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词(唐)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一、自然环境
新居村位于赣江西侧肥沃的平原上,历史悠久,农耕自然风光秀丽,岳飞点将台位于新居东南面,距古村2公里处,南宋绍光年间岳飞领兵到此筑台点将,并题诗伏魔寺壁(后更名为新修寺)。全村东高西低,多为平原,东侧赣江江心有一面积达4.5平方公里的莒洲岛,素有"千里赣江第一岛"之美誉,岛上风光秀丽,是清代九门提督李隆宝故居,境内地势由东向西逐渐倾斜,境内大部分地势中低丘陵区,主要分布丘陵红壤,土质以潮沙土为主,土层深厚,耕作性能和通气性能良好,有利于柑桔、棉花、花生、油菜大豆等经营作物的生长,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作物主要有水稻、柑桔、蔬菜、花生、中药材等,其中红桔、商洲积壳久负盛名,畅销全国各地。
二、村落历史
远古为卯金之裔,后汉高祖刘邦之裔迁彭成(今江苏徐州),其中一支迁河南洛阳,至五胡乱华之际,其分支又迁江南诸地。江南一支迁安福县云龙乡下村,后又分至新余市获斜村,其中一支又迁人新干县老居村,老居又分一支至新居村至今。
先祖式公于宋咸平年间(公元年至年)中进士第一,官至太子太保,因以清廉著绩,告冬之日返乡,藏书数千卷,以遗子孙,号曰『墨庄』,成为宋、元、明、清历代文人墨客之书库,名闻遐迩。其后,支派番衍,散处四方皆以『墨庄』为号,直至逵公十七世『墨庄』裔孙南寿公,于宋祥兴年因游淦邑玉笥过珠溪,见其平圹爽垲,山秀水清,遂于元至元十九年由获?徙迁,肇家珠溪,为珠溪始祖。南寿公生五子,后分三房一支,居四村。次子伯珍公居旧村,曰老居。后次子伯珍公九世孙克明公于明嘉靖时徙居东皋,曰新居。
三、重要历史人物
刘岐山,年出生于江西新淦(现新干县荷浦乡刘家坑)
洪江首富:中日“甲午战争”时,桐油价格大跌,洪江各油号都不敢进油。40多岁刘岐山独具慧眼,看准行情果断将其手边财力大量收购洪油,瞅准机会冒险一搏。果然,战争结束后,油价走高,他将存油运到镇江出售,一举获利20多万两银子。
刘歧山财富除了商业、加工业资本外,在洪江城区附近的岩门还有近三万多亩良田,另外在附近的乡村还有翠竹山庄。不过,田是农民种的,并不要交租,只是在收获季节给东家供应时鲜水果、蔬菜、谷米罢了。
留园是坐落在洪江古商城的塘冲的窨子屋建筑群。大窨子屋为主屋,两层四进,第一进为宽敞门,二进为堂屋,三进为饭厅,四进为后堂。
因为留园的名气和宽敞、实用,所以解放时曾做过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临时司令部驻地。
刘岐山的经商之道是“诚信经商、共谋发展”。
四、掌故轶事
村庄建村之时仿造皇家建造,在村庄中轴线上设有九道门,名为“九重金圈”。这事后来有一在京城做官的村上女婿在同别人闲谈时被人告发到了皇帝那儿,因而引起的朝廷的重视,认为是大不敬之起,并责令调查,幸亏村及时得到消息,通分利用村复杂的建造构型,在墙头、小巷上种上了草、木,给人造成一种无人居住,破败景象。这样总算瞒过了朝廷的调查,防止了灭村之灾,因而古村保留至今,后清未“洪江巨商”刘岐山建庄园时,将第九道门进行了改进,将原有门封住,在其两旁个开了一扇门。在现九重门依然纯在,原先用于村庄婚丧嫁娶,进出必须过此门。据族谱记载,大门前设有一凉亭,两旁各设一兵器库,只是现在保存不周,九重门也失去了原先的作用。
五、风景名胜
岳飞点将台:
岳飞点将台位于新干县荷浦乡与界埠乡交界的田畔中,西倚松林山冈,东面三四华里处为赣江。岳飞点将台主台为七步台,是岳飞阅兵所用,长米,宽35米,高12米,面积平方米,呈下宽上窄的梯形。南台为五步台,为部将王贵、汤怀所用,长58.4米,宽13.62米,高5米,面积米,呈梯形。北台为三步台,是岳飞之子岳云等护卫主帅用台,长29米,宽22米,高7米,面积平方米,呈梯形。据南宋赵与时所著《宾退录》记载:宋绍兴癸丑,岳武穆(岳飞谥号)提兵平虔,道出新淦(现改为“干”),在青沂市(现名荷浦乡)伏魔寺题诗一首,诗曰:“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该诗充分表达了岳飞痛恨敌寇、报仇雪耻的爱国热情和收复中原失地、抗击异族侵扰的坚定意志,以及为此而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的博大胸怀。后人将此诗刻在一石碑上,名为“岳忠武碑”,立于伏魔寺里。至清代,还另立石碑,刻上“功勋百战委尘土,遗恨孤忠泪满巾”的句子。
