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讯丨又到火锅季

火锅的起源

  进入冬季,火锅成为与亲朋好友聚餐时的“宠儿”。今日火锅的容器、制法和调味等,虽已经历上千年的演变,但一个共同点未变,即用火烧锅,以水煮涮食物。

  《韩诗外传》中记载,古代祭祀或庆典要“击钟列鼎”而食,即众人围在鼎四周,将牛羊肉等放入鼎中煮熟分食。

图为有盘鼎,故宫博物院藏。

有盘鼎又名灶鼎。鼎下有托盘用于盛放炭火,类似于今天的暖锅、火锅。有盘鼎通高20.2cm,宽16.4cm,重2.26kg,从这件青铜器的容量来看来,盛满菜也只够一人食用,在分餐制情况下所用,一人一只,吃的是“小火锅”。

图为兽面纹青铜温鼎。

年在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腹部各面饰有上下两层环柱角展体兽面纹,两旁纵向共目夔纹。纹饰线条宽平,图案简明,一侧宽面横开一口,口前置门,门可上下转动启合,还设置了用来固定闭门的插销。外底之上5.5厘米处的腹腔设有内底,内外底间形成夹层,起着炉灶的作用,在夹层里放上炭火,加热的温度虽不及柴火燃烧之高。也可以保持所盛食物常温不冷。美味飘香。

  三国时期出现了一种类似火锅的“五熟釜”,锅中分五格,可调五种味道,类似现在的“多味火锅”。

图为汉代分格鼎,南京博物院藏。

分格鼎,汉代的“火锅”,又被称为古代版的鸳鸯火锅。它将鼎分成不同的烧煮空间,避免不同味道的料汤串味,其饮食原理如同现代的鸳鸯火锅,方便有酸、辣、麻、咸等不同饮食习惯的食客。

  宋代火锅已有记载。

  宋人林洪在其《山家清供》中提到吃火锅之事,即其所称的“拨霞供”,谈到他游五夷山,访师道,在雪地里得一兔子,无厨师烹制。“师云:山间只用薄批,酒酱、椒料活(浸油)之。以风炉安桌上,用水半铫(半吊子),候汤响一杯后(等汤开后),各分以箸,令自夹入汤摆(涮)熟,啖(吃)之,乃随意各以汁供(各人随意沾食)。”

  火锅到明清非常兴盛,清烹饪理论家袁枚《随园食单》中已有记载。当时除民间食用火锅外,从规模、设备、场面来看,以清皇室的宫廷火锅为最气派。

  清帝王的冬季食单上写有:野味火锅、羊肉火锅、生肉火锅、菊花火锅等。锅具形式已有双环方形火锅、蛋丸鱼圆火锅、分隔圆形火锅等。乾隆皇帝曾办了桌宫廷火锅,其盛况可谓中国火锅之最。清嘉庆皇帝登基时,曾摆“千叟宴”,所用火锅达个,令人惊叹!

图为银寿字火锅,故宫博物院藏。

银寿字火锅银质,由锅、盖、烟囱、闭火盖组成,锅内带炉,可用于烧碳。锅体满布金银圆寿字、长寿字、蝙蝠纹等,寓福寿万年之意。此锅用料讲究,做工精细,造型完美,为清代晚期慈禧太后经常使用的火锅。

  抗战时期一些曾在重庆居住后移居到台湾的同胞,在离开重庆数十年后,仍然忘不了重庆的火锅。他们多次在台湾报刊上发表怀念川味火锅的专文,有的称当年由怕麻辣到习惯麻辣,再到喜欢麻辣是川味火锅入门的“三部曲”。有的人还写下当时流行的一首小诗:“朝天门、楷杷山,火锅小汔店,伴我八年度磨难,饭菜麻辣香,雾都印记难消散!”几十年都还念念不记抗日战争时期重庆的“川味火锅”,可见火锅的吸引力是多么的大。

各地特色火锅

重庆火锅,又称为毛肚火锅或麻辣火锅。

起源于明末清初的重庆嘉陵江畔、朝天门等码头船工纤夫的粗放餐饮方式。二十年代在重庆江北城发展壮大。最初一般挑担子零卖小贩将水牛毛肚买后,洗净煮一煮,而后将肝子、肚子等切成小块,于担头置泥炉一具,炉上置分格的大铁盆一只,盆内翻煎倒滚着一种又麻又辣又咸的卤汁,于是河边桥头一般卖劳力的朋友,便围着担子受用起来。各人认定一格且烫且吃,吃若干块,算若干钱,既经济,又能增加热量。后来,重庆城内一家小饭店将它从担头移到桌上,泥炉依然,只将分格铁盆换成了赤铜小锅,卤汁、蘸汁也改为由食客自行配合,以求干净而适合重庆人的口味。

四川火锅。

四川火锅真正的发源地可能是长江之滨--酒城泸州的小米滩。当时,长江边上的船工们跑船常宿于小米滩。停船即生火做饭驱寒,炊具仅一瓦罐,罐中盛水(汤),加以各种蔬菜,再添加辣椒、花椒祛湿(因为有菜当三分粮,辣椒当衣裳之说)。船工们吃后,美不可言,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在长江边各码头传开了。

