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洲村邹氏祠堂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已有多年历史,先后经历6次修缮,至今保存完好。原来是村民举办红白喜事和宗族议事的地方。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县、乡、村党政组织的引导下,将该祠堂改造成为文化道德课堂、文化活动大堂、法治宣传讲堂、议事评理公堂,对促进村风、民风好转及推进村组社会事业发展起到了十分明显的作用。该村先后获文化部“群星奖”、全国敬老模范村落社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计划生育先进村等荣誉称号。年3月被列为江西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多次迎接上级领导参观,是一座集青年教育、民主法治、道德园地、文明新风、文化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省级示范村站等综合性文化宣传阵地,先后有光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多家主流媒体给予了报道,是潭丘乡的一张旅游名片。潭丘乡中洲村成为了新干县农村现代治理体系——“自治、法治、德治”三结合示范点。
祠堂变身文化道德课堂中洲村利用宗祠做到了既传承传统文化,又吸收先进文化和整合精英文化的有机统一。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积极挖掘祠堂牌匾、对联中的道德元素,如门口牌匾“司成余庆”之意为教育群众与人为善,方有余庆;中堂“惇德”之意为教育群众要严守道德;对联“知荣辱识善恶进退有度,明是非辨美丑行止无虞”也是教育群众要明辨是非善恶,严于修身等等。该村每年组织开展“道德模范”、“五好家庭”评选活动,每年评选出10-20户“五好家庭”和10-20名“孝老爱亲模范”,组织村民敲锣打鼓送去奖状和奖品,并将其先进事迹张贴出来,教育引导村民尊老爱幼,守法讲理。年该村被全国老龄委评为全国敬老模范村居社区。
吸收先进文化方面,主要是利用电视机、远程教育等设备,定期播放政教片、科教片及反映重大历史阶段题材的主旋律影片,组织群众和中小学生广泛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整合精英文化,挖掘本土贤能精英,用本村人和本村事教育后人鼓舞后人,激励后人,挖掘本村在大革命时期以邹努烈士为首的四十多名先烈的事迹,在院内建起了邹努烈士纪念馆,并在祠堂墙壁制作了“先贤篇”“英烈篇”“精英篇”,收集宣扬本村古往今来的贤能。组织编辑出版了《中洲文化》一书,将先人和精英们爱国爱家拼搏进取等高尚品格和情操,积淀成为教育子孙后代的宝贵精神财富。
祠堂变身文化活动大堂为让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村里争取了中央文明办“万村书库工程”,图书室藏书上万册,购置桌椅板凳、棋牌桌、影像设备等,认真落实文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十个一”要求。定期举办老年人扑克、乒乓球等比赛,组建了秧歌、腰鼓队、业余剧团和广场舞队,利用农闲时节排练节目,遇上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免费为村民演出,一些娶亲、嫁女、做寿的人家也喜欢请他们助兴。祠堂里每天雷打不动有群众活动,有打牌的,有看电视的,也有看书上网的,还有拉练二胡、教学书法的。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提升了群众获得感。该村年获文化部“群星奖”。
祠堂变身法治政策讲堂现在祠堂外建有中洲村法治文化广场,树立了四块八面的法治宣传栏;祠堂内开辟了“七五”普法“三治”宣传阵地,设置了“依法自治”“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三个板块,另设有脱贫攻坚、纪检监察、计划生育、农民建房管理、土地管理、党内政策法规等多个园地,积极宣传政府的大政方针以及县、乡、村的有关政策、工作部署,向村民进行解读和全方位的宣传,让群众懂政策、懂法律。年因分土地引发的奇富群体性事件,当时惊动了省委和地委,并出动武警维稳,5名主要挑事人被判处3-5年有期徒刑。之后该村用身边血的教训引导教育村民,村民学法守法蔚然成风,年,该村获司法部、民政部联合表彰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祠堂变身说事评理公堂中洲村宗族势力强,民风剽悍,前些年邻里之间争山争水、打架斗殴时有发生。针对这一情况,祠堂精选了一批德高望重的老人,设立禁赌、调解、村规民约监察等工作小组,主动参与村事、民事管理。年冬,村里赌风很盛,协会成立了抓赌队,并对一些赌博成瘾的村民进行全天候轰炸或教育,该村邹卫军一次输掉元,年关将近,生活无着落,妻子气得要离婚,邹授礼等老人主动上门调解和规劝,精诚所致,这个冥顽不化的赌鬼终于改邪归正,年6月2名村民为争宅基地发生打斗并有变成宗族械斗可能,协会的老人找到当事人座谈,晓之以理,最后达成谅解,接受菜地划分。近几年来,共调解大小纠纷多起,有效抑制了一些治安隐患的发生。
物质的小康是片面的小康,文化小康才是更高层次的小康。通过这四大功能的发挥,这个古老的祠堂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既继承了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又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理念,更倡导了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和谐了邻里家庭关系,同时又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正引导全村人民向文化小康阔步迈进。
(新干县司法局潭丘司法所董年平)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