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起来惊心动魄
你想知道详解吗,
一起来看看吧!
一夜邓开宝七年(年)九月,宋太祖赵匡胤命大将曹彬率十万精兵长驱南下,直取金陵,次年十二月金陵城陷,南唐后主李煜肉袒出降,至此南唐灭亡,天运归宋。南唐既亡,后主李煜(原名从嘉,中主李璟第六子)与其弟邓王李从镒(李璟第八子,后主封之为邓王,镇守宣城)等宗室一干人,被俘押送至汴京(今河南开封)软禁。邓王李从镒的长子、南唐金紫光禄大夫宁国公李天和居住在宣城官邸,他惊闻金陵城沦陷,自知大祸将至,耻为驱虏,速携带亲人家眷和财物,从宛陵乘船星夜潜逃,望南而下。他们一路机智躲过宋兵盘查追捕,沿赣江来到新干金水渡码头(今樟树市)停泊,后寻得新干桃花溪旁,因喜爱这里偏僻且山水优美,卜筑而居,总算躲过一大劫难。
美丽新农村
七琴金联村
被软禁在汴京的李煜,从此开始了长达三年的俘虏生活。起初,宋朝廷为笼络人心,封李煜为陇西公违命侯。这个封号,对他无疑是一种莫大的耻辱和嘲弄,由此可知他的内心是何等的痛苦和悲伤。李煜原是一位文才超群的帝王,擅诗词、工书画、明音律,他的作品深受人们喜爱。而邓王李从镒也颇有文才,两人常在金陵绮霞阁宴饮赋闲,互赠诗词,因而兄弟之间的感情更深更纯。软禁期间,李煜终目以泪洗面,度日如年。他痛恨时运,不服囚禁,只能借赋诗作词发泄内心的幽怨与哀愁。他虽与李从镒隔离囚禁,兄弟准以相见,但仍有诗词传递到李从镒的寓所,其中就有那首久负盛名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七琴金联村
南唐小朝廷灭亡,昔日的荣华富贵一去不复返,而李煜的亡国之痛犹存,思念之情无法排遣,且常常流露于口,抒写于词,并把这类词用管弦伴奏,让歌伎演唱,这必然会引起宋王朝的不满。《虞美人》就是最为突出的一首,李煜把悲恨交加的惨痛心境委婉托出,把无限哀愁和春水相提并论,引起无数人的共鸣。当时传到那些南唐旧臣手里后,他们无不伤心地流下泪水,心中涌起了仇恨。太平兴国三年(年)七月七日,是李煜四十二岁生日。是夜,明月当空,秋风阵阵,李煜寓所,歌舞喧哗,周妃和众歌伎正用管弦伴奏演唱《虞美人》.以为祝寿。这下却惊动了朝廷,惹怒了宋太宗,认为李煜不但是怀念故国,而且分明是蓄意谋反,岂能容忍!当晚便命其弟秦王赵廷美赐鸩酒,酒中放了牵机毒药,把李煜毒死。
李煜死后,宋朝廷严密监视与李煜志趣相投的李从镒,并在他寓所搜出了李煜部分诗词,其中就有《虞美人》。宋太宗恼羞成怒,将李从镒投入大牢。太平兴国七年(年),李从镒惨遭酷刑折磨而死。为了斩草除根,以绝后患,宋太宗又命曹彬率兵沿江南诸路缉捕南唐宗室。曹彬探听到李天和一家已从宣城潜逃到新干一带,追捕而来,并在各条道路、渡口码头严密设卡,盘查过往行人,到处张贴捉拿李天和的悬赏榜,还配有画像。宋兵采取包抄的方式进行搜捕,李天和全家危在旦夕。为逃此劫难,李天和急中生智,决定全家隐匿李姓,以父亲邓王的官名为姓,易李姓邓,以邓王封地宣城为郡,名为宣城郡。为改换相貌,李天和削发为僧,南游出家,从渡口脱险。李天和的四个孙子迫不得已化整为零,分散隐居,两个迁居庐陵招携(今乐安县),一个迁居宜黄铃山,一个留在桃花溪居处。李天和一家终于在曹彬缉捕包围下化险为夷,保住了庐陵南唐李氏根苗。
宋大中祥符年间,宋真宗下诏,恩准朝散大夫盐铁使邓文德(李天和第四子)奏章,宽恕庐陵南唐宗室易李姓邓之故,钦赐“南唐世家”金匾一块,立牌坊旌表其子孙贤德。从此,庐陵宣城邓氏后裔昌炽,由新干桃溪至乐安、宜黄等地,向闽粤、湖广、四川、河南等地迁居,开枝散叶,延续至今。
故事感悟李煜,南唐末代国君,是一位绝代オ子,千古词宗,对我国后世词坛影响深远。李煜平庸无能,却因词闻名,因词罹难,不仅断送了南唐江山,也导致了皇室家族落敗的悲惨命运。可悲,可叹!
-End-
图文来源于《新干三韵》往期推荐
新干的店主们,一定要挺住啊!
四月,毛?人要被羡慕了!
直击!新干开学第一天!
新干人注意!下周一开始,做这些将受处罚!
小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