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随着月圆月缺,池塘里最后一批南美白对虾正在进行着一次次的蜕壳。虾的每一次蜕变都意味着自己越来越强大。池塘里悄然上演着美丽的“蜕变”,岸上亦是如此。对虾们的守护者正是江西省新干县界埠镇出生于年的小伙廖少龙。“蜕壳是虾生命最弱的时候。来不得半点马虎。”廖少龙说,南美白对虾原本是生活在南美洲海洋,想在内陆养殖必须经过海水淡化技术这关。标苗、入水、喂食……廖少龙对每一个细节如数家珍。新干县农业局水产站长段中华说,海水淡化的技术性强,目前整个江西省掌握这个技术的人屈指可数。廖少龙只有高中文化,以前也从来没有搞过养殖,那他是如何完成自己的蜕变的?廖少龙笑笑说:“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跟虾蜕壳差不多。”年,廖少龙跟着家人在广东做灯饰生意,自己办厂和销售,在家里也算是一个有着身价千万的老板。可随着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廖少龙敏锐地意识到灯饰行业的“好日子”到头了,他开始思索转型之路。和朋友的一次聊天中,廖少龙初闻南美白对虾养殖,一下就被吸引了。“能到家里养,肯定有市场。”经过市场调研,廖少龙发现,对虾养殖在内地还是一个空白。只要能解决海水淡化难题,赚钱没问题。说干就干。廖少龙先后到广东、福建等沿海对虾养殖基地参观学习,寻找淡水养殖对虾的办法。在朋友的介绍下,廖少龙来到福建漳州一家养殖厂呆了3个多月。这段时间,他白天跟着师傅做事,学习养殖技术,晚上就在租住的小屋子里,吃着泡面整理笔记。“这就是那3本笔记本。”指着厚厚的本子,廖少龙眼睛里是满满的回忆。一年后,廖少龙学成归来,第一件事就是回到界埠老家做起了实验。看着第一批对虾苗运到新干,倒进池子的那一刻,廖少龙有点激动。因为对他来说,成功在此一举。接下来,他每天24小时呆在淡化池边,每隔一小时观测一遍水的PH值、盐度等情况,及时采取对策,随时记录情况。漫长的10天过去了,对虾渐渐适应了“新家”,每天一次的蜕壳也完成的很好。廖少龙知道,他成功了。次年,在当地水产部门的帮助下,廖少龙承包了多亩养鱼塘,开始了大规模的养殖。很快第一批对虾顺利上市,平均亩产斤,产值1.8万多元,是四大家鱼养殖收益的四倍多。小试牛刀锋芒露,但廖少龙的目标远不止如此。“明年我的目标亩产是斤……逐步实现高密度现代化养殖……”不当老板当农民,廖少龙的“跨界”一定能够上演更多的“蜕变”之美。审签:郑少忠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anzx.com/xgxls/16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