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干的这些古桥,值得你走一走helli

推荐:美翻了!你来过新干这处美景圣地吗?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新干有哪些古桥?

值得你

一探究竟……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桥始终有着特殊的情感。桥,不单单是供人通行的建筑,历代文人骚客对桥充满了赞美之情。新干历史上素来为南北通道,留存有不少的古桥梁,主要以拱形桥为主,还有青石架桥、墩形桥,部分桥梁桥面之上还建有廊。典型代表当属惠政桥和筠水桥。

在岁月的打磨下,这些不可移动的文物有些陌生,又有些新颖,它们分明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声地诉说着什么,默默地等待着你的伫立……

陈家村

石梁桥

陈家村石梁桥位于大洋洲镇陈家村,跨陈家渠而建。建于清代,东南朝西北走向,是通往清江的古道。桥全长19.88米、宽1.3米。桥面由3列18块石板铺设而成(两列青石板中间夹一列麻石板平铺),每块青石长3.07米、宽0.43~0.47米不等、厚0.12米,麻石宽0.35米。桥面石板衔接处,用青石板托垫,共用5块,略宽出桥面各约0.4米,桥柱三根成“/丨\”形共计15根,其入水部分直接卡于水中松木上。桥两端用多块青石板垒砌成墩。西北侧桥柱刻有“乾隆十七年壬申岁冬月濂溪重修”字样;桥头略偏左侧修建有“三元亭”以供路人休憩。该桥简单稳固,采用榫卯结构修建,有确切纪年,为境内所鲜见。

年上级安排了专项资金对其进行了维修。年3月,该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坎上村

青石平桥

坎上村青石平桥位于溧江镇坎上村,跨龙溪河而建,是进出该村的主要通道。该桥建于清代,南北向,略偏东。桥体桥柱均由青石以榫卯结构修筑。桥面由3列12块青石板并排铺就,青石板长3.5米、宽0.35米;桥柱用10块青石支撑,底脚嵌于龙溪河中松木上:柱上托石略宽出桥面0.4米。该桥简单稳固,建筑工艺较为独特,为坎上村的交通、经济和农业的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淳丰村

石板桥

淳丰村石板桥位于溧江镇淳丰村,跨村前渠而建,是进出该村的主要通道。建于清代,南北向。桥长9.4米、宽0.79米。桥面由3列8块石板并排铺设,石质不一,有青石、麻石、红岩石等,搁板4块,柱脚为木柱。全桥结构较稳固,保存一般。

太里村

单拱石桥

太里村单拱石桥位于桃溪乡太里村,建于清代,单拱,用麻石垒砌而成。桥面原为青石板铺就,现为土路面,建于池陂之上,是进出该村的主要通道。整体较稳固,保存一般,对古桥研究有一定价值。

城头村

维摩桥

维摩桥位于桃溪乡城头村,是通往溪下的古道,又名“姨婆桥”。据清同治九年修《新淦县志》记载,维摩桥建于乾隆二十三年(年),其后屡修屡废,直至清成丰四年(年由李学孔等倡修才再次建成现今形状的三孔两墩券拱石桥。该桥为三拱桥,桥面两边为红岩石,中间以条石铺设,在条石与红岩石之间又纵设条石各一列。桥体全长33米,宽3·4米,桥拱长3.2米,南北两端各设引桥分别长米8米,桥北端还砌有一米见方的溢洪涵洞,整座桥较稳固。该桥历史悠久、造型别致,是新干县最早采用溢洪涵洞设计的桥梁。

年经新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田村

三拱廊桥

城田村三拱廊桥位于七琴镇城田村,跨城田渠而建,是进出该村的主要通道。建于清代,南北走向。瓦顶,有砖柱8根,2个船形墩,用岩石垒砌。桥全长24.7米、宽4.43米,通高8米。现桥面以水泥铺垫。桥拱长5.8米。桥两端均设有宽1.46米的拱形门。整体较稳固,部分改建,保存一般,对该地的交通、经济、农业起一定作用,对古桥史的研究和村史的考证也有一定的价值。

竹溪村

筠水桥

筠水桥位于城上乡竹溪村,又名文昌桥,是进出该村的主要通道。始建于清代,东西走向,砖木结构。桥长44.8米、宽3.5米、矢高7.5米,桥面以木板平铺。该桥为廊式桥,以砖柱分成5段,有4个船形墩,最中间的2个桥墩,一边安有一只大铁手。此桥一年四季白天无苍蝇,晚上无蚊子,炎炎夏日时,是村民纳凉休闲的好去处。据说,桥上掉下的人从未受伤,其中有一人在桥上睡觉,滚落在桥下的沙石滩上,自己浑然不觉,还在桥下呼呼大睡,发现落桥事故的人赶紧下桥施救,连推带喊将其叫醒。老人们说那是桥墩上的铁手将跌落之人托住,再轻轻放下。

大坑村

三拱石桥

大坑村三拱石桥位于城上乡大坑村,桥南端有旗杆石,建于清代,南北走向,略偏东。该桥有三拱,红岩垒砌,桥拱上铺一层红岩石。桥面以岩石铺设,桥长36.1米、宽3.85米。整座桥较稳固,保存一般。

ロ前村

单拱石桥

口前村单拱石桥位于麦镇口前村,跨门前渠而建,是进出该村的主要通道。该桥建于清代,东西走向,略偏北,单拱,以红岩垒砌。桥面铺青石,有合阶,边沿青石刻有铭文:“大清乾隆丙辰年八十寿口朱元桢口ロロ氏□口(“口”为字迹不清晰)。周边因新农村建设而用水泥加固。桥体较稳固,保存一般。