莒洲岛:
“千里赣江第一洲”之称的莒洲岛位于新干县荷浦乡境内,距离南昌仅公里,岛上面积4.5平方公里,四面环水,岛上生态风光秀丽,环岛四周遍布近亩的沙地,为天然的沙地浴场。岛上的植被依托天然的地理优势,形成次原始森林带,种类繁多、生长茂盛,岛上还存有一棵“千年古樟”,拒传往日江水咆哮,唯独这里不会被江水淹没。岛上千百年来一直维系着古朴的田园生活,家家户外种地、打渔、养殖,生活安居乐业。莒洲岛也是清朝提督李隆宝的家乡,岛上现存李隆宝旧居、太子庙及牌坊。岛上的自然资源非常适合户外休闲活动,每年的春夏秋三季各具特色,五月的桑椹,九月的红桔,穿梭于青草地,小树林,周边牛群漫步,品尝着各种美味野果的时候,那会是一种多么大的享受。
六、文物古迹
月亮型池塘:开凿于明朝早期,风水文化是古人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村庄背山面水,非常适合人居住,水即可以用于日常生活,可用以防御,现保存完好。
防御围墙:建于明朝早期,是新居村建村用于防御,整座围墙高近3米,沿村庄东、南、北包围,在晚清时新居名人刘岐山重新进行过维修加固,现只保留一段。
进士旗杆:清中期,为当时朝廷所赠,用于表彰新居才子高中进士,共两座,高近3米,可惜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损坏,未保留至今。
拱桥:在新居村东北面,在连接老居村贱建一拱桥,桥宽3米,建于明朝早期,现依然保存完好,只是现在不在用于行走。
百年香樟树:在村庄东北面,现有一颗最早的樟树,建村之时就存在,至今有多年的历史,树径达3米多,树高30多米高,现依然生长旺盛。
月亮型池塘
七、村落选址
选址特点:中国自古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新居古村落在选址上注重“枕山、环水、面屏”,村庄坐北向南,前低后高,村庄前设有池塘,后有高波,环水而建,体现了南方特有的风水文化。另外村庄还考虑自然资源,村落坐落在赣江西侧肥沃的平原上,东临赣江,南面对着袁河,交通便利,土地平坦、肥沃,非常适合居住。
防御是自足的农耕文化时期第一功能,新居周边村落分布密集,多以同宗氏族聚集,村落之间经常发生争斗,所以新居村选址在东侧为高坡,西侧为大型水塘,村内街巷幽深,防御性好。道路连接处都建有门楼——坊门,现在主巷道尚存1座门楼。村庄以山为屏,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防御性;与水为邻,天然屏障明显,防御性大大增强,可攻、可守、可退。传统村落选址体现的防御性,至今还有很多保存的遗址,如村内的大屋,防护墙等。
形成背景:据新居族谱记载,新居先祖在游览玉笥山时,途径珠溪,发现此处山清水秀,因而定居下来。
村落格局:新居古村落以姓氏和宗族为单位的聚居地,村庄靠东南面设有一古祠曰“敬安堂”,主要用于祭祀先祖,祠堂宇80年代倒塌,现源止依然保存着。古村落地势变化不大,但得到了通分的利用,凭高而低,背面水,居险聚气。古村街弄四通八达,建筑坐西朝东面向村前水塘。以村中心水池为核心,通过弄巷向外扇形辐射,再由大大小小的7条弄口连接而成。建筑墙体和围墙围合而成,只留大门作为出入口,内部建筑纵横交错,形成一个庞大的整体。
村落风貌:新居建于明早期,属中原移民,在唐宋年间有河南洛阳迁居以此,为刘氏“墨庄”系,宗族概念强烈。新居村历史悠久,遗迹尚存。虽然文化大革命时期损坏较大,但保留着明初期的建筑南苑、北苑大屋依稀可见当年模样,那时环水而建开凿出的月亮型水塘遗留至今,可供人观赏。村庄内大大小小,犬牙交错,高低起伏的七条弄巷隐隐透露出一丝悠远。
