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忠庄位于新干县神政桥乡庄上村。据《新县志?卷一地理志(清同治九年版)载:“旌忠官田韩世忠当义买新官田,高宗闻之,特札赐之。”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于新县购买田产,高宗闻知后,十分高兴,度为韩世忠“为子孙计谋后福,没有其他野心,特别表彰他的“忠”;因此,赐名韩世忠新得的田庄为“旌忠庄”。
庄上村韩世忠夫妇雕像
韩世忠封号蕲王,陕西延安人,宋建炎元年”年)随宋高宗赵构南渡。为收复中原失地,为雪靖康之耻,韩世忠与夫人梁红玉率军破金术于黄天荡,大振士气,大振军威,成为当时举世瞩目的英雄人物,与当时民族英雄岳飞齐名。后因赵高宗听信奸佞秦桧等的谗言,苟延残喘,偏安南宋小朝廷,大力杀伐主战派将领。韩世忠夫妇的一腔热血从此便化作两行悲怨的热泪。于是便杜门谢客,绝口不言兵。据《南宋杂事载,绍兴十三年(年),即岳飞被害的第三年,岳飞京师府第被改为国子监,更名“崇化堂”。面对险恶的环境,韩世忠夫妇心都碎了。他们绣为袍,誓做中兴功臣的愿望,犹如泡影幻灭了。为避奸党加害,无奈之下,便毅然解甲归田,带领数百亲兵旧部,来到新干县南部的湄湘河之滨(今神政桥乡境内)一块数百亩的沃土上,建屋为庄,耕牲其间。多疑软弱的宋高宗闻之惊喜,心想,昔有岳家军,张家军,今有韩家军,均是他推行卖国苟安的障碍,现韩世忠义买庄田,回归田园,不理军政,不握军柄,岂不正合朕意耶?于是便亲笔写信,表示赞许,并赐号“忠”以为庄名。为此,宋高宗之弟赵昱写有一诗曰:“崇化堂新故府边,伤心刺出绣袍鲜,岳家昔与张家并,今日韩家为庄田。”
据《新干县志》(清同治九年版)载,清乾隆四十五年(年),地此曾掘出铜鼓、铜锣、兵器、农具等三十余件。经当时考证均系行军、电星之物,尤以名“克敌”神臂弓为最,乃制胜强远的军器。据说,古樽、炉、插空石等遗物流落民间。这些珍贵的文物如今杏如黄鹤,早已不知去向,岂不令人惜哉!据传,原有碑立于村东,名日“韩王旌忠碑”。眼前的庄上村便是“旌忠庄”名演变而来,距西二里许的官田村,便是被当地群众号称“二十四庄”广袤大地之所在。旌忠庄共有二十四庄故事流传至今,然而却鲜为人知。
韩世忠手记
来源:《新干历史人文精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