上麦?村

杨梅单拱石桥

上麦?村杨梅单拱石桥位于麦?镇麦?村,跨杨梅溪而建,是进出该村的主要通道。南北走向,麻石垒砌,桥面为麻石铺成,拱上有两层。据家谱记载该村有六七百年历史,传说该桥建于四五百年前,桥体上有字,但模糊不清,难以辨认。

木源村

庙边桥

木源村庙边桥位于潭丘乡木源村,是进出该村的主要通道。东南朝西北走向,原为单拱桥,以岩石垒砌。该桥建于清光绪九年(年);光绪二十四年(年)加建,修建木质桥面船形墩桥:后又被洪水冲毁部分,再次维修,并亦留有铭文。现木质桥面均已毁,改用电杆水泥柱。船形墩部分损毁。整桥尚稳,保存一般。

陈家村

单拱石桥

陈家村单拱石桥位于神政桥乡陈家村,跨陈家河而建,是进出该村的主要通道。建于清代,南北向。该桥单拱,由红岩石垒砌而成,桥面土质,桥体东侧加宽约1米。桥体较稳固保存一般。

竹城村

罗星桥

竹城村罗星桥位于神政桥乡竹城村,跨竹城溪而建,是进出该村的主要通道。建于清代东西向,略偏北。该桥单拱,由麻石垒砌,拱长5米。桥面铺设麻石,有台阶。桥体较稳固,保存一般。

金川镇

惠政桥

惠政桥建于新干县城老湄湘河上,为三拱石桥,长48.05米、宽7·13米,始建时间不详,至宋代改为石桥。据桥拱中石刻记载,宋元祐八年(年)改建,绍圣三年(年)秋竣工。宋元符三年(1年),苏轼在儋州遇赦北归复职,于北宋建中靖国元年(年)春途经新干县时,与新干好友谢民师相约会面,新干县尹张好古特邀苏轼题书桥名,苏轼当即乘舟于中拱石上亲书“惠政”二字。该桥后经历多次重修,现存桥身为清乾隆四十年(年)秋重修。惠政桥是新干历史上南来北往的重要桥梁,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观坑村

桁桥

桁桥位于金川镇观坑村,跨小溪而建,是进出该村的主要通道。建于清代,东南朝西北走向。花岗岩垒砌方形墩3个,桥面并排铺3列6块长条石,中间部位横搁一块石衔接桥面桥体较稳固,保存一般。对古桥史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上保村

大步桥

上保村大步桥位于沂江乡上保村,跨上保河而建,是进出该村的主要通道。建于清代,石质结构。桥墩为船形,桥面由花岗岩质条形石铺就,原为4列8块并排铺设,现仅存6块。

浒岗村

历米桥

浒岗村历米桥位于沂江乡浒岗村,跨历米河而建,是进出该村的主要通道。建于清代为石质三墩二拱桥,桥墩船形,宽3米。桥面上由2列4块条形花岗岩石并排铺设,桥墩为麻石垒砌。

长排村

通津桥

通津桥位于界埠镇长排村,历史悠久。据清同治九年修《新淦县志》记载,明天顺六年(年),乡之诸君子商议捐资建桥,得到响应,并于2月动工,讫工于成化元年十一月(年11月)。该桥由麻石券拱砌成,桥身全长28米、宽4.38米,拱长2.8米,起三拱,中间建有两个石墩以破水势。桥墩原稍有破损,年长排村按原样进行修复,现桥身完好。

年经新干县人民政府公布批准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坑口村

坑口桥

坑口桥位于界埠镇坑口村。明天启七年(年),县令周文允与郡守徐鸣皋先后改修。明崇祯元年(年),徐少府修筑,并建亭于桥头,取名平政亭。清顺治年间(年年)潘令龄重建。清乾隆年间(年一年)周尚礼重修。清道光四年(年)因河水暴涨,桥被冲毁,改修石拱桥。清道光二十四年(年)该桥又遭冲毁,村里人杨垂裕垒砌桥面,两端加砌石墩两座。清咸丰七年(年),杜福清重修桥面,铺以长方形石块。现桥长26米、宽4米,南北向。该桥历来为界埠通往荷浦、三湖的必经之道。

年经新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堎头村

三拱石桥

堎头村三拱石桥位于荷浦乡堎头村,路堎头渠而建,建于清代,南北向。桥体石质不一,由红、灰、麻石等垒砌而成。桥面长约26米,中间竖铺条石,两侧横铺,以红岩铺设边缘。桥面两头有台阶拾级而上。桥拱长5米,以红岩石垒砌,上垒一层麻石。原桥两端均条石铺设。桥体北端因村人取土护堤,致船形石墩四个毁弃两个,南面两拱尚存于水中。桥体较稳固保存一般。

白马村

马湖桥

马湖桥位于三湖镇白马村,建于清代,东西走向,为单拱石质桥。年重修,现桥面为水泥路面,两边设有铁栏杆,桥墩加有护坡,桥长6米、宽5米。拱桥两侧均有“皇清同治八年重修”字样。桥体较稳固,保存一般。

原来,新干有这么多古桥

赶紧约上亲朋好友去走走吧!

◆◆◆

▍小编电话、/

▍来源:《新干三韵》

▍编辑:新干通(转载授权请联系)









































小儿白癜风怎么治疗
小儿白癜风怎样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anzx.com/xgxfc/8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