是农业厅下属事业单位,年6月21日划归樟树市管理的正处级事业单位。地处中国药都樟树市境内,土地总面积21.5平方公里,人口余人,全场下属设有三个农业分场、二个科研试验站(江西省双金柑橘试验站、江西省双金花生试验站)、一个工贸公司、一所职工子医院,是一个以园艺科研、生产为特色,集科研、良种繁育、农业技术推广,以及粮油、食品、茶叶、药品生产及其加工,建筑、水产、畜牧养殖、中药材种植等多产业发展的大型综合性国有农场。承担着江西全省果树、花生栽培技术、良种繁育与试验、示范、推广等任务,农作物主要有柑桔、桃、梨、水稻、花生、茶叶等。
黄土岗镇新街
黄土岗镇老街
黄土岗镇地处樟树市西南部,全镇国土面积54.6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0人。该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位于袁河上的荻斜刘家,是北宋著名学者刘攽、刘敞的故乡;枳壳种植历史悠久,《本草纲目》记载的“商州枳壳”出产于此;著名的黄岗冬酒,酿造历史悠久,色泽鲜黄,工艺独特。
年,全镇粮食播种面积5.54万亩,实现粮食总产2.55万吨,花生种植面积亩,枳壳种植面积余亩,粮食生产、特色蔬菜、中药材种植成为该镇三大重要农业产业。农田水利设施条件大幅改善,投资余万元,进行山里水库渠道整修、蒙河堤整险加固、袁惠渠护坡工程、土地平整及旱改水等重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该镇林业资源丰富,树木种类繁多,绿化面积有00㎡,被评为全省生态镇,其中湖头村委被评为全省森林村。该镇文教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投资万元,动工兴建黄土岗中学综合楼,投入万元兴建中学塑胶操场,投资10万元完成黄土岗中学食堂改造。完成湖下小学、黄铜、山里、柘湖小学标准化建设。实施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加强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的建设、管理和使用。
中洲乡
中洲乡位于樟树市的西南部,乡政府驻地距市区54千米,全乡总面积56.3平方千米,下辖12个村(居)委,84个自然村,个村民小组,总户数户,总人口1.93万人。
境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西北面吴平圩、门楼里、马子山为汉至隋初吴平县城城址,另有初唐始建的金绳寺遗址,北面有始建于北宋中期的琵琶桥。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各项事业得到较快发展,乡村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稳步提升,全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年1至9月,该乡完成财政收入万元,占全年任务的82.7%。近五年来,该乡先后获得了全省计生依法行政先进乡镇、宜春市信访先进单位、宜春市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单位、宜春市优秀便民服务中心、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
该乡以农业为传统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发展水稻、花生、油茶、食用菌、荞头等农作物。到目前,已建立5百亩连片油茶种植基地2个、万株苗木基地1个、食用菌示范基地1个。同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先后引进培育樟树老窖酒业、南湖印刷、德胜化工等工业企业,进一步壮大中洲乡经济发展能力,加快中洲全面小康建设步伐。
义成镇1
义成镇2
义成镇位于樟树市城西偏南51公里,年经省民政厅批准撤乡建镇,镇政府驻义成街。总面积86平方公里,辖14个村(居)委,个自然村,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公顷,水域面积公顷,山地公顷。总人口2.68万人。
该镇有着3张地域风情浓郁的闪亮名片:好吃又营养的义成米粉和油面——纯手工、无防腐剂添加、劲道足、质优价廉,是它们金字招牌,越来越多的沿海人士慕名前来购买,并全程体验制作工艺流程,年销售额多万元;穿越时空的古遗址——该镇与文物保护部门合作,大力收集、整理文化遗址历史资料,纳入中小学校本课程教学,对受损遗址予以抢救性修复,投资12.7万元对龙头山、双桥、园岭寨等3处古文化遗址进行了加固维修,吸引了众多青少年和游客有序开展古迹探秘;妙趣横生的农村生活体验——随着乡村游和农家乐的兴起,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使义成的瓜果采摘、休闲垂钓、品农家菜、山水摄影等绿色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不仅汇聚了人气和商机,更鼓了农户腰包,拉近了城市与乡村的距离。
湛溪街
吴城乡
曾用名:山前乡、湛溪乡
吴城乡,位于樟树市西南部,全乡总面积.8平方千米,以丘陵山地为主,总人口人,辖16个村(居)委个自然村,个村小组,因境内有著名商代吴城遗址而得名,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越的区位和较强的经济实力。吴城素来享有“千年古邑,百里药乡”的美誉。
吴城乡有着悠久而浑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吴城商代遗址,位于萧江上游丘陵陂地的吴城村委境内,面积约4平方公里,是江南首次发现迄今最大的商代大规模人类居住遗址,因修正了“商文化不过长江”之说而蜚声海内外。年12月,国务院公布吴城遗址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4月,吴城遗址评选为“国家20世纪项重大考古发现”,现已列入“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重点项目之一。
农业是吴城乡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观光产业,重点打好中药材种植、高产油茶种植、立体生态养殖和仙草种植四张特色名片,其中新增枳壳种植面积0亩;高产油茶种植面积达6亩;培育了桂花、紫薇、樱花等花卉苗木基地5个;同时种植面积达余亩中药材种植年产量突破1万公斤,实现产值6余万元,吴城也因此享有“药都中药乡”之美誉。
