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城修建者之谜及遭遇战乱概述

长按   大中十二年,潭、广、宣、洪,士马纷扰,得以恣其杀戮,脍(快)人心肝。贫富相易,父子不相保,人不聊生。是岁州之小卒蚁聚,欲学攵四地兴剽劫之心,而机泄,有忠者密告奸宄之事实伏法。袁之人获脱虎口之难,莫不由神明之阴惠也。大中十四年,太守鲁郡颜公遐福理斯郡。公文章独步,致身高科。自辞天阙,恭播皇猷。洎今未逾二载,百谷丰,万汇苏,而疆理无事。凡有艰厄,未尝不以心度,更易而访落之。今则郡城丕变,风化斯新。公因谒(页)神,退谓人曰:“神之所止,不宜湫隘。可以高张栋宇,使拜奠虔其神乐之位,祷报严其樽俎之所。”公之敬神心,如将军在焉。乃指踪於都押衙李汾等,授规模於梓匠,取宏壮於曩昔。汾乃目其地势,采其形胜,徙旧庙之东三十步之外,以咸通二年十月二十四日,构斯堂宇。环廊厨院,厅庑寝殿,亘雄虹之长梁,结棼撩以相接。丹楹森布,彩栌叠施。绳墨之工,雅合其度,实明神栖止迁革之得地也。公理俗政静,商贾厚其利,愿投金帛以新之。军吏安其职,咸请同力以成之。此皆众心之所欲也。未周星而斧斤圬墁彩缋告毕,盖公之指委监莅得人矣。我公仁泽广被,何止於活凋瘵,抚兆民,而修创制置之迹多矣!不劳民,不费公,而千载规制存焉。骧奉命,辄敢撰列其功,而不愧於词拙,所以纪其建立年月而已。骧敢献神言,惟神聪明正直,我公致力於神,神宜飨公之德。有唐二百四十五祀壬午夏六月三日记。

这篇文章首先指出,天下的城隍,多半没有标姓氏,供的多是土地,只有袁州,按汉书记载,是高帝六年春,大将军灌婴所筑。(这里应该是说府志根据《汉书》推测的),然后阐述了宜春城的变迁,和祭祀灌婴的意义。然后又讲到宣宗大中十二年,潭州、广州、宣州、洪州武将的叛乱,天下纷扰,影响到袁州,也有兵丁聚集想要趁火打劫,幸亏有忠于朝廷的人举报了,使袁州免于兵灾,于是感谢神明的庇佑。两年后,太守颜遐福莅任,为感谢神灵,特意新修了城隍庙,并请刘骧写下这篇记。

该文说得很明显,不但唐朝城隍庙供的是灌婴,而且可能上溯到隋朝开皇年间置宜春郡就有了。不过还是不能说明灌婴筑宜春。

只是说明,宜春的地方史,还有很多东西有待于我们去发现。

比如说,宜春城修起来了,起到了什么作用?有没有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袁州府志》载:

晋大兴元年()陈敏僭(音箭)王江东,与杜弢谋相应,元帝遣镇南将军陶侃水陆二道来伐,又使甘卓领兵至萍乡县东筑垒连接五所,号为甘卓垒。

这事的背景是怎么样的呢?陈敏最早只是洛阳一个管粮仓的小吏,后来因为动用自己的运粮兵替地方官镇压了叛乱的石冰,快速起家,累积军功做到了广陵相,与一同讨伐石冰的甘卓结为儿女亲家。这个甘卓是三国名将甘宁的曾孙。到了后来,陈敏膨胀了,自加九锡(音赐)。这个九锡很多朋友都知道,是作为臣子的最高礼遇,历史上似乎只有二十多人加过九锡,后来大部分都成功篡位了,但他们大部分属于朝廷封赏,自加九锡的,目前只发现陈敏,简直是把“谋反”两个字写在脑门上了。

江夏太守陶侃与陈敏是庐江郡同乡关系,讨伐陈敏的时候,别人担心陶侃徇私,但陶侃愿意将自己的儿子送出去做人质,对朝廷还是挺忠诚的。

甘卓本来与陈敏是亲家,但是被说客成功策反,不敢做乱臣贼子,遗臭万年,所以在关键时刻,甘卓背叛了陈敏,而且动摇了陈敏的军心,陈敏败亡,永嘉五年()的时候,当过醴陵县令的成都人杜弢在湘州(治所今长沙)领导流民起义。当年就应该过境宜春县城(那时候还没有袁州府郡),兵锋抵达武昌境内。后来陶侃与甘卓领兵击败了杜弢。

