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10月9日星期五,今天是世界邮政日。
邮政是由国家管理或经营的寄递各类邮件,包括信件或物品的事业,具有通政、通商、通民的特点。
小时候就喜欢集邮,常把一些好看、漂亮的“大邮票”保存起来,有时打开集邮册看看,很有乐趣。
记忆中的新干“邮政”局,是设在宾阳路口,利用临街的营业所开展邮政业务,现在在医院对面,为老百姓办理电报电话、邮寄信件包裹,订阅报刊杂志等业务。
年,新干县邮政局年投递平常函件6.73万件,报纸71.36万份,杂志3.19万份。(数据来源新干县志)
上世纪60年代,那时的“邮政”工作人员统一邮绿色着装,配发邮绿色专用自行车。投递员邮绿色的骑车身影,每天忙碌着为新干的人们送报、送信--------,煞是一道令人羡慕的风景线。
“邮政”的主要业务是“寄信”。
大家到“邮政”营业处寄发普通信件,需要贴附面值8分钱的邮票,寄发特殊的“挂号邮件”则需要贴附面值2角钱的邮票。
如果能赶得上发行“大邮票”,这张有纪念意义的邮票就会成为人们争相获得的宝贝。
信件经营业员确认受理后,要在邮票表面骑缝加盖当日邮戳,“挂号信”则还要在“编号标志”上再加盖一次当日邮戳。
经过工作人员忙碌的人工分拣后,按时集中邮件送交投递部门,一般信件会在三日内送达指定地点。
寄送包裹需要在“邮政”当面受理,确认包裹无违禁、投寄信息准确、包裹重量无误,按重量缴费办理相关手续即可。
领取包裹时,必须凭收到的“领取包裹通知书”和“户口本”在“邮政”当面办理提取手续,以避免差错发生。
当时“邮政”时效最快的业务应该是“拍电报”、“打电话”吧。
拍电报需要先办理拍报手续,填写拍报电文。
“邮政”受理后,由营业员按照全国统一“明码电报”标准,把电文的每一个字编译成相应数字编码,按照电文字数的多少缴费后,送交发报员通过无线电形式发出。
接收的电报,则由邮递员像“挂号信”一样,直接送达收报人,准确无误。
“打电话”是比较难为情的事,特别是“长途电话”,因为打电话首先需要挂号等候才行。
那个年代我们的电话通讯,完全依靠架在电线杆上有限的电话线,“一对一”连通来才能实现。常言“一条银线连两头,我在这头,你在那头”。当有人使用这条电话线打电话“占线”时,其他人必须耐心等候。
当这对人通话结束,“腾空”的电话线,才能由机房接线员再通过手工接入的方法,接通下一对人“打电话”,这种接线方法被称为“人工接插交换”法。
最为难为情的是,没有找到受话者,或者通话中出现“卡壳”,真让电话两头的人着急上火。
纵然电话间顿时吼声大作,抱怨声不断,都会让所有的人耐着性子而束手无策。
如今,大家都能亲身体会到“手机”无障碍通讯的便利,使信息交流更快捷。
“发传真”早已变成“发图片”,传统的通讯方式,增加了实时语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