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伴走过90年,新干这对老人带旺整个家族

我的爷爷奶奶

文/珞山

(谨以此文献给我敬爱的爷爷奶奶和我终身热恋的故乡)

作者:新干县潭丘乡大塘村委会木源村人(海木源景区)武汉大学·研究生(在读)——珞山

我的爷爷奶奶,全村唯一的一对90岁高龄仍健在的老人。

我的爷爷奶奶,守候旧社会的心酸到守望新时代的幸福。

我的爷爷奶奶,从摇篮定亲到镶成钻石婚姻的模范夫妻。

我的爷爷奶奶,从襁褓的哇哇啼哭一路携手到耄耋之年。

我的爷爷奶奶,年轻时候口角不断但是老来却相爱为伴。

我的爷爷奶奶,大字不识几个毅然将5儿3女养育成人。

我的爷爷奶奶,不够明白太阳东升西落却日日辛勤劳作。

我的爷爷奶奶,不惧电闪雷鸣但一辈子都是凭良心做人。

我的爷爷奶奶,大半生没太出过远门但岁月的积淀足矣。

我的爷爷奶奶,走在人生的边缘又环抱岁月的最美时光。

每次谈起我的爷爷奶奶,总是有一种自豪的感觉,因为老人健康长寿是一家人的福分,也因为二老“定海神针”的缘故,将整个家族牢牢维系在一起,逢年过节总少不了各种热闹的聚会。5个儿子3个女儿是农村传统文化中“多子多福”的印证,这种福往一个角度讲至少不会有被村人欺负的时候(当然我们家族也从来不曾欺负别人),这种幸福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养儿防老”的一种体现,毕竟东方不亮西方亮,劳作辛苦了一辈子也总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时候,生活总是在纷繁复杂的不可预知中才有了盼头。

二老膝下现在一共有孙子8人孙女5人,重孙辈17人,外孙4人,外孙女5人,重外孙辈12人,现今考上各类大学的已达9人,门丁兴旺和多子多孙想必就是如此吧!

或许是外公外婆去世的早,也或许我是家族中最小的孙辈,所以自打我记事开始就基本上跟在爷爷奶奶屁股后面转悠,对于爷爷奶奶的印象是对别人严厉但是于我却任何时候都是慈爱,所以每次闯祸被父母追着打总有二老及时出现保驾护航。

6岁的我已经开始拿凳子垫脚学奶奶做饭,7岁时洗衣、做饭、剁猪草都成了我“扬名”村庄的绝活。空闲的时候去街坊邻居串门喝擂茶,去爷爷地里拔花生、摘西瓜、剪桔子,童年的乡土记忆正是始于此。

小学三年级开始就要走4公里翻山到隔壁村庄念书,周三和周五下午是回家更新物资的时候,其他时间都是住在学校,那时候没有闹钟更没有手机,于是每周一和周四早上爷爷奶奶就成了我的定点闹钟,遇到雨雪和打霜的天气,爷爷总会早起提前烧好一堆柴火让我烤热了上路。

就这样,一直持续了两年,都说老人习惯早睡早起,但是我想这更多的是充斥着无限的爱吧!五年级,恰逢村小合并,不得不到5公里之外的大村庄上学,第一次骑一辆15块钱买的二手自行车却高兴到不行,尽管不需要爬山,但是泥泞的土路总免不了“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的尴尬,好在努力学习意味着有机会走出大山,意味着能改变命运,也意味着无限机会和憧憬。

又逢五改六,六年级我又要去镇上读书了,之后到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每一次转身对自己来说都是一次小小的进步,但对于爷爷奶奶来说却是他们日复一日平淡无奇生活中为数不多的谈资。