这就是宜春县城这次战乱的背景。所谓甘卓垒应该是一种军事防御工事。

甘卓像

到了隋朝大业十二年(),江西鄱阳人林士弘带领本地人起兵造反,大败隋朝军队于鄱阳湖,称帝于南昌,占领了包括江西全境在内的广大地区。与此同时,梁武帝萧衍六世孙萧铣,趁着隋朝没落,于公元年在岳阳称帝,国号为梁,企图恢复梁朝。萧铣于年攻打林士弘势力,一个士族,一个土豪,在江西境内大打出手,袁州城也是遭受池鱼之殃,屡屡受到攻击。此外,传说袁州府城西北90里的大军岭,是隋炀帝的古战场,从距离看应在飞剑潭附近,目前没有史料印证。

到了唐天祐三年(),彭彦章任袁州刺史,彭刺史是大隐士彭构云的六世孙,彭彦章的叔父彭玕(甘)早年聚众抗御黄巢起家,占据吉州,当上了吉州刺史。他为了防御南吴军队的进攻,加固了袁州城防。年,在今天丰樟高附近,包括彭彦章、马楚国将领苑玫在内的抗吴联军,发起与吴国招讨使周本的会战,但被周本将军以少胜多,彭刺史败回袁州城,周本乘胜追击,攻克袁州城。

以前袁州城南,有丁将军墓和长沙温氏墓,宋朝建立后,为了不让这些非正统的政权借尸还魂,把他们的墓挖开,灌进融化的铜汁。后来那个地方叫“铜钉岭”。

南唐保大八年(),边镐由信州刺史转任袁州刺史,兼湖南安抚使。为什么叫湖南安抚使呢?因为湖南当时有马殷的楚国政权,边镐的职责就是加强防御,适当的时候征讨马楚政权。年,秋九月南唐命边镐出萍乡以讨楚乱。破楚军于长沙县东南的龙回关。这个过程袁州城因为成为攻楚的大本营,远离战场,没遭到劫难。

而前面说的萧铣攻击林士弘,袁州城也没有破城,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府志》里说了:

萧铣寇江南,独不能入袁;马希范据长沙,……皆不敢东窥其城之利。

可见“铜袁铁赣”还是有点道理的。

南宋的时候,由于宋廷偏安一隅,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著名的有洞庭湖的钟相、杨幺起义,江西境内也有农民起义,岳飞麾下的徐庆、王贵就在江西境内扑灭农民起义的战火,其中宜春县有高聚、萍乡县有张成。绍兴三年(),岳飞亲自授予徐庆、王贵斗争方略,不久就把高聚、张成的起义军镇压了。在袁州府城东一里,建有忠烈祠,祭祀岳飞及其将王贵,就是纪念这件事。

元朝至元四年()夏六月,彭莹玉的大弟子,袁州大地主周子旺,也就是老版《倚天屠龙记》里周芷若的父亲。起义进攻袁州城,当时追随者有五千多人,后来被元朝镇压兵败。

黎姿版周芷若影视形象

明朝末年,受到李自成、张献忠起义的影响,湖南郴州临武、永州蓝山爆发矿夫起义,鼎盛时期人数达四万多。袁州城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古代方志对此记载比较详细,当然,当时的统治者不可能称其为起义,而是把他们叫做“临蓝流贼”

明崇祯十年()丁丑,夏五月地震,冬十二月二十五日夜,大雷雨。

这年冬天,(临武蓝山矿夫起义)数千,自楚入萍,乘胜东下趋袁,当时的知府是解经达,推官陈瑸。起义军自西北两门云梯并进,会萍乡知县陈之敦以失城乞师于楚得辰兵五千人来援,城始获全。

具体过程如下:

