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16万余平方公里的赣鄱大地上,点缀着11颗闪耀的明珠,她们就是你的家乡,养育着万江西老表的11个地市。
江西有11个地市,许多人对此如数家珍。但是每一个地名都有它的由来,江西11个地市的名称是怎么来的。
南昌夏、商、周时期,南昌地区为扬州之城。春秋战国属吴楚。秦代属九江郡。旧史学家们每每称之为“南蛮”之地。南昌政区独立设置始于汉代。西汉高祖五年(前),灌婴大将军率兵南下,进驻南昌。
六年(前)立豫章郡,领十八县(辖城相当于今江西省境大部),郡的治所设于南昌县中,希望以这一块“南方昌盛”之地为根据地,进而平定南越,以“昌大南缰”。取“南方昌盛”和“昌大南缰”之意;“南昌”之名始此。从此这块“南蛮”之地就有了“豫章”和“南昌”两个名称。
九江九江之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中“九江孔殷”、“过九江至东陵”等记载。
九江称谓的来历有两种,一是“九”为古代中国人认为的最大数字,“九江”的意思是“众水汇集的地方”,“九”是虚指;二是“以为湖汉九水(即赣江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泽也”,即九条江河汇集的地方,“九”是实指。长江流经九江水域境内,与鄱阳湖和赣、鄂、皖三省毗连的河流汇集,百川归海,水势浩淼,江面壮阔。
赣州赣州之名,始自宋绍兴二十三年(年)改虔州为赣州。历有二说:一因州治赣县而得名;另说章、贡两江在州治合流之故。
抚州抚州市历史悠久。夏禹时地处扬州域。春秋时为百越之地。战国时属楚。秦时属扬州九江郡。汉改九江郡为豫章郡。汉高祖五年(公元前年),建南城县,属豫章郡。东汉永元八年(公元96年),分南城一部置临汝县,县治设在今抚州市,仍属豫章郡。
三国时为吴地,吴太平二年(公元年)建临川郡,郡治设在临汝县。两晋、南朝相沿。南朝梁陈时,以今之崇仁、丰城、永丰、新淦等县增置巴山郡。临川郡初属江州,陈武帝时与巴山郡同属高州。隋开皇九年(公元年)废郡扩州,以临川郡并巴山郡之一部置抚州,隶属洪州总管府,抚州从此定名。
景德镇汉代有“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到东晋时设立新平镇,唐代称新平镇,又坐落在美丽的昌江之南,故称昌南镇,当时隶属饶洲浮梁县。
唐代制瓷业有很大的发展,烧制的瓷器“胎薄,色素润”,五代时期生产出青瓷和白瓷,随后宋代烧造成功了有“冰肌玉骨”美誉的青白瓷(有名影青瓷),并得到宋真宗的厚爱,宋景德年间(--年),真宗皇帝命令昌南镇烧造御用瓷器,并把他的年号“景德”赐给昌南镇作为地名,昌南镇从此改名为景德镇。
上饶上饶古属扬州,春秋为吴越之地。自东汉建安年间析豫章郡地设置鄱阳郡(析余汗地置上饶县)以来,已有多年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上饶的政区设置几经变动。晋时,鄱阳郡改为信安,南朝改吴州,隋朝改饶州;明朝分设饶州府、广信府。
新余三国吴宝鼎二年(年)析宜春县置新渝县,属安成郡。因主川袁河中游原称渝水得名。天宝元年(年)县名因传写之误将渝改为喻,以后相承作喻。年5月,国务院公布,将新喻改名新余,沿用至今。
鹰潭鹰潭以驻地旧名鹰潭坊得名。其信江南岸龙头山下有一深潭,“急流漩其中、雄鹰舞其上”,故名鹰潭。
宜春相传在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派大将灌婴攻打江南一带,灌婴打下南昌后,又占领了宜春,并决定在宜春这个地方设县。取个什么名字呢?开始灌婴想了很久想不出,于是就到外面散散步,时值春末夏初,到处春暖花开,温泉汩汩。
