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风物新干莲花落旧时盲艺人走

医院订阅哦

●●●

新干

莲花落

新干“莲花落”,又称落离莲或摇钱树,是当时盲人乞丐行讨而唱的民间曲艺。因盲人拜佛从善,而莲花又是佛教的象征,盲人演唱时大都是两人一伍,一唱一帮,各手执一常青树枝,上缀许多红色纸花,为“莲花”状,枝丫间用线串明钱,用于摇动,“嗦嗦”作响,助打节拍,故名“莲花落”。

由于新干“莲花落”多为盲人走村串户,乞讨演唱,当地老表又把新干“莲花落”俗称作瞎子戏。久而久之,一些人只晓得瞎子戏而忘了曲种原名。为表尊重,斯文一点的人就改称为光子(对盲人的尊称)戏。因此,“莲花落”又有“光子戏”之名。

盲艺人

“莲花落”在江西的历史影响很大,主要分布在赣南、吉安、新干、万安、萍乡、宜春、鄱阳、九江、鹰潭、景德镇、抚州等地,尤以新干为典型代表。

莲花落

新干“莲花落”的历史悠久。当地县志记载了新干“莲花落”上溯至宋朝,形于明盛于清。同治版·《新淦县志》卷一记载,“竹龙又替水龙船,斗巧争奇色色鲜,笑煞城东王老爷,听人齐唱落离莲”。新淦,即新干,“落离莲”即“莲花落”。

至清朝末年,“莲花落”发展成为新干的主要曲种,并开始出现专门从事“唱戏文”和“唱小调”的职业盲艺人。其形式也在原来单曲清唱或两人对唱的基础上,变走唱为坐唱,由“耍花棍”发展成有胡琴、板鼓伴奏,兼容“说书”的一种演艺形式。这些盲艺人不仅走村穿巷,而且步入了县城的茶楼、酒肆卖艺演唱。

民国初年,开始有了雏形的盲人曲艺组织——“行会”,并以“八仙挂图”作为祖师供奉。订规立矩,收徒传艺。

演唱新干“莲花落”时,主要使用二胡、高胡、梆子等乐器,及一枝缀花串铜钱的常青树枝,即“摇钱树”。

二胡

高胡

梆子

新干“莲花落”以“曲艺本调”“曲艺哭调”为主要曲牌,同时吸收了民间小调、采茶戏音乐,唱腔婉转、流畅,善于叙事抒情,且用方言说唱,加之拍击胸、肚、臂、腿,通俗易懂,生动风趣,引人入胜,特别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新干“莲花落”的内容多为传统戏文、人物典故、民间传奇、言情小调等,多为劝世文,以扬善惩恶,吉祥纳福为主。其传统曲目有《拆亲记》《白扇记》《天宝图》《丝带记》《罗帕宝》等。建国后创作并演唱的主要曲目有《老虎村》《刘二娃》《血泪仇》等。

拆亲记

——清代江西新淦荷浦真人真事

话说清朝乾隆十五年,江西临江府新淦县。荷浦有个周老爷,名字叫做周玉文。

老婆娶的张氏女,家财百万也有钱。得了一崽并一女,两公婆欢欢喜。

儿子取名周宝贵,宝兰女仔是老细。女仔从小人聪慧,却有几分怪脾气。

敢跟崽哩来打架,细人伢仔不敢欺。八岁开了娃娃亲,对得港口厅里吴子兴。

小名又叫连连仔,家里富贵配得来。十年河东又河西,人有行时和背时。

冤枉官司落吴家,吴老爷气得口哑哑。输哩官司又输钱,所有家财化云烟。

……

新干“莲花落”是庐陵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干县

责任编辑:陈乐

赞赏

长按







































鍖椾含鐧界櫆椋庢不鐤楃敤浠涔堟柟娉?
鍒濇湡鐧界櫆椋庤兘娌诲ソ涔?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anzx.com/msgj/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