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雷锋rdquo理发匠记

北京湿疹医院那个好 http://m-mip.39.net/news/mipso_9100806.html

“老伙计,头发理好了,你看看。”

老者迫不及待地起身,来回摆弄放置在休闲广场石桌上的老式镜子,前前后后端详着自己的新发型,满心欢喜地说:“在这么多店里理过发,还是最满意老顾你的手艺。”

顾师傅故作镇定地拍了拍座椅上的小碎发,整理剃刀,添加热水,嘴角的笑意却掩藏不住,每次得到好评都开心得像个孩子。

这位顾师傅是我局机械研究所退休干部、老党员顾廷福,曾获得年南昌市新时代赣鄱先锋(群众身边好党员)、局“正能量之星”荣誉称号。退休后曾回老家上海居住了几年,却一直心系单位。年回到了工作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二六○厂这个大家庭。他觉得在这个环境中生活会更快乐,更有意义。

顾廷福正在给老者义务理发

回到大院后,老人又拾起了当年下放插队时自学的理发手艺,当起了一名“雷锋”理发匠。七年来,他已为大院职工、家属义务理发多人次,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理发几百人次。

刚收拾完,又一位老者自行坐在老式理发椅上,放松地眯起了眼,熟稔地说:“老顾,还是老样子。”顾师傅拿起边上干净的围布“丢”在他身上,“别偷懒,自己系严实了,不然有你痒的。”边说边熟练地从小包里掏了掏,一手拿梳子,一手拿推子,摇摆手腕,精准下手,不一会儿一个利落的小平头就剃好了。

年,高中刚毕业的顾廷福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号召,离开大上海,来到江西省新干县洋湖公社,成为了新中国首批“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之一。来到公社后不久,细心的顾廷福发现,由于距离集市较远,且山路难行,当地人理发十分不易。他便在出工之余主动前往县城学习理发技术且自掏腰包购置理发工具,开始为村民和知青们义务理发。

年,结束了5年知青生活的他应招来到二六○厂参加工作。那个时候,厂里的理发店只有一位理发师,有时等待理发的队伍可以排出几十米远。顾廷福了解情况后,一有空就会到理发店帮忙。慢慢的,大家发现厂里面有这么一位毫厘不取的“雷锋”理发匠。

每天上午,来剪发的老同事们、职工和家属络绎不绝,顾师傅不觉得烦、也不喊累,每次都耐心帮他们都理完才回家。在顾师傅娴熟的理发技艺下,随着剪刀飞舞,老人们原本凌乱的头发变得整齐、利落了,脸上也都洋溢起幸福的笑容。

看着一位又一位老年人焕发新颜,顾师傅脸上也洋溢着由衷的笑容。

隔日一早,顾师傅照常先在休闲广场的小黑板上“更新”两段党章内容,再喜滋滋地揣着他的小包,给昨日预约他“档期”的几个腿脚不便的老伙计上门理发。

住在四楼的林老由于活动不便,平时只能呆在床上,顾师傅便爬上床为林老围上围布,怕理下来的头发渣掉到床上,又仔细地将多余的围布围在周边,拿出工具,弯着腰,小心翼翼。理完两侧,又轻轻抬起林老的头,尽可能地把后面的头发也理干净。理完了头发让林老整个人看起来精神焕发。林老家属不停地向顾师傅表示感谢,想留他再吃点自家做的早饭。顾师傅清理好理发工具整齐地放进小包里,摆摆手说:“还要去给老魏理发呢,上门理发对我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能帮到忙我就很开心。”

从林老家下来经过休闲广场,作为离退休支部书记,顾师傅瞧见刚刚晨练结束的老人围在小黑板边上看他写的党章,双眼放光,忍不住走上前逐字逐句地给他们讲解起来。怕有些老同志因为年纪大了看不清,特地将字得“斗大”。这块小黑板不一定每天都有人驻足学习,但顾师傅认为就算没人看,每次抄写党章对自己都是一次新的学习,坚持每天学,争取学透一点,学深一点,做合格党员需要终身努力。讲解完后,顾师傅又迈起轻快地步伐前往老魏家去了……

顾廷福把义务理发这件小事从最初的“善事”,逐渐做成了坚守一生的“大事”。乐于助人,为人友善是老人们对顾师傅的评价,他们喜欢找他理发,更喜欢找他聊天。

顾廷福常说:“有这个手艺能做点好事,自己高兴,大家也高兴,我这辈子就不算白活。我做的这些事情也不求报酬,能帮到大家,老伙计们愿意陪我聊聊天就是最开心的事。”

(机械研究所)

—THEEND—

作者:刘婧

排版:张希

审核:叶利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anzx.com/msgj/12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