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护住一方ldqu

“洪水挡不住,内涝排不出,干旱缺水源”

昔日著名的“锅底洼”

如何华丽转身成为富饶的鱼米之乡?

7月9日20时,年赣江一号洪峰顺利通过新干赣江西岸三湖联圩境内,这标志着7年持续发力全线除险加固的新干县三湖联圩首次经受了洪水的严峻考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过去

新干县三湖镇因地处赣江中游腹部三角平原,地势低缓,历史上洪涝灾害频发,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当地村民建设美丽乡村、振兴乡村经济的梦想犹如空中楼阁。

现在

年,新干县三湖联圩除险加固列入江西省五河治理农田防洪工程建设计划,将赣江、袁河、金滩溪3条河流的防洪圩堤联合并接,以收“塞支强干”和防洪保收之效。之后连续多年,投入资金2.96亿元,按照20年一遇防洪标准压茬推进除险加固建设。目前已全线完工,累计除险加固堤长54.公里,堤防防洪能力由建设前不足5年一遇防洪标准提高到现在的20年一遇防洪标准。

堤防除险加固后,流域内新干县的界埠镇、荷浦乡、三湖镇和樟树市的洲上乡4个乡镇将直接受益,保护国土面积12.83万亩、耕地面积10.79万亩、人口11.07万人,是我市最大的联圩工程,也是江西省堤坝最长、受益农田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惠民工程。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昔日的“锅底洼”,已成为美丽鱼米之乡。

三湖镇湖坪村村民聂兆文身后多亩的葡萄园基地,堤内、堤外都是年以后在外面招商引资才发展起来的。他告诉记者,过去树苗长十年都长不成这样,现在三年的树苗都已经挂果有了产量,老百姓都说这个堤是小康堤。

今年主汛期降雨呈持续长且雨区高度重叠,长江和赣江流域出现严重汛情,可三湖联圩百里堤防未出现险情,圩区未出现大面积受灾情况,内涝也在三天内排空,整个堤防安全度汛。下一步,当地还将新建一个装机千瓦的排涝站,确保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不被洪水淹没,保障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沿圩村民们说,今年这雨量如果下在前些年,一定是洪水汹涌,乡亲们都要“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四处避难。洪水退去,重建家园,可再一次的洪水来了,所有努力,重归于零。现在,因为联圩对内涝、洪水倒灌等有更强的防御能力,在这次抗洪中作用已明显体现,沿途没有再受洪魔的“骚扰”。

原来大部分村庄不通路,堤顶宽不过2米,崎岖难行,村民去趟县城,一个来回要8个小时。由于路堤结合改造,三湖连圩的高标准建设还打通了村民出行的微循环,将堤防全部修通了6米宽的堤顶水泥路。

如今,路通百通,沿途村庄热闹起来,小生意和农家餐悄然“探出脸来”;当地的一些土特产,也“长了翅膀飞起来”,小康生活有了盼头。

新闻-

稿件:艾小庆、邓映玲

记者:郭敏、王重锴

编辑:曼之、大治

责编:文琼(总编)、刘浩

审核:龚建斌

(如需转载爱吉安内容,请联系授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anzx.com/xgxdl/142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