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为江西省地级市,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浙赣铁路西段,全境东西最长处.8公里,南北最宽处65.2公里,东临樟树市、新干县,西接宜春市袁州区,南连吉安市青原区、安福县、峡江县,北毗上高县、高安市。
1历史沿革编辑
新余(2)新余市市区东北部拾年山原始社会遗址出土的大量石器、陶器表明,远在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自三国吴宝鼎二年()置新渝县(分宜春置新渝,因境内有渝水,故名)以来,其行政建制几经变更。隋朝开皇九年()撤县,并入吴平县。开皇十八年()由宜春划出复置新渝县。唐朝武德五年()撤县,分新渝东北部置始平县,县西南地域为西吴州。武德七年始平、西吴州俱废,复置新渝县。唐朝天宝元年()县名因传写之误将渝改为喻,以后相承作喻。元朝元贞元年()因有人口5万余户,升为州。明朝洪武二年()改州复县,隶属临江府。清沿明制。中华民国时期亦为县建制。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建立大片革命根据地。
年5月在良山镇的上木元村成立新喻县苏维埃政府,下辖东区、西区、南区。年3月,新喻、峡江两县苏维埃政区合并,成立新峡县。新喻设水口、丰城、东路、姚泗等4个区。年10月,红军长征,苏区全部丧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仍为县建制。年7月14日,新喻解放,属袁州专区(专员公署驻宜春)。年,新喻县属南昌专区(袁州、南昌两专区合并,称南昌专区,专员公署驻南昌)。年5月,国务院公布,将新喻改名新余,沿用至今。
年,新余县属宜春专区(专署驻地由南昌迁宜春,改名宜春专区)。年9月,为适应钢铁工业发展,经国
新余
务院批准撤销新余县设立新余市,由省直辖。年,由于新余钢铁工业建设规模压缩,撤销新余市,恢复新余县,仍属宜春专区(后改称宜春地区)。以后,新余地区工业建设得以复苏并迅速发展,以钢铁工业为主体的多门类工业形成体系,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新余市,并将宜春地区的分宜县划归新余市管辖。年10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新余县管辖的范围内设置渝水区。年3月,市委、市政府决定设立中共新余市仙女湖风景名胜区委员会和新余市仙女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赋予其县级党政管理职能。新余市孔目江生态经济区党工委、管委会前身为新余市仰天岗党工委、管委会,成立于年10月,系新余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行政级别为正县级。年11月,中共新余市高新技术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和新余市高新技术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成立,分别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正县级建制。年更名为新余市经济开发区。年更名为江西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年11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余县的行政区域自唐朝武德七年后几无变化。[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年,新余东部区域稍有变动;年,新余北部行政区域有少许变化。
2行政区划编辑
新余市辖分宜县、渝水区、仙女湖名胜风景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孔目江生态经济区,设10个乡、16个镇、10个办事处,有个村民委员会、个村民小组。
渝水区(辖5个办事处、6个镇、5个乡,有个村民委员会、个村民小组)
城南街道办事处、城北街道办事处、袁河街道办事处、仙来办事处、通州办事处、良山镇、珠珊镇、水北镇、姚圩镇、罗坊镇、下村镇、鹄山乡、人和乡、界水乡、南安乡、新溪乡。
仙女湖风景名胜区(辖1个镇、1个乡、2个办事处,有21个村民委员会、个村民小组)
河下镇、九龙山乡、钤阳办事处、凤凰湾办事处。
新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辖1个镇、2个办事处,有43个村民委员会、个村民小组)
孔目江街道办事处、马洪办事处、水西镇。
孔目江生态经济区(辖2个镇,1个办事处,有28个村民委员会及村民小组)
仰天岗街道办事处、观巢镇、欧里镇。
分宜县(辖6个镇、4个乡和一个办事处,有个村民委员会、个村民小组)
分宜镇、杨桥镇、湖泽镇、钤山镇、双林镇、洋江镇、凤阳乡、洞村乡、高岚乡、操场乡。[2]
3地理环境编辑
新余新余地形以丘陵为主,新余市西部以丘陵为主,东部为平原。地理位置在江南丘陵内,位于第三阶梯。新余市隶属于赣西中低山与丘陵区(大区)之“萍乡-高安侵蚀剥蚀丘陵盆地(亚区)和赣抚中游河谷阶地与丘陵区”(大区)中段,南北高,中间低平,袁河横贯其间,东部敞开。地貌基本形态有低山、高丘陵、低丘陵、岗地、阶地、平原6种类型。地貌成因类型有侵蚀构造地形、侵蚀剥蚀地形、溶蚀侵蚀地形和堆积地形。
新余境内山地,大部分布在境界边缘,南部为武功山和九龙山,北部为蒙山,西南部为大岗山。海拔高度为~米,成为与邻县的边界线或分水岭。山脉走向,以由北到西南为主。由于地质结构关系,一般表现为山峰耸立、山势险峻、沟谷深壑。地处分宜县西南部的大岗山主峰海拔.8米,为境内第一高峰;蒙山主峰海拔.5米。
市区的西北边界山地沿北向西南发展,即人和、欧里、界水一线;南面山地相对高度为~米。山脉由西向东延伸至百丈峰,形成与峡江、吉安、新干等县的山地边界。袁河是流经新余市的主要河流,属赣江水系,横贯东西,境内河段长.9公里。
新余市土地利用构成大体是“六山半水二分田,分半道路和庄园”。新余市区土壤共划7个土类:水稻土、潮土、紫色土、石灰土、红色石灰土、山地黄壤。[2]
4自然资源编辑
3年地表水资源量23.84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42.9%。人均拥有水资源量约立方米,减少43.2%。全年平均降水量毫米,减少44.1%。年末新余市大型水库蓄水总量万立方米。[3]
5人口分布编辑
3年末常住人口.56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4%。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9.83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51%。全年出生人口人,出生率12.87‰;死亡人口人,死亡率6.13‰;自然增长率6.74‰,比上年下降0.3个千分点。[2]
6主要领导编辑
市委书记:蒋斌[4]
市长:董晓健
市政协主席:卢伟平[5]
7经济发展编辑
新余
1年,全年生产总值(GDP).21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4.06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01亿元,增长16.5%;第三产业增加值.14亿元,增长8.5%。三次产业结构为5.6:67:27.4。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81亿元,增长13.5%,占GDP的比重达62.6%,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6]
6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7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95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70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52亿元,增长9.6%。人均生产总值元,增长7.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9%、53.9%和43.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7:54.9:39.4。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61亿元,增长9.1%,占GDP的比重达58.1%。[6]
全年财政总收入.19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5.74亿元,下降3.1%。财政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3%,下降0.7个百分点;税收总收入.37亿元,增长4.8%,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73.2%,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分宜县财政总收入突破30亿元,高新区、仙女湖区突破20亿元。[6]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5亿元,下降0.2%。其中,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7.60亿元,增长32.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8.79亿元,增长28.1%;教育支出20.80亿元,增长4.4%。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年40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5%。其中非食品价格上涨1.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4%。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5.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