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新干ldquo县宝rdquo

俗话说:“没文化真可怕,有了文化更可怕!”俗话还说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学好史地生,出门碰到流氓也不怕!”俗话又说了:“文化是一个民族立足世界之林的根本!”

那新干人民到底是有文化呢,还是有文化呢?

下面,我们来瞧瞧新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新干剪纸

七琴城上等山那边的新干人民,你们记不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人结婚时,墙上贴着的一张张各种大红剪纸喜字,哪家主人手上技术好点的还弄出各种花样。新干的剪纸文化也不知道可以追溯到哪朝哪代去了。

而今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观念转变,很多人出去外地打工,乡下还有几家媳妇会剪纸?剪纸文化正在你我手中流失!

让人欣喜的是新干剪纸已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不仅是对我们民俗文化的肯定,更是一种保护!年至年,新干县连续两届被评为“江西省民间文化艺术(剪纸)之乡”。

传统文化最怕的就是没人传承,剪纸作为“手上活”,都是要一剪刀一剪刀练出来的,幸好咱这还有剪纸老师傅:新干剪纸非遗传承人彭许平、洪桂英、曾菊兰等,让我们的剪纸文化一代代传下去!

二、竹马舞

竹马舞又叫马舞,马灯、竹马灯。开始于清朝光绪年间,主要是在金川、麦?、溧江等地流行每逢新春佳节、有些人家有婚嫁寿庆等“好事”竹马舞就出动了。由3男2女组成的五马在新年“五马送春”,祈子求童的有“五马送子”祝贺寿庆的有“五马拜寿”,婚嫁的还有“五马迎亲”,还有个跳吉荣昌“五马上梁”!竹马舞走村串户的给各位乡亲们带来了不少欢乐,小孩子都是追着竹马们上蹦下跳,可惜这种景象已经很少见到了!新干竹马舞08年已经列为县、市、省三级非遗重点保护名录,这种被我们渐渐忽视的民间艺术,在第三代传人洪雪珊(已过世)、洪正廷的坚持中寻找新的传承!

三、摇钱树(莲花落)

摇钱树俗称“瞎子戏”,住在乡下的人应该碰到过,两个盲人一个拉二胡,一个打拍子唱着悲凉的小调,主人家赶紧施舍点钱物。

表小看新干“瞎子戏”,它源于宋朝,形成于明朝,清朝兴盛起来,迄今(从明代年算起)有多年历史。新干摇钱树文化内涵丰富,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风格比如讲清乾隆时期的《拆亲记》,建国后的《老虎村》,最近几年的《新中国春秋60载》。摇钱树的内容多为有警示教育作用的劝世文,细细品味其中蕴含不少为人处世的“醒世名言”。

新干摇钱树已经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新干省级代表性的传承人:陈连添,又名陈蠢子(现已去世)曾经在省市演出获得不少奖项。

作为一个残疾人,新干的这些盲艺人为追求自己深爱的艺术,不畏比常人更加艰险的路途,坚持走下去,这本身就是一种精神的榜样。

四、陶母教子

微友们不知注意到没有,宝塔山下那堵人文景观墙上,有一个妇女的旁边坐个小孩,这就是已经在全国流传1多年的陶母教子故事。

陶母湛氏是东晋名将陶侃(陶渊明祖父)的母亲,现在流传的“教子惜阴”、“截发筵宾”、“送子三土”、“封坛退鲊”等故事是母教文化的典范。陶母与孟母、欧母、岳母合称中国古代“四大贤母”。陶母教子故事已经列入省级非遗名录。

新干作为一座历史追溯到商朝的历史名城,文化底蕴何其丰富,以上只是新干文化的冰山一角,还有好多文化传承,例如:潭丘独龙泉传说,新干秆龙、布龙灯,擂茶文化等等等等。

THE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anzx.com/xgxls/9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