建村智慧:新居村的选址及营建,体现了中国自古强调的人与自然“天人合一”风水文化,村落选址注重了“枕山、环水、画屏”,在有限的地理资源得到了通分的利用,形成了保护屏障。
八、民俗文化
竹马舞:“新干竹马舞”:传统舞蹈。玩者扮作各种“神仙”,骑马游春,走村串巷入户,向人们送福音、赐吉祥,谓之“神马送春”,是江西典型的民间舞蹈的代表。新干竹马舞新干竹马舞由一大“五马送喜”和四小“五马送子”、“五马拜寿”、“五马迎亲”、“五马上梁”一套完整系列组成,喜庆气氛热烈,表演风趣、形象。深受老表欢迎。
梅花落:梅花落,在当地俗称“瞎子戏”,一般两到三人,自弹自唱,一般使用的乐器为二胡,在表演中说唱结合,由于表演者都带有悲腔口音,并且一般都为悲剧,因而称为梅花落。
九、美味美食
白切狗肉:狗肉一般都为红烧为主,但此处确先将狗宰杀后,先用本地特有的甑蒸熟后,将肉一片一片切下来装盘,然后在用老抽,生抽、陈醋等混成汁,斟着狗肉吃,别有一番风味。据说此道菜有几百年历史,就因为由此到名菜,荷浦街就因狗肉闻名,又戏称狗肉街。
酱饼:每年的6、7月,天气炎热时,当地家家都会做一种小吃,名称姜饼的,颜色都为黑色,一般都拍成圆形,看起来很难看,但味道非常可口,带甜味。制作时先将米饭蒸好后自然放在空气中,等其完全发霉后,然后放在高温天气中晒干碾成粉末,在已蒸好的米饭混合在一起密封放在阴凉处让其自然发酵,等颜色变黑后,在放在外面爆晒,后再到灶锅内将水分煮干,再用手拍成
十、生产生活
莲子:新居隶属于荷浦乡,自古就有种荷习惯,人们生活中就没离开荷,近几年,新居村引进高产莲子“太空一号”,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并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产品莲子已远销全国各地。
商州枳壳:新居地处赣江西岸平原地带,由于靠近河流,有些耕地并不适合种植水作物,因而勤劳聪明的人因地制宜,大量种植枳壳,并逐渐形成一个产业,并由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加入的原则,荷浦枳壳于闻名全国各地。
十一、族谱
据新居族谱记载:为循历史的演绎发展,贯古通今,上以昭乎祖德,下以启乎人文,千百年永远相传,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将我们刘氏家族的历史先河永流不息,珠溪刘氏族谱已修八次。自明洪武十六年(公元一三八三年)墨庄老谱首修起,明代又曾重修;后于清雍正三年(公元一七二五年)三修,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一七八一年)四修,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一八二○年)五修,清同治八年(公元一八六九年)六修,清光绪三十年(公元一九○四年)七修,民国十七年(公元一九二八年)八修,一九九六年冬九修。
珠溪刘氏九修族谱共四本
家谱的主要内容
(一)谱名。
(二)谱序。
(三)凡例。
(四)姓氏渊源、始祖源流、郡望、堂号、迁徙分布。
(五)世系图谱及人物牒记。(六)祖训家戒、家范族规、治家格言。。
(七)排行字辈谱。
(八)像赞、堂联。。
(九)名人传记。
(十)大事记。
十二、村规民约
将村内历史上比较重要的村规民约内容全文录入此栏。
新居在族谱家规所注:我族自祖先以来,其所立训,亦既简断编残矣。今夏为之续补焉,敬摘古昔之嘉言懿行,有关检身接物者,条为例别,出以浅语,列为二十则要。亦本乎人情,合乎天理,而斟酌以出之,非敢任懿见为琐读也。书于族谱顺应?存览,使人人奉为指南,遵同金石。则大而纲常伦纪,小而出入细微肆应。咸宜动中天则,以规例如左汝谨识。分父母、兄弟、夫妻、睦族、和邻、教子、婚姻、勤俭、谨慎、赌博、等行为的规定,应该为较系统的民约,现在新居村村规民约通俗易懂,主要教大家热爱祖国,尊纪守法,搞好公共卫生,做到移风易俗,勤俭持家,尊敬长辈,爱护公共财物,这体现了古村落的村民顺应时代发展,在保持传统的文化同时,依然追求现代文明。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