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七上七下中国古代史测试题

医治白癜风的知名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951583.html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75分)

1.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和来源是()

①历史传说②历史故事③文物和文字记载④古迹和遗址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2.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早期的远古人类,获得他们生产和生活的第一手资料不包括()

3.下列原始农耕最能体现“南米北稻”主食格局的是()

A.河姆渡原始农耕和半坡原始农耕

B.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

C.蚩尤部落和半坡原始农耕

D.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4.年冬,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代遗存中出土了犁、插、耒、耜、镰、铲、锛等制作精良的青铜农具,这说明()

A.青铜农具已经取代木石制农具

B.青铜农具成为日用商朝工具

C.南方地区的农业得到了开发

D.商代青铜文明的发达和传播

5.《左传》载:“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材料涉及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C.郡县制 D.行省制

6.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如图)。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

7.《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A.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

B.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

C.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

D.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

8.(·四川南充)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9.《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这一措施的作用是()

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

B.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

C.开创考试选官制度

D.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10.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所示是小文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

汉武帝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A.统一文字B.焚书坑儒C.独尊儒术D.张骞通西域

11.右图所示战役的主要影响是()

A.奠定了秦朝统一全国的基础

B.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C.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D.形成了南北朝分立对峙局面

12.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律令。此举()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确立了三国鼎立局面

C.加快了江南地区开发

D.实现了南北方的统一

13.宋代诗人汪洙《四喜》曰:“久早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下列与“金榜题名”最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B.行省制C.科举制D.分封制

14.唐太宗非常重视中书、门下两省在中枢政务机构中所发挥的作用。他曾对群臣说:“中书昭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然驳正。”这反映了门下省的职权是()

A.替皇帝起草诏令B.审核诏令内容

C.负责诏令的执行D.负责监察百官

15.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下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A.汉朝B.唐朝 C.明朝D.清朝

16.下列古代的历史人物,在中外交流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是()

17.下面图片直接反映宋代哪一方面的繁荣()

A.农业B.手工业C.文化 D.印刷术

18.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城市出现了许多娱乐兼商业的场所“瓦子”。这种热闹的城市生活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秦朝 B.宋朝C.隋朝D.汉朝

19.“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②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③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④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20.下列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没有因果关系的一组是()

A.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通

B.宋朝商业繁荣——“交子”的出现

C.明朝加强专制统治——军机处的设立

D.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21.明朝时期,科举考试的范围是四书五经,从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出题,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以“八股”为应试文章的程式。此举()

A.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

B.有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D.严重禁锢知识分子的创新思维

22.“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转战于闽浙粤沿海诸地……”,其历史功绩是()

A.荡平东南沿海倭寇B.收复台湾全部领土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D.抗击沙皇俄国入侵

23.右图是小明同学整理的中国古代史学习笔记。他整理的是()

A.西藏 B.台湾C.广东D.新疆

24.下列对明清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总结中,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25.下列四幅图片再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劳动场景,它们收录于()

A.《齐民要术》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D.《天工开物》

二、材料题(共25分)

26.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特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材料二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求婚。

材料三顺治帝接见达赖五世,并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又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并规定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这件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松赞干布求婚的结果如何?(2分))两个民族的和亲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3)材料三反映的是清朝对哪一地区采取的措施?(1分)为了巩固对这一地区的统治,清政府还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措施?(3分)

(4)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到哪些启示?(2分)

27.(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三“一带一路”建设增进了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目前(年),已得到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响应和支持,与我国签订了近50份政府间合作协议及70多份国际组织合作协议。

——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二,丝绸之路是什么时期开通的?(1分)一共有几条丝绸之路?(1分)连接哪些大洲?(1分)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2分)

(2)列举唐朝在对外交往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两个人物。(2分)

(3)汉、唐、明初,中国政府奉行怎样的对外政策?(1分)这一政策的共同作用是什么?(2分)

(4)依据材料三回答,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有什么作用?(2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A

D

B

A

A

D

B

C

C

A

C

B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D

B

B

C

D

A

D

D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5分。)

26.

(1)孝文帝改革;

影响:

①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融合。

②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等方面逐渐与汉族趋同;也丰富和发展了中原文化。

(2)

结果: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影响:促进了吐蕃的经济文化发展,也加强了汉藏关系。

(3)西藏;

措施:①年,清朝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②乾隆帝开始制定“金瓶的掣签”制度,由驻藏大臣监督达赖、班禅继承人的抽签。

27.(1)汉代;2条;连接亚洲、欧洲;作用: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2)玄奘、鉴真。

(3)政策:对外开放;

作用:促进了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友好。

(4)作用:增进了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通过和平交往,各国、各地区达到互利共赢、互通有无的目的。

-THEEND-

以上来源于网络整理。仅用于学习,如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小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anzx.com/xgxtc/11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