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落,又称摇钱树,源于宋,形于明,盛于清,源远流长。《新淦县志》记载“竹龙又替水龙船,斗巧争奇色色鲜,笑煞城东王老爷,听人齐唱落离莲”。“落离莲”即莲花落,时为盲人行乞而唱的劝世戏文,以扬善贬恶、因果报应、吉祥口彩,拜求施舍为主。两人一伍,一唱一帮。演唱者手执一常青树枝,上缀许多红色纸花,枝丫间用线串铜(明)钱,摇动时“嗦嗦”作响,以助打节拍,故又称摇钱树。
清末,新干摇钱树发展成为地方主要曲种,出现了专门从事唱戏文的职业盲艺人,其形式也在原来单一清唱或两人对唱的基础上,变走唱为坐唱,由“耍花棍”发展成有胡琴、板鼓伴奏,是兼容“说书”的另一种形式。
民国时,新干开始出现有组织的盲人曲艺“行会”,并以“八仙挂图”作为祖师供奉,订规立矩,收徒传艺。演唱的传统大曲目有《拆亲记》《白扇记》《罗帕宝》《丝带记》《卖花记》《天宝图》《莲塘记》《南瓜记》《借布记》《借米记》《救客记》《玉堂春》《秦香莲》等;小曲目有《骂情调》《四季相思》《手扶栏杆》《扬州打倒贴》《绣麒麟》《照花台》《摇钱树》等。
新中国成立后,盲人曲艺得到扶植,新干摇钱树有了较快发展。自年县文化馆组织成立了盲人曲艺队后,先后创作演出了《老虎村》《刘二娃》《吕松山活捉美国兵》《刘婴友惩恶记》《罗汉钱》《共产主义是天堂》《血泪仇》《夺印记》《歌唱雷锋》《十劝嫂》《李双双》《秋南翻身记》《白毛女》《两兄弟》《杨开慧》等曲艺节目。改革开放以来,盲人曲艺队恢复演出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南瓜记》《十五贯》等传统曲目;创作演出了《联产计酬好处多》《十唱共产党》《喜唱新干处处新》等曲目,曲艺队艺人多次参加全地区、全省的盲艺人调演并获奖。年11月,老艺人陈连添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新干摇钱树经过长期发展和变化,与江西其它地方的莲花落既有共性,又有不同的差异性,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以“本调”“哭调”为主要唱腔,吸收民间小调、采茶戏音乐,且用方言说唱,婉转流畅,生动风趣;演唱形式多样,善于叙事抒情,有精短的颂吉板口、精彩曲折的说课子、还有抒情的小曲小调;演唱内容丰富,通俗易懂,主要是一些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的改编,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民风民俗,是传统文化和地方风俗的历史见证。年6月,新干摇钱树入选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市文化馆
编辑:局信息中心
·END·
文化吉安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方针政策、理论知识宣传、工作动态。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