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五月初五——端午节了,你不会以为新干宁过端午节就是早上恰恰粽就完事了吧,如果你真觉得是这么简单的话,那可就错了。今天来给大家普及下新干本地的端午习俗,有些可是连新干的老土著都不一定知道哦!
1、挂蕲艾★新干宁过端午,门上一定要插上蕲艾、菖蒲。因为新干有“清明不插柳,鬼在门下守,端午不插艾,鬼在大门外”的俗语,再点上一只长香,意思就是“避祛瘟”。
、恰粽★这个估计大家知道,早噶要恰包子、粽、元子(咸蛋,现在也有用茶蛋的)、大蒜牯,这个在新干叫做“开聋”。
3、雄黄酒★雄黄酒也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道具之一。大人将雄黄酒搽摸在小孩子的面额和手脚上,可以防止蚊虫叮咬。用刷子蘸雄黄酒或者用咀含雄黄酒喷洒在房屋四周和房屋里面,蛇就不敢靠近。
怎么,觉得我说的都是些老掉牙的,你们都知道?好吧,上面介绍都是些比较稀疏平常的,下面各位90、00后可要睁大眼睛看了,保准你是不知道的哟~4、子带细伢仔作兴带上子袋,就是这种用来装子(蛋)的网状袋子。现在都看不什么到了。
5、山楂梗山里头的宁还作兴端午这天上山摘白白页(一种可以泡茶的大叶子),还有山楂梗(山楂骨骨),串成一串,挂在檐下荫干。
6、堂屋贴“午时符”民国的时候作兴过用纸剪“打蝇婆婆”悬在堂屋,还要在堂屋贴这种“午时符”,用朱笔在黄纸上写“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赤口上天庭,虫蚁入地府”,用来驱蚊蝇虫蚁的。但是现在这个习俗已经消失了。
7、划龙船比赛划龙舟不稀奇,但是你肯定想不到新干也有划龙船的比赛。民国的时候,金川镇每逢端午就会在赣江举行划龙船的竞赛。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这个比赛还有。
但是在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作为“四旧”破除了,到现在都没有恢复。所以现在的赣江上是看不到热闹的划龙舟比赛咯。
这些可都是新干传统的端午节习俗,是不是觉得意犹未尽呢?
不要急,新干不止一个端午节哦!还有传说中的小端午!
在新干的原“四都”(也就是现在的七琴、潭丘、城上的地盘上)还有“三都”(麦?、善政、保安等地)上作兴过“小端午”,日子是在农历五月十八,也要扎粽子、蒸包子。
擎社火也是新干一个古老习俗,旧时农历五月十八日,新干县城、麦?、七琴等圩镇作兴擎社火(土话“擎石儿”)。每台“石儿”扎成“器”字形状,上下各两个小窗合,每个窗合里面坐1-个五岁以下画着浓妆,身上还盖红披绿,由大人抬着“石儿”前进,很是热闹!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