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刀剑的审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制造精湛;
二、是造型科学;
三、是装饰风格的千变万化及其蕴涵深厚的文化象征与寓意;
四、是具备强大的杀伤力,即实用性能优良。
今天就谈一谈常见的刀剑刃身上的血槽。血槽之于刀剑,很多人仅仅是从字面上理解,这个名字有些煞气,给刀剑增添了一分威猛的感觉。
血槽的出现:
首先血槽的出现,基本是伴随着刀剑的出现一起的。相比于刀,剑身上血槽的出现更早。最早带血槽的剑是中国商朝锻造的。
因此,也可以说血槽是发明剑的一个副产品。但由于在商朝的时候,造剑技艺还不成熟,比如当时的剑没有剑盾,而血槽在这种剑上通常分布与靠近剑刃的两侧,且较浅,形状也不规则。
另外,当时使用血槽更多的兵器是矛和戈,比如说,在我国江西新干等地发现的商朝青铜兵器(矛、戈、钺、剑、匕首等)上几乎均带有血槽。
且血槽外形呈鱼形几何纹,以阳线勾勒,槽的华博前半包含一小的鱼形几何图案,后半又勾勒成一物简略的完整鱼形。
内上有内扁圆环、华外半圆的凹下的浅槽,并嵌有博华绿松石片等。这些应该算是目前血槽最早在人类兵器史上的物证了。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吴越、楚的青铜剑上就有血槽,目前有不少出土。汉朝时候正是长剑逐步取代短剑成为主流的时期,同时环首刀也逐渐流行。
不过剑上的血槽主要在剑脊两侧,或者是双脊都有,而环首刀的血槽则在刀背。
血槽对于刀剑性能的影响:
一、保持刀剑锋利,部分刀剑(尤其是日本刀)的刀鞘配合血槽做有凸线,可以使刀条在鞘中呈悬挂状态,避免刃口于鞘摩擦降低锋利程度。
二、是减轻重量,节省钢材;
三、是加强刀条强度,通过血槽形成“工”字形刀条截面,在减轻重量的同时可以保证强度;
四、保证平衡,由于古时造刀剑均为纯手工,会出现重心偏移,通过血槽可以微调刀剑的平衡度;
血槽的审美,首先是工艺规范,是木直中绳,輮以为轮的规范,一丝不苟是最基本的要求,而长度、宽度与深度的比例就更讲究协调与科学。
古代,血槽在完全手工开制的前提下,匠人高超的技艺是前提,良苦的用心是关键,丰富的想像是艺术的源泉,正是制造者呕心沥血艰辛创造,使得后人方得以一睹传统工艺的风采。
感谢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