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干牙仔吃早餐,稀饭馒头出问题了...
又是一年开学季,位于海拔多米的玉华山脚下的新干黎山小学,仅仅迎来了4名新生,其中幼儿园学生3名,一年级学生1名。
几十年来,这里的老师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唯独杨乐如,在这个偏远山村小学的讲台上,一站就是40年。今年九月,他将告别一生为之奋斗的讲台,正式退休回家享受晚年生活。而在他的学生们心中,他已被当成“高山上的花朵、早上的太阳”。年,他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人物简介
.2——.1在桃溪黎山小学就读。
.2——.7在桃溪初级中学就读。
.8——.1在家务农。
.2——.1在井冈山共大就读。
.2——至今在桃溪黎山小学任教。
年9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年入选第五届“感动新干”道德模范
缘起同情毅然留乡从教
年,年仅20岁的杨乐如从井冈山共大毕业回到黎山。当时,这个“有文化”的青年一回乡,家人和朋友们都对他说:“在家里呆几天就去外面闯闯吧,外面世界大,你要走出大山。”他自己也认为,应该趁着年轻到外面去闯荡一番,凭自己的学识一定能有所作为。
在家乡的日子里,他总会路过村里的学校,脑海中依稀还记得,读书时候的他梦想着长大后能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教村里的孩子读书,带他们看世界。这时,他犹豫了起来:“如果我自己都不愿意留下来,外人就更不愿意来了,那村里的娃娃们还有希望吗?”他反复问着自己。一想到贫穷落后,知识匮乏的家乡,一想到教室破败、资源匮乏的村小,再想到孩子们天真、渴求知识的目光,还有曾经自己的父母那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眼神,他最终决定,不走了,就留在村小教书。从那时起,他便投身于家乡的教育事业,这一干便是40年。
缘续责任克服重重困难
而留下并不容易,俗话说“给人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杨乐如在执教第一年,就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兼数学、体育、美术老师。由于不是师范学校毕业,缺乏教学经验,他上起课来非常吃力。“我曾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做老师的那块料,能不能教好学生。”杨老师说。然而他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他告诉自己,无论做什么事都得有始有终,既然握起了教鞭就不能轻言放弃。
于是,为了充实自己,他从不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不管是教育局组织的业务学习,还是进修学校开展的继续教育培训;不管是学校开展的师德师风教育,还是同事之间自发的探讨,他都积极参加。
他经常和其他老师在一起听课、评课、讨论,相互指点迷津。在备课时,他会仔细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为克服山区小学资源奇缺的困难,他亲手制作了许多钟表、直尺、圆规等教具。多年以来,他的教学成绩一直稳居全乡前列,他本人也连续6年荣获乡“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
缘深爱心把学生当子女
40年来,他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子女一样。由于黎山地处偏远山区,大多数孩子的家长都外出打工,留下的都是孤寡老人和孩子。在这种环境下,他既是孩子们的老师,又是他们的“爹妈”,既要关心他们的学习,又要照顾他们的生活。有一次他班上一个学生不小心伤到了脚,流血不止,父母都不在身边,他赶紧背起那学生就往二十多里外的乡卫生院跑。后医院,做完手术已经是晚上九点多钟。他守着学生整晚没合眼,直到第二天其他老师来接替,他才又匆匆赶回学校上课。
在他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他的挚爱,他的自豪,他心中的希望。班里哪位同学有什么困难,他就反复教育同学们同情关心他,并用自己微薄的收入给予帮助。每当他看到自己学生的进步,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心里感到一种充实和欣慰。杨乐如所做的一切帮助了学生,感动了家长,许多已经毕业的学生和家长谈到杨乐如老师,总是赞不绝口。
▲杨乐如(左)与今年八月刚刚办理退休证的徐根如(右)老师合影
杨乐如凭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在大山深处书写自己的完美人生,追求着教师职业的甜美幸福。他是教育战线上一颗璀璨的星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好榜样,是最美的乡村教师。
▍小编电话、
▍编辑:新干通(转载授权请联系)
↓↓万件特价优惠商品点"阅读原文"立即领券购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