十一月二十五日,临蓝起义军刘新宇陷萍乡,率领数千人,从醴陵之渌口舍舟趋萍,时萍乡承平无备,城邃陷,纵火大掠,是夜,雷雨交作。

二十九日,起义军攻郡城西门。

十二月初二日,起义军自西门分兵渡北关,先派了细作赵大春入城,谋为内应,到一定时候召集城里的同党,打开城门里应外合。

初三日,城里的官兵抓获了内应赵大春,把他杀了。

初四日起义军对前来救援的省城官兵设下埋伏,因塘拨(情报)失误,深入埋伏圈,被起义军击败。

初五日,起义军架起云梯两道并进,攻西北两门。城上困兽犹斗。还悬赏招募焚烧攻城云梯的人。

初六日,城里一个叫文继廷的纠集彭新桥、万良臣,用以前随孙阁部承宗军中守城的虎蹲铳,冲断左右挽梯,布絙云梯横倒,声如雷裂,万良臣等携短刀缒城下把云梯烧掉了。

前后两日,起义军攻势减缓,袁州城没有被攻下。

初八,省城援军联合吉州军队攻击北门外的起义军,起义军自东门渡江迎战,再次打败官军。

初八夜,彭新桥等潜渡北关纵火焚起义军营帐,起义军则回到西门合兵并力攻城。

十一日,萍乡知县程之敦借来辰州兵支援官军,在城西与起义军展开大战,城中官军鼓噪相应,起义军败走株洲攸县。

崇祯十六年()九月,万载天井窝棚民起义,未几,张献忠又陷袁、吉诸城。

秋,张献忠陷长沙,万载天井窝棚民邱仰寰、卢南阳等应义军悉众,攻城,城遂空。

那个时候,天井窝棚寇邱仰寰盘踞袁州,知府霍子衡,知县朱茂暻婴城(关闭城门)告急,十月初九日,驻军九江的左良玉副将吴学礼督马步兵五千自九江抵达袁州,都司高山抢先出战,起义军伤亡二千四百,损失马匹六百,抓住并斩杀邱仰寰,收付袁州。

但是左良玉这个人这个时候有点拥兵自重,军纪也不严明。那个时候江西袁州、吉安、临江人民多徙山谷,官兵淫杀俘掳,左兵淫杀百倍于寇,宜春华北乡林田,石洞深邃广阔,居民避入洞内,兵以火熏之,死者千余人,分宜梁家坊居民避入球岭洞,兵亦以火熏之,死者八百余人。

三郡苦之,所在屯结以拒官军。巡抚郭都贤檄撤左兵回九江,招本地人以戍三郡,左营官兵撤退了。

十月十三日,张献忠部下将领毕登云从萍乡来到袁州,扎营于演武亭。

二十五日,张献忠大部队赶到袁州。因为袁继咸以前()巡抚郧阳(十堰地区)曾经围困过张献忠部队,这次起义军到袁继咸老家焚洗一空,贡生张兆兰纠集团勇图谋复城,没有成功,战死了。

十一月二十五日,左良玉镇将马进忠、王允城、李某等大部队到了,起义军先期弃城去,左兵扎营四路,绵亘各数十里,横杀袁境。

十二月二十五日,左兵启行,甲申()正月,方悉营还楚,惟别将杨跃龙一营,二月初十,方拔营还九江。这几场战斗,前后绵延三月,城中检埋死尸五千有奇,察还掳匿妇女八百四十一口。

左兵撤走后,起义军又自长沙杀过来。吉安兵备岳虞峦那时候正在郊外阅兵,听到军情,部队竟然溃散了。吉安诸县同日陷入义军之手。起义军改吉安为亲安府,庐陵为顺民县。

义军首领将张其在发出文告到袁州,城里军民听到都逃出城去,义军再次占领袁州。

清顺治二年()夏六月,清军大部队到达袁州。明楚帅,以前做过袁继咸副将的上高人黄朝宣,在袁州宜春县与萍乡县之间,与清军展开了拉锯战,楚帅黄朝宣督兵数万攻袁,于城西凤凰山筑土城开壕为持久计。遥遥威胁北城。