老北京涮肉。

老北京山羊肉火锅其实就是羊肉火锅。其吃法简单,但蘸肉片的调料讲究,有辣椒油、酱油、味精、醋、芝麻酱、花椒油、香菜、韭菜花、酱豆腐等10多种原料。如火旺汤沸、肉嫩片薄,再就着糖蒜,其味更妙。

东北白肉火锅。

白肉火锅的高汤为海鲜汤,涮肉为煮成半熟的猪肉片,再加上细粉丝、酸菜,佐料以酱油、蒜泥为主。吃时还可配上蟹肉、血汤,风味浓厚。

苏杭菊花火锅。

菊花火锅不但味道鲜美,而且清香爽神,风味独特。其做法是将鲜菊花瓣浸泡洗净后,再放入加有明矾的水中漂洗一遍,捞起沥干备用。在火锅中加入鸡汤或肉汤之类的汤汁,煮沸后先将鸡片、肉片、鱼片等等生料投入,过1分钟左右投入菊花瓣,再煮片刻即可食用。

浙江八生火锅。

八生火锅是以鸡胸脯、鸡肫、猪腰等主料为原料的浙江名菜。享用时,只需把“八生”和“四色蔬菜”入水汆熟,入口前再蘸上麻辣酱、虾油卤等佐料即可食用,此菜原料精细,制法别致,素荤搭配,营养丰富,风味绝佳。

滇味火锅。

具有典型的云南风味,其特点是以新鲜蔬菜为主料,火锅中必定有火腿片,再配以薄片牛肉、猪肉、鸡肉、鱼肉和香菇、木耳、黄花菜等,使火锅色香味俱佳。吃时蘸辣椒粉、麻油等拌成的调料,鲜嫩香辣,回味无穷。

湖南腊味火锅。

以腊鱼、腊鸡、腊兔为主料,以大森叶、姜片、粉丝等为辅料。其制法是将腊味制品过水后过油,用料酒煸炒,放红油煮15分钟即可食用,其味独特,醇香可口。

广东海鲜火锅。

配料很讲究,火锅配以鱿鱼、海螺肉、鸡肉、牛肉、墨鱼、牛百叶、海参等生料,再加上蔬菜和佐料。吃时先将各种海鲜依次倒入没油的清汤里,煮熟后捞到各人碗中,然后再倒入鸡肉、牛肉等。吃完肉类,再倒入香菇、青菜等清口,鲜而不腻,味美无比。

台湾沙茶火锅。

用沸汤将鲜菜和薄生肉片汆熟,调上沙茶酱、酱油等佐料,口感极佳。

澳门豆捞火锅。

“豆捞”源于澳门,由于澳门地处东海暖流区,海产品丰富,澳门人将当地盛产的富饶海产品变换着多种不同的方式加工后置于锅中涮煮以求口感变化,久而形成了豆捞火锅的这种独特吃法。“豆捞”一词取自“都捞”的谐音,以“捞”字的口彩寄语发财旺运。意思是不仅捞得锅中的丸、滑、海鲜,更能捞得到财气、运气。

  国外也有各式火锅。

日本纸火锅。

纸火锅不漏不燃,其主料和汤料均用特制的纸包装。在这种火锅中加水点燃后即可食用,而且其味道鲜美无比,食时别有一番情趣。这种纸火锅的佐料组成是日式高汤和淡酱油以及味精汁等,主要涮食牛肉片、鱼片以及鹿肉片等。

韩国火锅。

韩国最传统的火锅就要算“石头火锅”了,大有“辣死人不偿命”的韩国风情。在这种火锅的底部放的尽是辣椒油和辣椒粉等调料,上面放满了肉块和肥鸡块。食客吃时会辣出大汗、眼泪,真可谓“辣死人,乐死人”。

泰国冰炭火锅。

在泰国,大热的天,却有许多人围着火炉吃火锅。只见一盘盘牛肉片、羊肉片、鱼蛋、鱼片、鱿鱼、豆腐、生菜、粉丝摆满桌子,人们蘸着辣酱大吃,吃得津津有味,并不感到燥热。泰国餐厅的冷气开得很足,屋内温度维持在10摄氏度上下。泰国人在比较正式的宴席中,喜用火锅,并且一边吃火锅,一边喝冰茶和冷饮小吃,正是“冰炭结合”,别有一番情趣。

瑞士巧克力火锅。

这种火锅的食用方法,先将巧克力放入锅中煮成汁,再用长柄叉子叉着水果片,蘸着锅中的巧克力汁一片一片地吃,一直到火锅中巧克力汁蘸完为止。因为这种火锅在吃起来的时侯别具一番情趣,所以其在瑞士颇受青年恋人们的喜爱。

编辑丨王婷婷

瞭望OutlookWeekly

转载请标注

点击下载瞭望客户端

更多精彩,请订阅《瞭望》新闻周刊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医院西宁哪家好
北京白癜风费用大概多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anzx.com/msgj/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