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国道的过往车辆,还是匆匆而行的过往客人,只要是经过赣中古城新干县城,便会情不自禁地抬头跳望高高耸立在城东何家山上的状元塔。这山下的何家村.便是宋代江南西路、江西吉安地区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何昌言的家乡。而山巅的七级状元塔,便是清同治十年〈公元年)为纪念何昌言状元直言不讳、敢疏奸佞而修建的一座历史丰碑。
何昌言(公元-年),字忠孺,谱名“昌彦”。“彦者,才德杰出人也。”因昌言性直谦克,故求学之后,改“彦”为“言”,即为国为民敢于陈言慷词。宋英宗赵曙治平四年丁未三月初三日(公元年3月20日)辰时,出生于新淦县城迎春门外何家山故宅(今新干县城何家山状元塔下公路段机修厂址)。父何正彦,曾任河南府左军巡判,赠朝议大夫。叔何正臣,曾任吏部侍郎、龙图阁直学士,赠朝奉大夫。昌言自幼勤奋好学,志气宏远,于宋哲宗赵照绍圣三年〈公元年)首赴乡试考中举人;次年(公元年)应了丑科会试、殿试,高中状元,成为吉安地区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殿试后,哲宗赵照见昌言振朝纲见识非几,兴社穰才智超群,特赋《状元何昌言还乡歌》一诗赐送给他:
庐江才子文胆雄,家世簪缕台省中。
今年来献康时策,跨得青天第一龙。
南国从来学者多,因此人人壮心赤。
淦阳有翁霜鬓须,满眼儿孙皆读书。
(注:淦阳,即新淦县城旧名〉。
是年五月初一日,昌言任承事郎、签书武临军节度判宫。任职三年,为官清廉,一尘不染;持法公平,正大光明。此时,哲宗赵照又赋五言诗赐誉于他:
登府能书献,扬廷好爵麽。
致君尧舜事,寤寐想忠规。
元符三年(公元年)正月十三日,昌言提任宣教郎;建中靖国元年(公元年)八月十一日,晋升为奉议郎、秘书省校书郎;崇宁元年(公元年〉九月初一日,又晋任礼部尚书员外郎加武骑尉。
才智超群胆略非凡
何昌言殿试高中状元后,哲宗赵照曾几度出难题,御试这位淦阳才子。
一日,赵照与皇后在御花园中游赏-走到莲池边,看见一只大乌龟伏在一片荷叶上,纹丝不动。皇后顿生奇怪,问赵熙:“圣上,这小小荷叶怎能承起偌大一个乌龟,是何道理?”皇帝被问住了,便召来了满朝文武,可谁也答不上来。于是哲宗朝何昌言点了点头:“新科状元,依你之见呢?”文武百官众目睽睽,望着何昌言,等待下文。“启禀万岁,”昌言行臣礼之后便说,“这有何怪,乃可谓‘千年老龟铁如灰,水托荷叶叶托龟的浮力道理也。”“呵,对对对,爱卿高见。”哲宗、皇后及百官听后,皆赞叹折服。
自从“莲池巧答”以后,昌言名声鹊起。可是,这也惹恼了朝延庸俗无能之辈。他们总想借圣旨来非难这位新科状元。一日,哲宗上朝,百官朝拜后,便叫何昌言上殿。昌言不知何事,破召来到殿上,只见殿前悬挂一联:“孔门七十二贤,贤贤懿行。”昌言叩首参拜后,哲宗就指着此联要他续出下联。昌言见了,不以为然,信口答道:“光武二十八宿,宿宿元功。”这一巧联,把个赵照及满朝文武百宫,弄得瞠目结舌,好生尴尬。
日升月落,斗转星移。昌言赴京授职数月,翌日正要赴任。可巧,皇娘得了重病。据御医诊断,脉相垂弱,需象胆为引的药剂,方可治愈。赵照心急火燎,坐立不安,传旨杀象取胆。运到京城的几头大象都给宰杀了,却总不见胆在何处。现在只剩下一头象,如果再取不到象胆,皇娘的生命就危在旦夕。此时,哲宗便又想到了新科状元何昌言。
昌言领谕进宫。哲宗问:“何爱卿,今联有大难一桩,请爱卿助寡人一臂之力。”接着,赵照把皇娘病危急需象胆医治,苦于无法取胆一事告诉了他,今只剩一象,特宣他献举良策。殿旁文武百官不思其策,只见何昌言胸有成竹地答道:“万岁,请不用犯愁。据臣所知,一般动物的胆在肝旁,故云:肝胆相照。可是象胆则不然,它并不固定在某一部位,面且游动不定。只有到了午时三刻,也就是人犯开刀问斩之时,——”说着,他用目光扫视了一下满朝官员,只见其中有尴尬者,有悻悻低首者,丑态百出。昌言接着说,“此时,象胆才会游动到左膀前。那时,切开大象左膀取胆,即可获得,而大象也可安然无恙。”
哲宗听罢,急令左右照此办理。果然取出象胆,大象亦无恙。皇娘服下象胆药汤,犬病转安,而且比以前精神多了。哲宗大喜,亲自赐誉昌言:玉带莽袍万万千,不如一个何昌言。
铮铮铁骨锄奸佞
徽宗赵佶登基后,昏庸奢淫,重用奸佞。尤其是六贼之首蔡京炙手可热,滥施权术,陷害忠良。此行径激起了扶社稷良臣上疏。何昌言亦曾五疏其奸恶之罪。虽然蔡京也累罢累起,四出执政;但昌言却累遭陷害,五降五复。为此,这位状元无论降职到何处,总是悬挂着他自己书写的“汉柏秦松骨气,商彝夏鼎精神”自勉条幅,恪守人生。
数十年来,何昌言在弹劫当朝奸佞罪恶的斗争中,炼就了一副铮铮铁骨,表现出无私元畏、利国利民的松柏精神。虽然蔡京最终被赶出了朝廷,但昌言却由于长期受迫害,愤闷郁积,终于在靖康元年四月二十七日〈公元年5月21日)病故,享年59岁。归葬于新淦善政沂江河口洪华山(即今新干县玻璃灯具总厂厂址)。为此,太学博士、谏官阪溜寺赋诗赞誉他:
何郎清节照寰瀛,况是登科压俊英。玉殿传呼群辟耸,金门宣出万人惊。远追卢肇龙头志,独压刘公榜眼名。从此文星照江右,不知谁复继芳声。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