五年()正月,左良玉部下金声桓遣副将白之裔来援,黄朝宣解围去,金声桓,派汤执中、盖遇时分据袁州郡城,抵抗清军,袁州城遭到比较大的破坏。

五月,汤执中南下。

十月,盖遇时西奔,袁城复空。

十一月棚民率众据城。

顺治六年正月,清军占领袁州城。

六年()十一月,棚民引领义军首领黄乃忠由西村逼袁州郡城,清军堵截,义军失败。

康熙十三年(),因为棚民起义势大,清廷改袁州协为袁州镇,特设总兵官一员。

夏五月,吴三桂部队占据长沙的时候,袁州棚民乘机而起,占据万载,带领吴三桂部下韩大任,攻陷萍乡,扎营高冈铺。打算攻取袁州城,没有攻下来。

咸丰四年()四月,洪秀全军由湖南湘潭溃窜萍乡,教谕陈彤燮(音谢)闻警入县署筹商堵御,义军猝至,城陷,死之。

次日,义军循宣风沿途劫掳,侦知袁州郡城有备,绕道走金瑞,槠树潭、潭埠,陷万载县城,攻新昌(宜丰)。

十二月二十七日,宜春修仁乡(今温汤镇)突有土匪百十人直犯袁城,先是城中谣言四起,人情汹汹,知县锡荣甫抵任,令典史沈锡保往该处查访,未十里,见匪众旗鼓蜂拥而来,即驰回闭门,时变起仓促,亟同官绅登城守御,开礮(炮)毙土匪头目一名,并搜获城内细作多名,立斩。土匪知无济,窜至刘家坊,被刘姓纠集壮丁拦途截杀,除歼毙外,生擒数十人,悉解郡正法。

宜春的事还没发生的时候,万载亦起浮言,知县李皓查夜,于监内查获一人,连日刑讯,知为浏阳征艺堂义军,暗地勾结土匪,约日起事者。县城于是于槠树潭地方选丁数百,先行防备,以故袁城无响应,即时扑灭。

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太平天国义军石达开令部下翼贵丈、黄玉昆、护天豫、胡以晄等自临江率军数万,陷分宜,十二月初一日,率其众长趋来袁,声势震骇,居民纷散,邃陷袁州。义军毁上谕亭毁协镇副总兵署过半。当时清军将领林得春的军队在寨下遇伏,阵亡百余人,林得春战死。

六年(),义军瀹渠开壕,深广各数,又拆取房舍砖料于城上添设敌楼,增筑石垒,堑门吊桥守御。又于西关外凤凰山筑土城,竖木栅以拒清军。社稷坛遂毁,奉牌位于西门外古大庙中祭之。府城隍庙亦毁,府治西北关帝庙毁。宜春台下龙王庙毁;火神庙:有二,一在东门内小教场,衙官春秋致祭,毁。一在县治左。郡王庙,在宜春台下,祀宜春郡侯李游,毁,毁。县城隍,毁。萍实门外古大庙,毁。府署头门、仪门,拆毁。提督学政行署殆尽。毁协镇副总兵署,毁都司署、千总署。

常平仓额谷石,县常平仓额石,当年均被义军当做军粮了。

五月,清军部署反攻,又于文笔峰下横搭浮桥,阻截分宜临江义军不能上援。因为这个,城里义军一出来就遭遇失败,只能在城中困守。

六月,清军将领刘长佑扎饬宜春生员谢燮梅、分宜生员卢岳等各选壮丁数百,号协勇,随清军助剿。

七月初七日,义军自城蜂拥而出,清军火药不敷,战失利。

一个叫卢岳的,因房屋亦被义军焚烧,嗣后,随官军防剿,驻扎石壁、渥江等处,侦获贼探,击退义军援兵,颇为卖力。

九月二十五日,义军起兵数千,接济城中油盐,由东路踞彬江,清军分头冲击义军被冲散。

十月初四日,吉安义军首领胡某、郭某率援军万余,仍踞彬江、下浦。

城里富商易殿风,得到情报知道义军将分三路犯袁,报知官军亦分三路抵御,皆获胜仗。

义军退彬江下五里地名合山,筑土城为负隅计。

十四日,清军调防万载都司田兴恕来袁围攻义军。十六日,命各营分攻彬江,大军由东路进,另派都司田兴恕从白竹里进抄义军后路,四面围困,义军被冲散阵势。

卢岳等又带协勇由秀江以北一带攻击义军,城外义军退回分宜。清军焚其土城。

分宜义军头目曹本立自合山土城失败后,十七日即带领义军弃城,撤到新喻,二十日返回分宜,二十四日被官军追走。

十九日,城中义军头目李能通密令城中难民持书乞降。当时,城中义军分二党,一是广西兵,一是李能通名下步卒。李能通先是写信给清军萧营,萧谕令李能通歼除广西兵,尽毁毁坏他们的武器弹药,被李能通拒绝。不久后,李能通一个人到清军刘营乞降,刘许之,并同意李能通部下千余人仍归其管带。

十二月初一日黎明,清军由西门进攻,李能通率千余人开门出降,广西兵势单力薄,在清军冲杀之下,打开东门撤退。清军收复袁州。杀义军千余,夺获器械马匹无数。其逃出义军又被东南团勇擒斩很多,义军头目黄某亦在邮桥地方搜获,解湖南处决。