吴城乡有独特的山水田园风光。境内有樟树市最大的湖泊-玄女湖,水清、岸绿、景美;域内无工业污染,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植被覆盖率达43%,绿意盎然。
该镇先后获得“年度全市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先进乡镇”、“年度科学发展综合考评先进单位”、“年度油茶产业发展先进乡镇”、“年度全市农业综合开发先进乡镇”、“年信访积案化解先进乡镇”、“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年度全市农村清洁工程先进单位”、“中国剪纸艺术之乡”、“第七届江西省魅力乡镇十强”等荣誉称号。
刘公庙镇
刘公庙镇地处樟树市西北部,属丘陵地带,距城区35千米,与高安市接壤。区域面积84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个自然村个村小组,全镇人口人,其中农业人口人,有21个基层党组织、党员名。耕地面积亩,有林面积公顷,森林覆盖率31%。赣粤高速公路横穿南北,并设有下道口,省道樟高公路贯穿东西。
刘公庙镇有“挂面之乡”美誉,手工挂面的技术和传统源远流长,长如线,细如丝,煮不糊汤、口感劲道,深受欢迎,为馈赠佳品。
刘公庙镇历史人文悠久,境内发掘的樊城堆遗址,为新石器晚期遗址,年度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公庙镇还称为“天佑故里”,纪念元末明初抗倭名将刘天佑大将军而修建庙宇,命名刘公庙,已有几百年历史,刘公庙镇也因此得名。庙宇在文革期间被毁,年民众自发重建。杨家村委塔前彭家村被国家住建部列为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并被评为“江西省十大文化古村”。
该镇先后荣获省级生态乡镇、全省“五五”普法普法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宜春市第七届文明单位、宜春市“六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宜春市社会救助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经楼镇1
经楼镇2
经楼镇位于樟树市西北14公里处,东西南面分别与张家山、刘公庙和临江接壤,北隔礼江与高安相望。沪昆高速穿境而过,在经楼镇境内长13公路,并在经楼开口设站。张北线贯穿东西,连接樟宜、樟高两线;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80%自然村道路硬化。经楼镇全镇总面积81.78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98个自然村、个村小组,人
经楼镇素有“文化乡”美誉,民间采茶剧、民间版画、民间刺绣享誉省内外,有采茶剧团、民间版画协会、民间刺锈协会、锣鼓队、唢呐队、舞龙舞狮队等民间文艺队伍10余个,文化队伍0余人,并形成了以采茶剧、朝拜节、龙舟竞渡为代表的三大地方文化名片,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曾被宜春市授予“文化大镇”称号。矿产资源丰富,贮存有煤碳、高岭土、硅沙土、碳酸钙等地下资源,已探明的储量达万吨以上,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农产品主要有优质稻、油茶、花生、油菜、紫薯等粮油作物以及手工制作油面、传统榨油等加工业,兼顾发展横岗三黄鸡、中林老居良种猪、大岭药材、草场蓝莓基地等特色农业。年上半年,全镇实现财政收入4万元,占全年任务的58%,其中税收收入完成0万元,占全年任务的63%;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同期增长5.2%;全镇完成工业生产总值1.8亿元,同期增长12.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万元,同期增长18.19%;主营业务收入万元,同期增长4.7%;工业实现利税万元,同期增长4.64%。
张家山街道
曾用名:张家山乡,张家山镇,城北街道
张家山街道位于樟树市北部,年10月由原张家山镇、薛溪街道、樟树市城北经济技术开发区合并成立,总辖区面积99.2平方公里,辖27个村(社区),个自然村、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万人,非农人口2.1万人),有53个基层党组织,名党员。有耕地面积亩(其中水田亩、旱地亩),可养水面亩。
街道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东临赣江、北靠肖江,南濒袁河,沪昆铁路、张上铁路、赣粤高速昌樟连接线和经楼连接线,以及樟宜公络穿境而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同时,街道地接“三市”(樟树市、高安市、丰城市),毗邻“五镇”(东与丰城市泉港镇隔江相望;南与樟树市洲上乡隔河相望;西与樟树市临江镇接壤;北与樟树市经楼镇、高安八景镇隔江相望),与樟树市区仅一江之隔,是樟树市的未来城市新区,为樟树市河西各乡镇进入市区必经之地。
近年来,张家山街道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大力推进新型产业和城镇化建设,经济社会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是樟树市区位优势最明显、人口最多、工业经济最强、农业总产值最高、财政收入最大的乡镇(街道)。连续14年荣获樟树市科学发展综合考评先进,并获得了“江西省综合实力百强乡镇、江西省森林乡镇、国家级生态乡镇”等多项省级以上荣誉,为樟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和领头雁。
总体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3.2平方公里。开发区充分发挥樟树“药都、酒乡、盐化城”的优势,致力于发展产业园区、生态园区、低碳园区,主要落户医药企业、金属家具企业、高科技企业,重点培育发展医药、食品、包装、金属家具等产业。
图片来源:谷歌卫星地图
文字来源:樟树市政府网站
编辑整理:樟树网赣小邦
无论发生什么事,欢迎您爆料。
一经采纳,通通有奖!
中国赣邦立足樟树12年真诚为您服务!赣邦、赣江、赣中、樟树、樟树网、望津楼
皆为樟树市赣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之法定注册商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