灌婴玩得十分痛快,跟在身边的几位谋士想讨好灌婴,见灌婴爱这春色美景,一个谋士说:“将军,这地方真是人杰地灵啊!”灌婴反问道:“何谓人杰地灵啊?”谋士说:“人杰嘛就是指将军您,地灵嘛就是指这里山清水秀,都是因为您来了才这样。”灌婴一听是吹捧自己的话,感到讨厌。但他看到这地方确实很好,于是竟吟起一首诗来:“山青兮,山叠山层挨层,满目春色;水秀兮,水连水泉靠泉,气候宜人。”接着他想了一下对大家说:“就把这里取名为‘春宜’吧!同去游玩的人都拍手叫好,于是就叫‘春宜县’。 后过了一百多年,汉武帝封了一个刘成来这里做官,他在这里的时间长,觉得这里一年四季如春,不光春天宜人,四季都宜人,不如把“春宜”改为“宜春”。意思是:“四季都是宜人的春天”。从此“春宜”就改为“宜春”。萍乡古代萍乡生有一种水面浮生植物萍草,是萍草之乡,故称萍乡。唐宪宗时宰相李吉甫,在公元-年编的《元和郡县志》记载了萍乡地名,并说明“此地多生萍草,因以为名”。
说春秋战国时,楚昭王路过萍乡,在过河时见河面上游有东西顺流而下,“直触王舟,舟人取之,王大怪之,遍问群臣,莫之能识。”楚王派使臣带着那物和礼品去请教孔子。孔子见物惊喜地说:这是萍实,乃吉祥之物,只有成霸业的国君才能得到呀!使臣听了有些不解,问:先生怎么知道是萍实呢?孔子说:我过去周游列国的时候,曾在楚国境内问渡口,顺便听到一首民谣,说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斗,圆而赤,剖而食之,甜如蜜”。所以我知道。使臣又问:萍实经常能得到吗?孔子说:这怎么可能呢?萍实集天地之精华而成,千年也难得一遇啊,现在楚王得到了它,是楚国将要振兴的征兆。你回去后,可代我向楚王表示祝贺。
使臣回去后,将孔子的话告诉楚王。楚王听了很高兴,对孔子的博学多识赞叹不已。后来,人称这里为萍实里,又叫萍乡。
吉安
元至元十四年(公元年),废吉州军事,置吉州路总管府,领庐陵等8县;元贞元年(公元年),改吉州路为吉安路,辖吉水、安福、泰和、永新四州、五县,取吉水、安福两州各一字命名为吉安路,寓“吉泰民安”之意,“吉安”之名自此始。
下辖吉州区、青原区、井冈山市和吉安县、泰和县、万安县、遂川县、永新县、永丰县、吉水县、峡江县、安福县、新干县等2区1市10县。
泰和县
隋开皇十一年,以“地产嘉禾,和气所生”名“泰和县”。
万安县
南唐保大元年(公元年)置万安镇,宋熙宁四年(公元年)置万安县。
新干县
新干原名新淦、新赣(淦通赣),古称上淦。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年)建县,迄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永丰县
北宋至和元年(年)置县。据《今县释名》:“本吴阳城县,晋改阳丰,宋改今名,有永丰山。旧传山生石乳,赤则岁旱,白则年丰,因名永丰县,有永丰溪。”
峡江县
峡江,别称玉峡。以峡江处于赣江要冲,地势险要,江面狭窄,流水急湍,故名峡江。
吉水县
赣江与恩江合行洲渚间,形若“吉”字,吉水由此得名。
遂川县
因建县于遂水之口。
安福县
安福,历史悠久,为江西18个文明古县之一。秦以前,先后隶属吴、越、楚。秦王嬴政二十四年(前),王翦灭楚,今安福之地遂入秦国版图。二十五年(前)置安平、安成二县。三国吴宝鼎二年设置安成郡,辖宜春、萍乡、新余、平都、安成、永新6县,隶扬州。这是安福历史上版图最大、建置规格最高的一个历史时期,其疆域几乎曩括了整个赣中西部。唐武德七年()改名安福县,安福之名自此始。
吉州区
隋开皇十年(公元年),改庐陵郡为吉州,今区名由此得来。
青原区
以境内青原山而得名。
井冈山市
有一小溪(江)流入四面环山、形状似“井”的山坑中,故称此溪为“井江”,因村建在其山坑的平地上而得名“井江山村”,“江”当地读“岗”,后演变为井冈山。
吉安县
吉安县古称庐陵,秦(公元前年)始建县。元置吉安路,取吉州和安福州首字为名,并赋“吉泰平安”之意。
永新县
据传,建县时,孙权想到《礼记·大学篇》里的一句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遂以此命名,“永新”意为“永远除旧布新”
文章来源:网络
现在,你知道家乡的来历了吗?
为你的家乡,你所在的县区点个ZAN!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