咸丰十一年()秋七月望后,彗星斜射北斗,月余始息。

春三月,金陵太平军忠王李秀成由建抚渡、三汲滩连陷吉、临、瑞,众号十万,蔓延新昌(宜丰)、上高、新喻。知府陈乔枞飞饬各县团练,

六月,义军由铜鼓攻克新昌,突入万载罗城、万家洲一带,郡邑大震。知县魏邦达驰令廖连城等速集团勇援剿,义军退出新昌境外,

七月初十日,义军由上高杀入分宜洞村、双林、金塘介等处,十一日由昌山逼近宜春,知府盛元督饬宜、分各团堵剿,并调万载保安、保和营协剿,义军全部撤退到新喻。

同治四年()四月,湘军名将鲍超的一次兵变影响到了袁州。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鲍超像

鲍超,本字春亭,被胡林翼改做雷霆之霆,所以他的军队号称霆营,是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的一支王牌部队,霆营官兵向来作战勇敢,对生死看得很轻。但事务都有两面性,能打仗的部队,往往纪律就不大好,他们的烧杀抢掠比太平军可好不了多少,在老百姓那里早已失去了民心。曾国藩、胡林翼他们为了打胜仗,对于他们的烧杀劫掠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到了年,霆营驻扎湖北武昌附近,因为清廷财政左支右绌,积欠霆营军饷近两百万两白银,这时候官兵的待遇可想而知,再加上清朝想派霆营远征新疆,不愿意背井离乡的霆营官兵发生哗变。

哗变官兵由湖北突入万载境,练勇御,兴败绩,邃陷县城,掳杀男妇以数百计。越二日,径趋袁州。知府朱振叶,知县胡湛,协镇瑞林,都司江清登上城楼守御,一面募勇五百名,分布城上,一面檄在城绅士率同居民防守。次日,贼竖梯攀援而上,城上礮(炮)石雨下,毙贼多名,贼稍却。于城外焚杀掳掠,惨不可言。二十八日,各乡练勇及分宜万载兵至,贼始窜萍乡之宣风。二十九日,陷萍乡,焚杀之惨,倍于太平天国义军,城厢死者枕藉。四路团练堵击连日,互有杀伤。旋因兵勇日众,五月初三日,霆营叛军逃往株洲攸县。

同治九年()庚午十月,湖南“会匪”作乱,扰及醴陵贺家桥,渐近萍境,袁州戒严,萍乡知县王明璠请兵于各隘堵御,并邀同绅士劝输饷需,募勇守城,尽夜严查,得保无虞。

唉,战端一开,总免不了生灵涂炭,这是人祸。天灾也不是没有,比如洪水冲倒城门,石桥等等,比较有时代特征的是老虎成患。

明朝永乐十年()春大水。夏,虎杀入,敛事黄翰为驱虎文,祷于城隍之神

成化五年(),虎入万载东郊,白昼伤人,行旅灭迹,岁暮,双虎跳跃郊外咆哮乱咬,官率猎,莫之敢触犯

六年正月,知县陈璨为文祷于城隍祠,虎莫知所之。

我们来看看《驱虎文》是怎么写的,这里没有黄瀚等人的原文,只有一篇清朝金华武义县朱若功写的《驱虎文》:

今与神明约,三日之内,虎必死于锋镝(笛,箭头)之下,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神终不肯除虎也,是党虎也。功亦惟是请之省城隍,不应,又请之都城隍,又不应,则惟有登闻而告之天子。当今天子在上,伸冤雪枉,必有任其咎......神犹能高堂广厦享祀丰洁而晏然以如斯乎?神其所之,毋贻后悔。

一方面必须承认当时的生态环境的确很好,但是对当时老百姓的生存处境不得不报以巨大的同情。

关于袁州的城防,还有一件传得神乎其神的事,接近灵异了。

据南宋周必大写的《宜春台孚惠新祠记》里记载了:建炎年间,巨盗、金兵相继骚扰袁州城,袁州知州画了孚惠二王的画像,并在那里驻扎军队。

金人围攻袁州的时候,临近城墙就好像遇到一股看不见的阻力,后来又看到孚、惠二王黄衣白马往来雉(音志)堞间,寇骇走,几年后的绍兴年间因此立行祠,也就是仰山行祠。

建炎四年,金兵的确从江西打到湖南,因为长沙军民拼死抵抗,城破后,金兵对长沙军民展开了血腥的屠杀。对比一下,有惊无险的袁州是幸运的,不过有没有孚惠二王相助,就各凭想象了。

(本文图片除注明者外,均采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anzx.com/xgxfc/10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