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干剪纸是农耕社会产生的一种民间艺术,主要流传于江西省新干县境内,据考证,新干大洋洲出土的商代青铜、玉器文物纹饰,就是原始的新干剪纸雏形。
年11月12日,新干剪纸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内容简介自古以来,新干剪纸主要是平民百姓操办“红”、“白”喜事不可或缺的装饰品、既节俭又实用,为群众所喜爱。在新干民间,广为流传的剪纸以“家传”或“互教”方式传承发展。新干剪纸多用来装点居室、门窗,或是用于婚嫁、喜庆、年节及丧事等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妇女的拦裙花、鞋花、头盖花,门帘、童帽、口枷花和春节用的彩帘,丧事用的灵屋、寿鞋、鬼衣、纸钱等,所用纸张大红大绿,能够烘托喜庆与热烈气氛,寓意福缘、财运、顺遂、兴旺等美好愿望,以此丰富和美化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新干剪纸的内容也注入了新的元素,表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群众喜欢的大红大绿气氛,又有寓含着福份、财气、兴旺等美好愿望,传统风俗与现代生活相互结合、渗透,融为一体。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干剪纸注入了新的元素,表现形式和内涵更加丰富,既有传统的民间风俗,又有寓含着福份、财气、顺遂、企盼等美好生活和愿望,传统风俗与现代社会生活相互结合、渗透,融为一体,成为现在新干剪纸赖以存在延续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新干的表现形式和内涵更加丰富,既有传统的民间风俗,又有寓含着福份、财气、顺遂、企盼等美好生活和愿望,传统风俗与现代社会生活相互结合、渗透,融为一体,成为现在新干剪纸赖以存在延续的基础。主要有喜庆花鸟、农村景象、人物典故、民间传说、生产生活、劳动场景、时事政治、家事国事等,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
新干剪纸形神兼备,剪纸艺人用一把剪刀或刻刀,几张素纸,凭着心灵手巧和对生活的感悟,剪出生动活泼,生活气息浓郁的艺术作品,有奇花异卉、家畜珍禽;有人物典故、民间传说;有劳动场景;有时事政治、家事国事,涉及广泛,内容丰富,凭剪纸在人自由想象发挥。新干剪纸多角度多层面反映了当地社会生活和民俗风情。
代表剧目传统作品《鸟儿骑牛娃伴归》、《双凤串牡》、《老鼠醉酒》、《十二生肖》、《门帘》、《家禽图》、《荷茶仙子》、《孔开屏》等。
现代作品《蝴蝶》系列、《绿色家园》、《农材新风》、《饲鹅图》、《喜狗闹春》、《双鱼吻偶》、《恭喜发财》、《斗牛》、《橘农乐》、《金牛银鸽》(庆香港回归)、《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等。
传承与发展新干剪纸包含了农民朴实的思想、道德、信仰、追求和愿望,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形式多样,生动传神,寓意吉祥。
新干剪纸,以族传、家传或自学互教为主,技艺相传,师承关系有断有联,考证起来没有完整的线索和脉络,境内的剪纸艺人星罗棋布,形成了分散的剪纸群体,家传的有七琴镇洪家材的李绿祥及其女洪桂英和孙女林丹;自学、互教的有方祥云、周春生、张伟良等。洪桂英是具有代表性的传承人之一,她创作了大量剪纸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技艺精湛,成为新干出神入化的“一把剪”。
新干剪纸之所以具体魅力是因为新干县政府为保护剪纸艺术组织了剪纸艺人40多名,成立新干县民间剪纸协会,有会员近百名,分别在县文化馆、金川小学、城北小学、七琴镇文化站、七琴中心小学挂牌成立“新干剪纸艺术培训基地”以主要传承人洪桂英、周春生、张伟良等传承传习在传统的技术与内容上有所创新,反映现实生活,剪纸间有乾坤,融生活景物的神采于方寸之间,又有较高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审美性。
传承人风采巧手剪出多彩生活
在新干县七琴镇龙文村委水口村的一户农家小院里,人们总能被一位笑意盈盈、亲切淳朴,浑身充满艺术气息的老人家所吸引。她是一位农妇,又是一位不普通的农妇;她是一位党员,又是一位不普通的党员。这些不普通的要素集合在她身上,全缘于她有一双会剪纸的灵巧之手。她就是72岁的洪桂英,年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一天也离不了它
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新干剪纸历史悠久,以“家传”或“互教”方式传承发展,内容多为婚嫁、年节、丧事以及地方民风民俗,气氛热烈,感情淳朴。洪桂英从13岁开始学习剪纸艺术,至今算起来已有整整59个年头。在她的“密室”里面藏有几个大大木箱的宝贝,全是几十年来积累下来的艺术作品。洪桂英引以为傲,若非不得已,绝不轻易示人。其居住的房屋内墙上则挂满了“四季花鸟、十二生肖、吉祥如意”等剪纸图案,对称的、不对称的都显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洪桂英说,自己的母亲是村里当时的铰花能手,受她的影响,自己也爱上了剪纸、铰花。或许是太痴迷,洪桂英平时喜欢观察周围的事物;或许是有天赋,她对于见过的图案过目不忘,想什么就剪什么,剪什么就像什么。那些废作业本、废报纸一到她的手中,就都变成了纸花花、碎片片。为了进一步提高剪纸水平,洪桂英还认真研究报纸、杂志、电影、电视里的美术图案以及逢年过节老百姓墙上贴的年画,发现有好的图案,就照着剪出来。
“剪纸就是我的生命,我一天都离不开它。”洪桂英说。
乡土作品受欢迎
由于从小生活在农村,洪桂英的剪纸作品多取材于农村生活,乡土气息浓厚,以自然界的动植物为素材,以纯手工的技法将自然万物剪得拙朴自然,毫无雕饰之感。因此,她的作品备受人们的喜爱。
年,为庆祝第四次世界妇女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洪桂英精心设计了一幅“四鸡闹春”的剪纸献给大会,时任全国妇联主席陈慕华看了她的作品赞不绝口,立即挥毫题词予以鼓励。年8月,她剪了一幅“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作品,画面有56只形态各异的蝴蝶从祖国版图的四面八方飞向首都北京,寓意中华民族大团结。该作品被选入参加江西省民间艺术之乡精品展。其剪纸作品《百碟图》在年首届鄱阳湖生态文化节江西非遗项目技艺展示中引发观者如潮,获得广泛好评。
近年来,洪桂英创作的“老鼠醉酒”、“八狗抢球”、“双凤穿牡”、“放牛娃”、“婴儿围脖”等以农村生活典型事物为内容的作品,深受社会各界人士好评。在此基础上,这些年来,洪桂英又将创作触角伸向现代社会生活,创作了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剪纸作品。年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她满怀深情地创作了剪纸作品《喜迎十八大》,在省市报刊发表,并参加第三届中国剪纸艺术节暨第二届蔚州国际剪纸艺术节,获“王老赏杯”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