初中的时候奶奶每周总会让我带上一些亲手做的咸菜,这样一晃就是三年。高中奶奶则让我带上一些奶奶自己种的豆子和花生,吩咐我要分享给同学吃,“礼尚往来”的我则省吃俭用,每个月回家总会给二老带上香蕉、香梨、蛋糕和必要的生活用品,爷爷奶奶牙口不好,但是最好的山珍海味想必就是这足以能够咀嚼的幸福吧!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瞬间就发现爷爷奶奶好像就老了,或许是一周回家一次的初中往事,或许是一个月回家一次的高中时光,也或许是一年回家一次的大学岁月。每一次的回归是一种极为短暂的陪伴,也是一种最释放天性的时候,因为在他们面前可以完全不顾及社会礼俗,因为在他们面前你永远是一个长不大也不需要长大的孩子,但是这种天性是可以在爱的滋养下足够延展的。

初中的时候,每周下午回家丢下手中自行车,然后第一件事就是径直跑到去菜地找爷爷奶奶,帮他们担水挑尿浇灌菜地,遇上每年春天种辣椒和芋头等大批量农作物的时候还要挑粪,这样的累活脏活曾经也一度引起母亲的“嫉妒”,她也会偶尔吃醋说我才是奶奶亲生的,但是说归说,母亲心里还是高兴我孝顺懂事。

常年帮爷爷奶奶挑水、种菜、洗大件衣服、砍柴等,也为我赢来村民一致的赞誉。

村民好奇二老究竟是给了我什么好吃的我才会如此死心塌地又一如既往的帮爷爷奶奶毫无怨言的做事,很长一段时间我都用笑容回应他人或真诚或伪善的提问,但慢慢的自己忽然就明白了。

如果真的要说我有什么难得的品质,那这必须完完全全的得益于爷爷奶奶从小对我的教导,尽管这种教导也不成文,更不是什么圣人大道理,但这就是一种耳濡目染的成长和陪伴,他可以来源于一次邻居串门的待人接物,也或许来自于简单的家庭聚餐,二老的人格品性的光辉在每一次的言谈举止中对于孩提时代的我都是最好的教材,所谓家风的传承就是这样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吧!

生活本就是一个循环,对家人对朋友你付出真心收获的又岂止于此,而我做的只是我应该做的,而且还有很多来不及做也没有尽自己能力做到最好。

如今农村的生活条件慢慢改善了,但是老人的社会地位和家居生活环境似乎有点跟不上,如果物质文明的提升并没有带来精神文明的前进,那这种“进步”并不足矣让我们有底气的幸福,每个人都有终老的一天,真心希望为人子女的我们都孝老爱亲,也祈祷每一位老人都能安享晚年。

今年大年初九,子女孙辈们为爷爷举办了90岁大寿,这是迄今为止全村唯此一位老人能享有的尊荣。络绎不绝的客人送来祝福,给全村每家每户送去两捆长寿面,多层蛋糕的架起和时髦生日歌的吟唱,二老明显是有些不够适应,笑不够也听不够那一句“生日快乐”。

今天,我长大了;今天,爷爷奶奶也变老了。爷爷腿脚不方便了,曾经陪我上山挖冬笋的日子也将一去不复返了;奶奶耳朵一直不太好使,听得到子女的爱却再也听不到生活的琐碎点滴,感叹一代人的老去也惊呼又一代人的成长。

曾经我期待走出大山,如今却总希望自己能够有更多的时间留下来,留下来给你们做饭、洗衣、晒被子,留下来给你们讲述大城市的“精彩”,留下来尽我时日不多的“孝”,但是我发现迫于生计“留下来”近乎成为一种奢望,见一面少一面也许就是这种场景。回不去的故乡也正如回不去的光阴,爷爷奶奶只能留给我零碎而美好的记忆,故土依旧有我剪不断的根,那里的一花一草都充满了泥土的芳香,更重要的是留下了我和爷爷奶奶踏遍故土的脚印,也铭刻了我心灵成长的印记。

如果屏幕前的你也有同感,请珍惜眼前人。放下手中的手机,给远方的家一声问候,无论你的爷爷奶奶是否健在,请善待自己的长辈家人和父母,因为“子欲养而亲不待”才是我们一生中无法弥合的伤。如果说人生会有遗憾,那就让践行“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永远幸福下去。

如果您有不错的作品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可以联系我们

将您的作品发至我们邮箱

小编会为您推送哒!

邮箱:jxxgtv

.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anzx.com/ftrq/13056.html